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超 《武当》2012,(7):4-6
5月的武当山,春意盎然,百花含笑,碧水欢歌。在这宜人的春日,为了更好地服务武友,进一步探索中国武术发展新路,促进武术文化的全面繁荣,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于25日至28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隆重举办了"2012首届武当演武大会"。针对当前武术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武友,提高技艺,健康身心"的宗旨,演武大会设有武术名家表演、传统武术绝技表演、武术拳(械)比赛、太极推手争霸赛、话武论坛、"武当百杰"评选以及武当武术大讲坛、《当代武林名家大典》首发式、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等九大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
金安 《武当》2006,(9):48-48
国家体育总局《武当武术现状考察与继承发展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实施研讨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云龙武术院召开,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十堰市文体局、十堰市武术协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等多家单位的二十余名武当武术专家、学者、教授参会,并组成课题小组,由武汉体院教授、武术九段江百龙先生任课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3.
李发平 《武当》2008,(2):4-5
武当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年来,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把继承发展、弘扬开发武当武术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旅游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培植,使武当武术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武当武术已成为武当山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武当山对外促销的靓丽品牌。武当山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授予“全国武术之乡”、“全省健身运动武术训练基地”,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武术分类研究等方法,对武当山区域内所有的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武当武术应是一个综合的、概括性的广义概念。结合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我们把武当山的武术活动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柯超  若愚 《武当》2007,(12):4-6
十月的武当山,青山含笑,涧水欢歌,风摆谷穗翩翩舞,金橘飘香庆丰年。在这饱含着丰收与喜庆的金秋时节,武当武术也迎来了自己盛大的节日,"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当武术发源地武当山隆重召开了。这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此次研  相似文献   

6.
张筑昆 《武当》2000,(7):3-4
1999年3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武当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说起武当山,人们就会联想到武当武术。一般人对武当武术的认识仅限于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在电影《少林寺》中,和尚舞枪弄棒大声呼喝之后,电影《武当》中的道士又转起八卦掌,滚起了石球,总算给了世人一个武当武术不同于少林功夫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乔汉 《武当》2007,(9):1-1
10月29日,由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十堰市文体局、武当山特区管委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承办的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将在武当山召开,从大会的筹备情况来看,此次研讨会将会是一个群英会,是一个务实的会。其框架和最终效果,将是一个政府主导,专家献计,群策群力,共同奋进,开创武当武术发展新纪元的一个盛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武术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远古至战国时期的武当山武术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的生存竞争活动及部落战争孕育了原始的武当山武术活动;“楚人先祖”的尚武强兵,立国建都,刺激发展了武当山武术;楚人“武当”秦、巴入侵的战争促使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2,(2):6
武当山下群英荟萃太极湖畔尽显风流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探索中华传统武术发展之道,经研究决定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承办:武当杂志社二、时间地点与安排2012年5月24日——5月29目在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市举办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武当山武术活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认为:武当山先民为武术的产生储备了先决条件;原始战争是武当山武术产生的动因,“干戚舞”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巴人“巴渝舞”是武当山武术活动的一大亮点;楚人“武当”,促使了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从武术活动的群体、功能上来看,武当山武术活动主要有: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和道教武术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柯超 《武当》2003,(9):66-66
本刊讯8月6日,首届全国“武当杯”中华武术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当山召开,会议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研究中心与山东师院武术系联合主办。来自河北、上海、海南、北京、安徽、江苏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名武术专家、教授参会。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2,(10):4
研武求道养生趋吉真功实技明师亲传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第一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已于5月23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成功举办,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应广大武友的强烈要求,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二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培训班除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外,将特别推荐优秀学员加入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并颁发会员证。学习结束后,将取得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和各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2,(9):3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第一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已于5月23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成功举办,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应广大武友的强烈要求,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二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培训班除了常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对武当武术的争议进行了梳理:从民国起,对是否有武当武术;有关武当武术概念的内涵;是否有张三丰其人(太极拳的发明者是谁)等问题的争议至今不休。我们认为在武当山地区存在着:民间武术;军事武术;宗教武术。武当武术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15.
武宣 《武当》2013,(9):7-9
1983年7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组邀请金子弢先生在武当山举办太乙五行拳培训班。10月,《武当》杂志总一期(试刊号)出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成立,《武当》为其会刊。《武当》杂志办刊宗旨是,挖掘整理武当武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任主编黄学民。1985年6月,《武当》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武术流派期刊。一直奉行"披露道家玄机,奉献内家真谛"的社会责任。1987年1月,《武当》由不定期改为季刊,由自办发行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武宣 《武当》2013,(2):2-3
2012年,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先后成功举办了两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应广大武友的强烈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期武当武术大讲坛。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除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外,将特别推荐优秀学员加入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并颁发会员证。学习结束后,将取得由武当山武当拳法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首届中国国际武当武术擂台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武汉市泰华大酒店隆重举行。湖北武当山是武当武术发源地,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了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武当武术,扩大对外交流,以武会友,促进对外开放,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报请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体委批准,首届中国国际武当武术擂台公开赛,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湖北省体  相似文献   

19.
柯超  欣然 《武当》2003,(10):3-5
2003年8月6日,正值仲夏时节,武当武术发祥地武当山,一改往日骄阳似火、酷暑袭人的高温天气,伴随着习习清风,带着些许凉意,迎来了“首届全国‘武当杯’武术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武术论文报告会”的召开。  相似文献   

20.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