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辞书热一浪高过一浪,辞书编纂出版空前繁荣和活跃,其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年龄段,其触角伸向几乎所有的学科和所有的知识门类,以致有人惊呼:辞书已经编尽了!诚然,未开垦的处女地已经越来越少,但真的就没有什么空白了吗?非也,如引用语就是其一。是没有人注意到吗?否!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呼吁“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见吕叔湘《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载《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下同),并且“曾经跟一两位在出版界工作的同志谈过”,但“都没有结果”。不少人宁可在那里炒现饭,不断搞重复出版,于引用语领域却不屑一顾,或者说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恐怕诚如吕老所说,“因为编之不易”。朱祖延先生却知难而进,十几年如一日,博览载籍,殚精竭思,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引用语辞典》的编纂,并于1994年5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辞书类型中的一个空白,于学人,于学界,其功大矣。  相似文献   

2.
辞书编纂指导是联系辞书学理论研究和辞书编纂实践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辞书编纂指导研究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尝试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系统研究,继而剖析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的数字化特征,以期促进我国的辞书编纂指导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版权理论和法律规范为视角,分析了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共识说”、“借鉴说”、“雷同说”等观点,探讨了辞书的独创性,提出了保护辞书版权的若干措施,包括:从思想上重视辞书版权保护问题、正确界定辞书编纂中的法律关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抄袭等侵权行为、严厉查处打击侵害辞书版权的活动、深入开展辞书版权保护学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两部规模最大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工作中的问题也不少。为了使这两部辞书的编纂工作能够加紧进行,《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组长陈翰伯、首席学术顾问吕叔湘、主编罗竹风同志于去年9月8日联名给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加强<汉语大词典>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四点意见:(一)进一步明确《汉语大词典》的重要意义;(二)稳定、充实和提高编写队伍,健全编写组织;(三)编写人员评定学衔、晋级、住房等,要同学校其他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5.
对于辞书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往往尽全力于条目的审核,务求内容正确,表述得当。然而这只是辞书的微观结构方面,要保证辞书质量,首先重要的是它的宏观结构,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就属于宏观范畴的编纂方针、读者分析、规模、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辞书编纂在璀璨的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辞书编辑特色鲜明。对汉代辞书编辑特色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当下辞书编纂的发展研究。本文在对汉代辞书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汉代辞书编辑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扎实的资料工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编辑意识"等特色。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编纂手段的更新,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开始逐步向现代辞书转向.在编纂的定位方面,汉语俗语词典力求多样化,从不同的方面精心策划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编纂手段上,数据库技术支撑的大型真实语料库为词典的编纂提供典型语料,为归纳义项和编制例句提供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们需要总结以往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的历史成就与经验教训,加强对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才能在其现代启示下不断开拓创新,编纂出更多更好的俗语辞书,为汉语俗语资源的活态保护和科学利用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辞书编纂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对辞书编纂之难、之严、之繁,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辞书界老前辈陈原先生说过:“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编辞书真的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编辞书真的这么难!  相似文献   

10.
2月2~4日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在怀柔召开《编辑实用辞书》主编、副主编会议,讨论"辞书"的编纂计划。 2月3日根据金日成主席签署的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的政令,朝鲜国家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2013年8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性字表,对当代语言文字影响深远.本文以辞书编纂为切入点,从辞书字序安排、字形编纂、字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辞书编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下辞书的编纂出版,一般是正文内容由作者、编辑负责,检索系统由有关技术人员负责,而辞书的装帧则由美工人员设计。这样的分工,使辞书的内容、形式、检索系统三方面失去了应有的照应和统一,成为辞书编纂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致使辞书的封面、书脊仅具装饰作用而不能辅助读者检索。笔者有一次在《辞海》中查“肱”字的音义,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于2000年1月隆重推出了自其辞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首部重点辞书《应用汉语词典》。这部词典是由郭良夫先生任主编,赵克勤、张万起、舒宝璋等三位先生任副主编。词典收单字条目(包括繁体字、导体字)11 400多个,多字条目4万余条,是一部以汉语应用为编写宗旨的中型汉语词典。所谓“应用”,按照《辞源》的解释,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应用汉语词典》就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汉语热的持续升温等种种需要,供各方面读者使用、查阅的语文词典。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辞书…  相似文献   

14.
巢峰 《编辑学刊》2011,(3):46-49
在辞海编委会和主编的领导下,我参与或具体主持了《辞海》1979年版(第三版)、1989年版(第四版)、1999年版(第五版)、2009年版(第六版)的编纂和出版工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写了这篇短文,意在反思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求教于广大学者、读者和出版界、辞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辞书编纂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历史时期、七个阶段。三大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辞书编纂时期,中国近现代辞书编纂时期和中国当代辞书编纂时期。七个阶段是: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 (一) 中国古代辞书编纂的时间经历了二、三千年之久,比近代、现代和当代辞书编纂的时间都要长得多。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夏商周先秦——辞书编纂萌芽期;两汉魏晋南北朝——辞书编  相似文献   

16.
谈辞书编辑的十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同志认为,辞书也是图书,所以凡是图书编辑就都可以编辑辞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辞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是以条目为单元,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形式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由于辞书的编纂具有自身的规律,所以辞书编辑工作也就不同于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辞书编辑除具备一般编辑人员应有的各项思想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可以肯定他是编不好辞书的.那么一个辞书编辑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继《百科全书编纂概论》、《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话说百科全书》之后的又一新著《百科全书·辞书·年鉴:研究与编纂方法》。作者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百科全书这一“人类知识总汇”,以及与之有关的词典、年鉴的历史、编纂方法,直至鉴别和使用的知识。本书还提供许多有关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背景事实和故事。全书内容分为:百科全书概说、百科全书史论、百科全书编纂方法、词典和年鉴评论、大百科人与百科纪事、百科全书译文七个部分。本书适于辞书、年鉴、百科全书编辑人员、图书发行人员、图书馆人员、工具书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使用百科全书和年鉴的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创作,辞书编纂有其特殊性,这给辞书编纂中侵权行为的发现和判断造成了困难。介绍了界定侵犯辞书版权行为的若干方法,就辞书编纂中防范和遏制侵权行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辞书编纂需处理的信息繁复,因而对以数据处理见长的计算机技术有着迫切需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处理、文本挖掘以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辞书编纂中的运用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可以实现提高辞书词目选收质量、加快辞书编纂速度、丰富辞书服务手段、形成更多编纂工具等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