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求异创新,以致心存犹疑,不敢否认学生。这样就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因而陷入了“似是而”的迷惑和无奈之中。而有些专家又呼唤“语文教学要重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敢于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说“不”,要旗帜鲜明地否定。不知不觉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成了阅读教学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摆脱这种“非此即彼”的单极思维,把握好两者间的“度”,做到既“注意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共性”与“个性”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3.
徐建国 《现代教学》2011,(12):60-6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或是将文本的价值取向强势灌输给学生,或是过度尊重学生的教材解读与独特体验,导致出现偏离文本价值取向或是曲解文本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应对文本价值取向与主体独特体验的冲突。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以下选取几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朱克乾 《考试周刊》2008,(17):98-9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感知语文,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独特体验,却漠视文本而曲解误读,游离文本而随意生发,全然不顾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和它自身包含着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作理性思考,进而探讨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内涵、价值引导、引进资源、异中求同、与时俱进等的种种独特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正确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多地直接感受和体验祖国语言文字中所包蕴的声韵美、形韵美和意蕴美,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文字。  相似文献   

7.
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矛盾之一。本文在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认为学生独特体验应建立在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这需要教师的灵心、慧眼,更需要教师通过平等对话、争议思辩等策略引导学生走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只有建立在文本价值取向基础上的多元解读,学生的独特感受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反之,偏离了文本价值取向.有时甚至是背道耐驰的感受.即使再独特、再生动、再有创造性,也是言不及义的题外话。为此.作为对话中价值引导者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正确把握文本价值的“适度”.文脱文本价值取向与多元解读、独特体验的有机融合。例如《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所要追求的价值取向是:通过理解、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感悟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和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正确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不走样不变味并非易事,正确解读是个前提。课程标准面世至今已三年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如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指导等偏向,都与没有正确解读有关。正确解读要抓住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叫“独特体验”,另一个是什么叫对独特体验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构建。由于学…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新标准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打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旗帜,喊着鼓励求异创新的口号,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不敢否认,不敢对学生说“不”。这样完全忽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对新课标内涵的片面理解,是对语文教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为什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究竟如何调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矛盾,使天平的两端达到平衡呢?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独特的体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面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管其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理念”,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的关系。使“体验”不流于形式,不走向极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4.
近日 ,杭州市拱墅区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 :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哪个更重要。辩论各方都以充足的理由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和重要。最后让笔者作总结 ,目的是在充分认识两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后 ,把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统一起来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特点。当前的主要倾向是课文的价值取向有所忽视先看一个教例。教学《落花生》一课时 ,对“从落花生身上 ,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题 ,教师认为 :这是个弹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董晓宇 《今日教育》2004,(11):15-17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错误倾向: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丰富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更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结束时,学生提出了与老师相左的观点。但老师勉强同意学生的观点。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创造萌芽。即使学生的独特体验有误,老师也要按着学生已有的信息引导到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上来。  相似文献   

17.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消化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时时刻刻呵护、鼓励、赞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同时,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的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目的阅读实践活动,不断感悟文本内涵,从而达到对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段话不难看出,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得到情感、道德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预定目标的学习任务,获取导向性价值取向外,还要关注学生在不同层面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特点、价值观以及周围不同的生活环境等个人情感因素,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观达成一致的产物。所以这种独特体验的产生,是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