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天人三策》既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武帝思想的重要材料。《天人三策》揭示了汉武帝在执政初期的一些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后来在执政方面的很多政策都可以在这几篇策问中找到其思想滥觞。汉武帝在这3篇策问中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关于世道盛衰的问题;关于“帝王之道”的问题;关于天人古今的问题。董仲舒在这几个问题上的策对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他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汉武帝本人的施政方针以及汉代以后的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其在儒学内部的思想渊源包括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还综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同时,西汉进入汉武帝时期,政治变革已然有了现实需求,政府意欲从无为清静转变为有为进取,这是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不但具备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有其现代诠释,是具有现代生态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已经将董仲舒与汉武帝紧紧捆绑在一起,认为董仲舒的学说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实际上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构想的政治模式是君居尊位而静默无为,臣据才德分职而治,上下相维而不相干涉的相对宽和的政治体制,这种消解专制政治的思想决定了他对汉朝采取批评甚至否定的政治态度,遭遇坎坷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儒学进一步强化对礼仪和天人之道的重视并推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汉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发展模式.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与”,董仲舒吸收了《春秋》中的“天道”思想并从“天人关系”进一步对汉代儒学进行梳理,尤其是在与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也体现了董仲舒向孔子“仁学”进一步靠拢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今文经大师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是思想界的领袖,具有开创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87年)以一部《史记》,成为中国史学、文学的里程碑.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他的思想纲领决定了学生毕生的追求与奋斗.本文仅就二人思想上的某些联系发表粗浅的见解,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治国之本在于“任德教”──董仲舒德育思想的借鉴俞启定在数千年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众多演出者中,董仲舒(约公元前179一前104年)无疑是一位相当重要的角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他在给汉武帝的《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从而确立了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作为...  相似文献   

7.
王璐 《文教资料》2020,(8):85-87
在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过程中,董仲舒可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吸收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而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理政的方略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赫赫有名的主张,如"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为儒家思想成为汉代官方思想做了铺垫。除此之外,在《举贤良对策》中,董仲舒提出的"德教"思想贯穿了全篇。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各级各类《中国古代史》教私书中,当谈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措施时,大多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概括汉武帝的统治思想以及汉武帝与百家学说的关系,这是不恰当的,值得商榷.一‘罢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汉武帝时K的四号这一概括是后世学者所为,其史料依据来自班固的论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同书《董仲舒传》又称:“及仲舒对策,维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川郡举茂材、孝廉,皆白仲位发之.’何言“皆自仲舒发之’?因为班固认为董仲舒给汉武帝的对策中首倡:“诸不…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年),广川(今河北省(?)强县)人,少年时钻研公羊春秋,学习刻苦努力,据说曾“三年不窥园”。汉景帝时为博士,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举行贤良文学士的策问,董仲舒的对策很受汉武帝重视,被任命为武帝兄江都易王的“相”。晚年在家著书。董仲舒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及《董仲舒文》(见严可均辑:《全汉文》)。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神化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登位之初是怀疑天命的,也不知如何实现天下大治,多次征集贤良文学问以治国之道.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天命观及阴阳五行学说,从而使儒学神学化.汉武帝肯定天命、大一统观,部分地吸收了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思想,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为博士班开设《中国史学名著》课 ,讲到“董仲舒建议汉武帝 ,表章六经罢黜百家” ,说 :“表章六经 ,便是表章古代的王官学 ,罢黜百家 ,便是罢黜后起的平民学。汉武帝为何听他话如此做 ?诸位或许会说 ,当然因为孔子儒家言便于帝王专制 ,汉武帝才采用了董仲舒之言。此说似乎已成为近代我们的常识 ,大家都这样讲了。但我要问 ,此说出在何书 ?有何根据 ?如讲王官学百家言 ,那是根据《汉书·艺文志》 ,又经章学诚《文史通议》详细发挥 ,我只根据章学诚的话 ,稍换讲法 ,说王官学就是贵族学 ,百家言就是平民学 ,如今汉武帝要复…  相似文献   

14.
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时代董仲舒,大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是西汉最大的儒家,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为“汉代孔子”。他青少年时代专攻儒经《春秋》,有“三年不窥园”的钻研精神。他特别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为封建社会奠定了正统思想的儒宗人物来说,董仲舒的出现并非偶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时,他在三次对策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与施政方针,深得武帝赏识。他的著作《春秋繁露》,又对其政治思想作了某些深化的阐述。这成为我们研究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西汉政权至武帝时,已建立六十余年,经战乱、稳定达到了巩固,各种矛盾也随社会变化而有所变化。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武帝提出的怎样才能实现和维持“百姓和乐,政事宣昭”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可概括为“推崇儒学”“重视教化”。董仲舒于《贤良对策》中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可见其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及推重程度。董子强调仁义之道,主张重德轻刑。董仲舒之所以重视教化,与其所持之人性论密切相关。董仲舒在《贤良对策》的三策中,针对教化或作原则性概述,或提出具体的主张。董仲舒崇儒重教极具现代意义。儒家思想切于民用;为富而后教在今日尤宜重视;为改革选吏制度、不与民争利之主张仍富有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时间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冬十月,《资治通鉴》记载有误。董仲舒的生卒年应为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17年,而不是通常说的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04年。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者认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太学 ,立《五经》博士 ,且为博士置弟子员。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一个历史过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两句话 ,既不出自董仲舒 ,也不出自汉武帝 ,而且这两句话也不准确 ,应予摒弃 ,而采用班固的说法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相似文献   

19.
“德政”问题是董仲舒经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春秋繁露·保位权》中,董仲舒指出:“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在《立元神》中又指出:“以德为国者,甘于饴密,固于胶漆。”毫无疑问,董仲舒的“德政”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地主阶级的思想,它是以承认阶级统治的合理性为基本出发点的。董仲舒“大小不逾等,贵贱如其伧”,“别内外,差贤不肖而等贵贱”,他警告最高统治者:“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  相似文献   

20.
以《史记》、《汉书》相关记载为据,分析儒学由边缘走向汉王朝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真相可以看出,董仲舒是在汉武帝已确认“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前提背景下,才有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建言,是附议而非创议。董仲舒所以被推为“一代儒宗”,是因为他始以阴阳推《春秋》灾异之变,属辞比事,古为今用,为汉代儒家学者随时变通转化角色意识建立了典范。董仲舒倡“王道三纲”,不惜违背先秦儒家的学术立场,而以黄老刑名学说修正儒家学理,昭示了汉代大一统专制政治下儒家学者的精神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