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佺期之贬谪岭南,是一次痛苦的生命体验,也是一个诗歌艺术的拓展时期.这次贬谪使得沈俭期竭力运用近体诗来表露他在贬谪中的多种情感,特别是成为第一批首次用严格规范的近体诗描写岭南山山水水的诗人,这样的诗作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读一读沈佺期贬谪岭南时期的诗歌,其中的由不白之冤带来的激愤,其中的山山水水的奇险怪异,是会永留记忆中的;而其完美的结构、谐美的韵调以及形象的语言也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2.
唐诗导读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唐诗是一座空前的高峰。文学史上一般把唐代诗歌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发展的一个准备时期,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演进趋势,初唐的优秀诗人们对诗歌的写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对诗歌内容的拓展、对诗歌风气的扭转,沈佺期、宋之问时近体诗声律的探索,张若虚、刘希夷对意境、情辞等的改进等,都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武后到中宗时期重要的宫廷诗人,多次在宫廷宴集诗会中夺魁,他们创作的诗歌对近体诗的定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对二人人品的争议、对其宫廷诗人身份的厌恶以及应制诗思想贫乏等诸多原因,沈、宋创作的应制诗常得不到后人应有的理解和承认。本文从文艺学角度研究出发,探讨这类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并将二人的应制诗风格进行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诗歌是总名,内有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汉乐府民歌对后代诗歌起到光前裕后的巨大作用。五言古诗开创了五言诗的新局面。陶潜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具有方向性的影响。沈佺期和宋之问首创律诗而工于律诗,受到了女皇武则天“夺袍以赐”的恩  相似文献   

6.
绍圣元年的哲宗新政,新党当权,是旧党尤其是苏轼及其门人的转折点。苏门文人在绍圣之后的贬谪,几乎是“各在天涯”。其中张耒多次被贬谪,居无定所,秦观也一贬再贬。然而,他们对待贬谪的态度却并不一致。文章试图从张耒、秦观贬谪期的诗作分析两人贬谪时期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维诗歌的思想及内容上,较少涉及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8.
冯敏昌是乾嘉时期岭南的知名诗人,奉守懦家操守,为人淳正孝悌,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著学广博,善思自成,诗歌各体兼备,七古尤其擅长,内涵丰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即阔大和深邃、苍劲。其诗笔雄深雅键,继承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他也成为乾嘉时期岭南诗歌发展中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9.
冯敏昌是乾嘉时期岭南的知名诗人,奉守懦家操守,为人淳正孝悌,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著学广博,善思自成,诗歌各体兼备,七古尤其擅长,内涵丰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即阔大和深邃、苍劲。其诗笔雄深雅键,继承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他也成为乾嘉时期岭南诗歌发展中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0.
诗歌形式有别于他类文学样式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押韵。汉诗的用韵,从古到今的一系列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体诗”时期,可从唐代的“近体诗”确立之前上溯。这时期的诗歌押韵没有什么定律,大体以口语为准,在没有标准韵书之前是没有什么束缚的。第二时期为“近体诗”时期,从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开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这时期作者所作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以官方规定的韵书为准绳,不得有半点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时空关系构筑诗歌意境,是近体诗客观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近体诗无一首不涉及时空概念的。本文从时空与传统文化、近体诗中的时空表现以及时空结构与意境创造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这一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和柳宗元有着极其相近的苦难经历,政治遭遇也相同,纵观其二人贬谪时期的诗作,他们诗歌有很多相同之处,那就是遭遇贬谪后仍然执着于理想、执着于现实,不甘的心中孕育着无奈。在坚守操守的同时,其人格精神得到了升华。他们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近体诗的格律构成诗歌音乐美。一些中古多音字在近体诗中的读音与今音明显不合,用现代标准音读近体诗觉得很不合律。依据中古韵书和近体诗格律探讨古代诗人用字读音,有助于近体诗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诗歌发展史以及民族审美理想的角度,探讨唐代近体诗形成的意义。指出近体诗的形成标志着诗歌史进入了格律化的新时期,解释格律化形成的条件,并描述诗歌格律化的表现。文章同时指出唐代近体诗是我国古典诗的审美范式,是和谐美和含蓄美的载体。并作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贬谪中大量创作了以贬谪为题材的诗作,以诗纪行,真实展现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贬谪前的创作相比,诗歌在表现对象、创作手法等各方面呈现出明显变异,表现出创作从局限于宫廷生活转向个人情志抒写的趋势,对迁谪题材诗歌的创作做出了有益开拓。  相似文献   

16.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盛唐之际两位重要的诗人。对"沈宋"诗歌的评价,历来很有争议,多数人持否定态度。本文将从历史和审美的视角,根据诗歌题材的开拓、诗歌艺术上的创新和五律的定型三个方面对"沈宋"诗歌艺术进行论述,以期公正合理地评价"沈宋"的诗歌及二者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贬谪诗是韩愈、柳宗元诗歌创作中的精华,韩、柳的贬谪经历相似,但他们的贬谪诗却在抒发遭贬的复杂心情时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韩、柳的迁谪生涯使诗歌的表现范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明显地体现出了迁谪诗歌的本质特点,诗歌的题材有所变化和发展,提升了整个唐代诗歌的深厚度。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22,(1):58-64
唐宋时期岭南诗歌是以形“雅”与意“正”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构建的滥觞,形“雅”外化为诗歌摒弃华靡,而崇尚古雅,意“正”则内聚为在“进”时匡时济世、导扬讽喻,在“退”时通达自然、独善其身。岭南古朴的民风、“曲江规矩”的传承以及儒释道在岭南的融合正是岭南诗歌美学思想形成持久稳定的重要因素,也由此影响明清岭南诗派审美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分别身处东晋刘宋时期和中唐时期的谢灵运和柳宗元在家庭背景、个人才能、诗名、遭遇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因时代、家族、贬谪后所处境遇、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谢灵运写于贬谪期间的山水诗歌除了反映抑郁的心情外,还有一种放松和闲逸的味道;而柳宗元贬谪期间创作的山水诗歌满含愁肠百结的苦恼和愤懑,几乎是一种痛苦的低沉的呐喊。  相似文献   

20.
宫体诗与近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在唐代,迄今仍是权威的论诗作和学批评作中的定论。这种定论。是违背中国诗歌发展实际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宫体作家创作的过分贬抑和轻忽。大量事实证明,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的时间是宫体诗创作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