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
在语义上,“没准儿”具有动词和副词两个语义;在句法和语用方面,“没准儿”可以充当状语,具有猜测和建议的语气,而“没个准儿”不可以充当状语。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副词"不断"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经历由"不"和"断"两个分立的语言单位意义由实而虚发生变化,句法位置趋于稳定充当状语,形式不断融合凝结固化的演化过程。本文拟基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和句法考察并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非常""异常"在修饰动词、名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以及否定共现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虚化程度的不同。"非常"由于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异常"所以它的虚化程度更高,它的主要用法是程度副词,而"异常"的形容词用法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5.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6.
来源于偏正词组的副词"其实"在中古汉语已经产生。关于"其实"的成词,有学者提出了两条形式上的标准,我们认为其中皆有可商榷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在省略的主语和由谓词性成分充当的谓语之间的状语位置上虚化而成的,其形成符合一般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X不X"反复问句,根据具体的语言事实,结合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代汉语口语中否定副词"不"的虚化现象,探索由否定副词"不"到语气词"不"的语法化过程。语义方面表现为否定语义逐渐消失;句法方面表现为否定副词"不"句法特征的衰减。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很""挺"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虚化的角度对"很"、"挺"作对比分析,得出"很"的虚化程度大于"挺",同时受虚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二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表达上存在如下差异:"很"的组合能力强于"挺","很"的语义退化程度比"挺"更大。  相似文献   

10.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11.
在语法学界,副词的归类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将它归于实词当中。副词本身的句法功能并不是很复杂,大都充当状语,有些也可以作句首的修饰语或补语。但是,在同一类副词中会存在意义与用法相近的同义词,而这些同义词很容易对教学产生困扰,使学生混淆。本文将主要讨论语气副词"居然"与"竟然"这对意义相近的词语,并从位置、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由此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12.
"真心"从名词演变为形容词,再从形容词演变为副词,经历了一个由实而虚的语法化历程,其演化路径符合汉语词类系统的降类特征。"真心"虚化为副词的动因有两点:一是形容词义和副词义在语义上的关联性;二是形容词和副词作状语这一句法功能上的一致性。"真心"一词在句法和语义上与典型的语气副词"确实、实在"具有高度相似性,因而将其归入语气副词这个词类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真心"有其特殊的语用价值,即主观评价功能和强烈的情感凸显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超前夸张"还X就Y"格式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句法上,"还"和"就"为时间副词,"X"由"VP1"、"在+时间词"以及"AP1"等语类充当,"Y"由"VP2"和"AP2"两种语类充当。语义上,"还"的语义特征为[+持续],"就"强调"Y"实现得早或快,承接"X"。"X"和"Y"具有时间、地点和性状三个方面的非现实关系,此格式具有[+超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X不X"是个常见构式。本文从句法语义角度对"什么X不X"构式中的"X"作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区别词和副词以及叹词和拟声词可充当"X"。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越发"与"越加"的语义和句法功能都来源于程度副词"越"。同时两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功能都主要是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部分。"越加"修饰的谓语部分多为与"人的心理动作或状态有关"的词或者短语。"越发"的使用范围包含了"越加"的使用范围,而且远远大于"越加"的使用范围,导致"越发"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越加"。  相似文献   

16.
形容词几乎能够进入各种句法位置,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形容词使用情况不同。形容词在作状语时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语料探讨了兼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词性的词作状语的区分、各类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千万"由数词语法化为程度副词,之后又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数词"千万"在先秦出现,表确数或约数。在句法位置变化、主观性增强、使用频率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数词"千万"在唐代时被重新分析为副词,隐喻是其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州方言中的"好生生"是个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前保留形容词的基本特征,出现在动词性成分前充当状语,具有副词的功能。文章首先考察"好生生"在不同句法位置的入句语义,进而从表达和搭配两方面比较"好生生"与"好好生生"的差异,最后分析"好生生"构式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成语法的中心语理论分析了副词性状语及形容词性状语中"地"的句法行为和句法功能,认为状语中的"De"和体词性结构中的"De"一样是一个功能范畴,能作为句法成分的核心,并决定所在句法成分的最大投射且保留其语类特征,文章提出副词性功能范畴假设,以保持状语成分解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