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具有个体属性,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过程千差万别,然而,在我们的知识教育中,“知识”常常是外在于个体的,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知识的丰富内涵及其个体属性不显。为此,在知识教育中,应对知识的个体属性重新给以定位,凸显知识的境域性、默会性和价值关涉,正确认识“掌握知识”,关注知识的个体生成,实现知识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识字与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而识字教学则是低年级语文的“重头戏”。面对大量抽象的生字,我们的识字课不应只是直白告诉和生硬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开发的过程,那么,如何开发识字课的“生成”资源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授受知识的过程,它还应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达到“预设”.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4.
“生成教学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生成学习论”思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课改要求进行研究与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涵义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先前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生成取向,让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学习动机,不断生成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演练,从而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知识观必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构成性知识观忽视了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忽视了事物(知识)因果联系的不对称性以及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导致了一系列教育危机。生成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性生成、动态性生成、整体性生成和关系性生成的,值得我们确立并践行。  相似文献   

6.
朱大海 《广西教育》2013,(17):16-16
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具有随机性以及不可预见性,是课堂上临场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开发这种动态资源,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专业群是应对外部产业需求和学校内涵式建设的必然产物。基于知识整合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探析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生成过程。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群生成过程的本质意蕴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重新编码加工,它以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为表达载体,以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专业群生成过程遵循知识整合逻辑,按照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重构三个阶段依次演进。知识获取意在“意识性”选择技术知识、知识融合意在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知识重构意在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基于此,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应遵循知识生成规律,明晰专业群知识整合逻辑,实现专业群的科学组群。  相似文献   

8.
“课堂无时不刻地在运动变化,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也只有这样的生成,这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叶澜)在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教材、预测学情,并根据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及时接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灵活应对,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创造更多精彩。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但是,教学又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对待生成性问题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困惑。要解决这一困惑,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生成性问题、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生成性问题、生成的价值意义何在以及如何生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全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实践,精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贯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和知识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复习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因为所学知识总是会遗忘的,为尽量减少遗忘,提高知识的保持效果,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复习是指重新学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但它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深度加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关注生成"、"驾驭生成"。政治复习课,不该是教师展示演讲能力的舞台,而要把它变成是学生张扬自我个性,展示自我风采,闪耀智慧光芒的一片纯净天空。我们应该在中考政治复习中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生成"知识树",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基础,已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那么,这种知识是如何生成的?笔者认为,同任何别的知识生成一样,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是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基于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类型,其生成具有复杂的转换过程和机制,传统的知识观和学习观难以解释这一新的知识类型的生成过程。为此,本文试图阐述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以及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学说不能解释实践知识生成机制的根本原因,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了实践知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实践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基础,已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那么,这种知识是如何生成的?笔者认为,同任何别的知识生成一样,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是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基于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类型,其生成具有复杂的转换过程和机制,传统的知识观和学习观难以解释这一新的知识类型的生成过程。为此,本文试图阐述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以及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学说不能解释实践知识生成机制的根本原因,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了实践知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即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无法如自然科学那般运用实验的方法完成对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生成性的课堂正向我们走来,课堂教学不适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助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生成”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且“价值不菲”的词语。可以这样说,“生成”,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又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由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创新出组织的共同知识。由共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创新平台、知识资产以及三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模型可以解说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个人知识通过由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类模式所构成的螺旋式循环最终升华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知识系统。四种类型的知识创新平台支持共同知识的生成。知识资产是共同知识生成过程的输入内容和输出成果,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的划分非常必要,二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着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学不应只是忠实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