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达到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的沟通。对于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满足自己的成人感和独立性,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促进深化自我认识,是其个性发展与完善的条件,是维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而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则会给青少年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给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一、中学生人际挫折及表现广义的挫折是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造成疲劳过度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生活…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心理原因: 一、挫折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遭受挫折困扰的青少年往往不能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在学习上常是失败者,在人际交往中是被遗弃和排斥者。这类青少年常受到同龄伙伴的嘲笑和欺负,家长及老师也另眼相看,于是他们便到网络中来寻找自己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3,(11B):12-13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并能预示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上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最初和首要的是情绪的社会化,而在早期的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情绪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内容,而且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制约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未来的道德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加强对情绪社会化和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及其道德发展,以及如何培养有助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良好情绪特征和道德品质,是教育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是角色社会化,这是青少年的主要发展课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社会化,将给青少年带来很多矛盾和心理困扰,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调适,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并能预示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上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最初和首要的是情绪的社会化,而在早期的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是人类维持本体性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背景与基础。当代青少年正经历着人际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导致青少年诸如抑郁、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绪问题。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健全人格的建构,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其人际信任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情绪调节是情绪基础研究的延续和发展,青少年情绪调节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青少年分为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对应于初中教育;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对应于高中教育;青少年晚期(18岁-21岁),对应于大学教育。对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他们进行更好的自我了解,从而有意识地采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促进其学业活动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9.
读《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级性,很容易“动感情”;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于是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以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青少年的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出这个阶段的过渡性(从幼稚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中,好多家长只注重于挣钱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家庭教育。随着家庭条件的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而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青少年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很大,所以本文对家庭教育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本文论述了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渗透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来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羞耻心是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是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础羞耻心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绪体验,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知耻、惭愧和悔恨,具体表现为羞愧感和耻辱感。一个人做了错事感到羞耻,而做了有益于人民和集体的事感到自豪,这两种行为同是道德情感的表现。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羞耻心虽是否定情绪体验,但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内动力,是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础。马克思曾说:“羞惭心是一种愤怒,只  相似文献   

13.
情绪社会化(Emotional Socialization)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幼儿在原始情绪产生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反馈中,那些蕴涵社会意义的情绪的产生过程(刘云艳,1995)。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父母作为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的重要他人,是影响幼儿情绪社会化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是角色社会化,这是青少年的主要发展课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社会化,将给青少年带来很多矛盾冲突和心理困扰,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调适,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青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如何平安、健康、愉快的度过青春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本文从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闭锁心理、情绪情感、父母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青春期的烦恼表现及成因,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目的在于给每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借鉴,更好的作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一 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之一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 人际交往是借助于言语与非言语媒介实现的人际间的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交往技能训练旨在培养理解、宽容、谦虚、真诚的待人态度和文明、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提高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能力,促进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文化和技术,满足了发展中的青少年的强烈的好奇心理、性与爱的需要、多种角色体验与情感宣泄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之一。小学高年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此时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同龄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成为学生重要的人际交往课题。  相似文献   

19.
情绪调节是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所谓认知型情绪调节方式,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认知努力。单独研究这种认知取向的情绪调节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情绪调节方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教师从认知角度实施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指导青少年形成成熟的认知型情绪调节模式,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薛亚萍 《考试周刊》2013,(48):177-178
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会导致情绪、性格、行为与品德、人际交往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要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开设上网指导课,监督其上网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区活动,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