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2.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本质性的内容。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实践能力培养最具有成效的学科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我们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注重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之内.更多的是以理论、技巧为主的“学院派”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来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的因素将逐渐受到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培养,而且教师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着眼点、观念和方法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郑芳 《教育与职业》2006,(27):155-156
文章提出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美术教学必须采用直观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和愉悦性教学等形式。同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换形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础课教学和表现能力教学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是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美术基础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美术课应怎样上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以下是笔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几十年来没有多大变经,已不适应当前国际美术领域 的发展形势,制约着美术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急需改革,从培养学术美术基础的各种能力出发,对学生进行能力分解,强化训练,将使这些问题的解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韦妮 《山东教育》2002,(9):61-61
一、培养幼儿观察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没有一种图像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只有幼儿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以往我们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时总给幼儿一个框框,比如:“你们看小鸟的头是圆形的,身体是半圆形的……”使幼儿就用教师给的框框去观察,自己不动脑筋,这是一种有目的但无兴趣的观察;幼儿天生就有探索事物的本能,当他们看到蚂蚁搬食时,会自然地去“观察”,这是另一种有兴趣但无目的的观察。如何培养幼儿有兴…  相似文献   

11.
姚忠 《现代教学》2006,(9):44-44
“快乐学习”的提法,实际上是受了“快乐中队创建”工作的启发,如果把“快乐中队创建”中“快乐的学习”引入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性必定有一个大的促进。于是,我作了各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张华 《教育革新》2007,(5):68-68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学成为一种静止的刻板的知识传授课,从根本上漠视了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这一学科本质,对此,美术教学应以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在实践中,在生活中诱发孩子的美术兴趣,因势利导地从个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初中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他们对以前所画的儿童画中不合乎比例、不真实的东西表示出了否定,开始模拟成人的写实方法作画,更加追求表现画面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也就是说他们的绘画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生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画,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怎样在美术课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紧密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论述了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论述了中提出的一些具体 做法,对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立体的观察、理解的观察、艺术的观察等五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纳入到创作课的教学中;将个性差异作为具体切入点,分阶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作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这对造就新时代美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逐步感受、认识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身为特教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要参与新课程改革,笔认为首先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儿童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色彩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并且学生之间又存在着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理解、掌握和应用色彩知识,从而积累运用色彩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油画的绘画程序及各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