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和解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相似文献   

2.
谈高中生语文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本文对北京市6个区县6所中学700多名高中生就上课时动脑思考情况、问题来源情况、自己发现问题情况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一些高中生在阅读中很少有自己的思维,提出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习惯;教师提供示范,使学生由模仿而逐渐形成独立的质疑能力;教师创设一定的质疑条件,给学生以启发,并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立性、多向性,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一、在质疑中求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  相似文献   

4.
梁小燕 《江西教育》2000,(11):41-41
一是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会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启发学生多提出问题,使之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从而提高创新的意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启发学生这样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以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来得出呢…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 ,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尤其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提问题 ,培养他们质疑和主动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正是由见疑、质疑、释疑组成的 ,教师的责任是要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消除心理顾虑 ,营造和谐平等的问答氛围 ,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变“不敢问”为“敢问”。开始 ,学生还不善于动脑筋找疑难 ,水平也高低不一 ,难免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8.
求异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它能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选择出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求疑,善于质疑,激发多思、多想,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如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先设问:“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去卖火柴,而不在家里过年?她爸爸为什么要打她?”这样提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欲望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
质疑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创设质疑氛围、指导质疑方法、抓住质疑契机。学生就能想质疑、会质疑、善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便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一、质疑问难式参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针对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巧妙设疑,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转入问题的探讨。质疑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留给充分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有疑即问,不懂就问,保持质疑积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提出问题:要在操场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圆,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是,质疑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作为中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那么,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究竟应当如何质疑,如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舍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  相似文献   

14.
万立成 《考试周刊》2011,(40):70-71
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数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既是课改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勇于质疑,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启发学生做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不但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一、引导生疑运用质疑问难这种方法教学 ,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加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使之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逐步形成“生疑”能力 ,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全神贯注》时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罗丹如何工作的句子 ,但并不…  相似文献   

17.
潘瑞平 《广西教育》2012,(22):31-32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今天,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已成为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多看、多想、多思、多说、多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从而具有创新能力。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思维大胆质疑的关键。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运用直观形象思维,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气氛,让学生走入其中。在阅读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借助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多角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其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质疑,根据课题进行质疑、从词句方面进行质疑、从内容方面进行质疑;此外,要启发点拨,让学生善于质疑,可以对照比较找疑点、提示矛盾找疑点、中心之处找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