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严丽 《阅读》2014,(11):19-19
川川:磊磊,读了课文《石头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的"画"就是化石。那我来考考你,什么叫化石呢?磊磊:简单点说,化石就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川川:嗯,那你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磊磊:这个也难不倒我。在遥远的过去,动植物死亡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深处。由于这里的压力很大,湿度很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动植物坚硬的部分——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逐渐变为地层,就像岩石一样坚硬。  相似文献   

2.
自从与勘探队员叔叔的那次谈话以后,川川和磊磊一下子对那些平平常常的“石子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俩准备做一件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的“大事”——收集身边的“石头书”,然后送给那位勘探队员叔叔,为咱们国家的地质勘探工作做点贡献!说干就干,每天一放学,他们俩就会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山上、公园里、小溪边,寻找那些在他们眼中已经变得“千奇百怪”的“石头书”。不几天,他们就收集了满满一书包的“石头书”。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川川和磊磊背着满满一书包的“石头书”找到了地质勘探队,他俩一眼就认出了那位戴着宽边眼镜、个头不高却很有学…  相似文献   

3.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4.
周益民 《阅读》2011,(Z2):1-1
<正>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相似文献   

5.
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种习惯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现代汉语辞典》中"习惯"就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若不知道重复练习这一种或那一种行为可以产生和他的行为相当的性格或习惯,他必定是十足的蠢人"。我国的孔子说得更精辟:"少成即天性,习惯成自然"。那什么叫‘习惯成自然’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解释说:"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达到这种程度,也就是养成了习惯"。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都喜欢看电视。是呀,电视多好看呢:画面清晰,内容有趣,不仅可以见其形,还可以闻其声。特别是动画片,更是爱看了。那“火眼金睛”的孙悟空,那“铜头铁臂”的葫芦娃,那“滑稽可笑”的唐老鸭……给小朋友的童年带来多少快乐呀!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件事比看电视更有意思,那就是阅读。阅读是积极的脑力活动。边读书,边思考,你会进入书中和书中人物一块儿激动,一块儿欢笑,一块儿流泪。你仿佛也变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阅读能让你高尚。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朋友,好书读得越多,你的高尚朋友越多。俗话说“近朱者赤”,那你不也成了高…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名词所有格用来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如:the boy's name。你知道吗?英语中还有一种词也专门用来表示物品的所属,叫代词,如:my我的,your你的,her她的,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那辆爱车到底是属于谁的。  相似文献   

9.
王冠 《阅读》2012,(12):16-17
《大自然的文字》一文说:"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其实不要说沿海的城市了,就是远在内陆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那里曾经也是一片海洋。作出这样的判断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银杏     
郭沫若 《阅读》2014,(15):11-12
<正>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相似文献   

11.
范锡林 《阅读》2007,(4):4-5
Reading story will begin…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候的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有一种书却不少,那就是小人书,也叫连环画。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寻找问题、确定任务—知道干什么师:小朋友,咱们第一次做降落伞的照片洗出了,想瞧瞧吗?幼齐答:好!孩子们看到自己制作降落伞的照片十分兴奋,七嘴八舌地与同伴议论开了。幼:你怎么翘着嘴巴?幼:你知道吗?这个坠子我系了几次都没系住。幼:你为什么不做了呢?幼:我怎么也剪不开塑料袋,急死我了!师:看来第一次做降落伞,你们都遇到了困难。那请你们拿出自己记录的困难图表,说说遇到了那些困难?  相似文献   

13.
我的手抄本     
我爱文学,从抄书开始。我读小学和初中的年代,正处在“文革”那个特别的时期,是“书荒”年代。书店里卖的书,其品种是能够数得出来的。即使有的人家家里有几本书,一般也不肯借出来,一是怕损坏,二是怕惹祸(万一这本书是“毒草”就麻烦了)。因此,如果能借到书店里买不到的书,那真是一种幸运。如果恰好遇到这种幸运,能不能再奢侈地想得寸进尺呢?比如,人家借你看一本书,看过之后,你也拥有了这本书?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它抄下来。(请注意,那个时候可没有复印机,更没有扫描仪了。要想复制一本书的内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抄。)有一次,我借到了一…  相似文献   

14.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15.
周萍 《阅读》2005,(10)
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对话》和《实话实说》吗?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沟通了情感,交流了看法,传递了信息。你可知道,写文章就是用笔聊天呢!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不信,你可以看,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是用笔聊天的,有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篇内心独白。读过冰心的《寄小读者》吗?她在《通讯一》中这样写道: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  相似文献   

16.
会飞的书     
高凯 《阅读》2023,(26):20-21
<正>我的小学与中学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跨过这一步,上了初中,我就不怎么调皮了,由一个调皮蛋变成了一个乖蛋蛋,由一个熊孩子变成了一个乖孩子,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书的痴迷。生活是苦涩的,书是香甜的,看书时就不知道肚子饿了,总是忘记了吃饭。我发现,书中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谢玲 《阅读》2015,(Z2):5-11
印象亲爱的小朋友,你读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吗?你知道书的作者是谁吗?对,她就是秦文君!与秦文君的相识美好而难忘。那是10年前一个儿童文学的颁奖活动上。那天中午,我和秦文君在宾馆的走廊里相遇——“秦老师,您好!”迎着温暖友好的目光,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一边递上名片一边简单地自我介绍,秦文君温和地回应着,热  相似文献   

18.
陈峰 《阅读》2006,(2):20-21
话说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经过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国。这里到处是参天大树,树上还挂了许多诗词佳句。悟空纵身一跃,跳到一处院落,只见一家老小都捧着书在读。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叫“阅读国”。悟空心想:虽说我能上天入地,但见识也就如此而已,不如就在这里读读书,不去西天取经了。把这想法一说,唐僧却不答应。悟空不解:“师父,我走的是正道,你如何不应呢?”唐僧也不回答,双手合十念起了咒,悟空头痛欲裂,直求师父住口。唐僧温言劝道:“为师不是阻止你读书,怕只怕你入了阅读的歧途,所以先念几个‘阅读紧箍咒’拴拴你,让你尝尝入错道的苦果。”唐僧念…  相似文献   

19.
读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盼盼和园园还在谈着刚才的语文课。园园:学习了《雾凇》这一课,我明白了,美呀,在动静结合中。盼盼:能具体说说吗?园园翻开语文书,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盼盼:这不是写雾凇的形成吗?园园:说得对!这些句子写出了雾凇动态的变化。你看,作者把雾凇逐渐形成的全过程写得很清楚,“渐渐地”、“慢慢地”、“…  相似文献   

20.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