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劳资纠纷与冲突日趋普遍与激烈。为此,英国政府积极变革劳资纠纷化解机制,改变前工业化时期以管制为核心的家长制劳资纠纷化解机制,转而采用以仲裁为主要内容的劳资纠纷化解机制。英国劳资纠纷化解机制的这一嬗变,发端于1756年法令的存废之争,完成于1800年《结社法》的颁布。纵观18世纪英国推行劳资立法的实况,以家长制劳工立法为核心内容的厘定工资条款和学徒制条款渐次废弛,而仲裁条款成为劳工法令的新内容。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化解劳资纠纷的权力主体,治安法官逐渐放弃"家长"的角色,转而发挥"仲裁者"的角色,仲裁制遂取代家长式管制,成为18世纪后期英国劳资纠纷化解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代武汉码头工人人数众多,码头劳资纠纷频繁发生,对武汉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1927-1937年间武汉码头劳资纠纷情况的梳理,分析其不同于一般劳资纠纷的特点,认为码头工作权的封建把持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要求自由雇佣原则之间的矛盾,是近代武汉码头劳资纠纷产生的根源。码头劳资纠纷之频繁,在近代一直困扰着武汉工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东盟各国中比较重要的国家,经济和法律制度最为发达,法治经验丰富。其劳资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中的国家调解机构、劳资争议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等劳资纠纷处理机构解决劳资纠纷的程序均独具特色,健全而富有效率,而且执行得也比较好,在许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营企业频频爆发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由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原因,形成了群体性事件中农民工为主要参与者、围绕着经济利益展开以及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应对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不仅要及时处理现场情况,而且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改进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劳资纠纷案使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凸显,而这一系列劳资纠纷案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密切联系.笔者从收入分配制度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一系列劳资纠纷案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并就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罢工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纠纷逐渐增多,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罢工事件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罢工权法律规制的缺失,导致我国罢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立法承认罢工权,并对其加以规制,有现实的必要性。我国应立法保障劳动者享有和有效行使罢工权,发挥罢工权在平衡劳资关系、解决劳资纠纷中的作用,同时应对罢工权进行必要的限制,保证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7.
<正>劳资争议,又称劳务纠纷,泛指劳方与资方基于法令、团体协约、劳动契约的规定所产生的种种争议。具体而言,是指企业中的工人,工场、作坊及商店的雇佣工人与资本家因工资、工时、劳动条件、解雇、处分等原因所引起的纠纷。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0世纪20年代以后,劳资纠纷日趋激烈,它们多以反对延长工时、克扣工资、开除工人为目的。就全国范围而论,上海、浙江两处的劳资纠纷较为严重,学界对此已有专门论述。然而,河  相似文献   

8.
香港关于劳资纠纷解决途径的规定呈现出层级递进的模式.根据不同案件类型及涉案标的额的大小有不同性质的纠纷解决途径。并且,这些途径都很好的与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纠纷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国劳动仲裁的突出问题是强制前置制度的合理性,通过借鉴香港劳资纠纷解决途径的规定,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将调解设置为强制前置程序.二...  相似文献   

9.
劳资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劳资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劳资关系有多种类型,劳资矛盾不断发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劳资纠纷,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领域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由劳资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并屡屡成为公众和媒介关注的焦点。这给新时期的工会组织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对工会界来说,当前如何顺应历史变化,探索并实践新时期工会在劳资纠纷突发事件中的媒介应对问题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劳动体制转轨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劳动争议呈急剧上升趋势,加上劳动立法相对滞后,新问题、新矛盾迭出,潜伏着大量劳动争议。正确及时处理劳动争议,不仅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广东劳动关系在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重大变化:权利争议凸显、集体劳动关系特征明显、新型劳动关系涌现。广东劳动关系领域立法明显滞后。后法律体系时代,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为广东地方立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认清地方立法形势,结合广东劳动关系特点,借鉴其它省市相关立法优点,完善劳动立法,是广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下,劳动仲裁程序在劳动争议的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该机制形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对单位有天然的依附关系,法律关系也相对简单,争议较少,这一机制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又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在目前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试图找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目前的弊端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班晓娜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6):89-92,101
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目前,部分企业存在劳动关系不和谐状况,劳动者及企业解决纠纷的方式均存在不正规的解决方式。如何解决劳动纠纷,减少不和谐现象,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内容。工会组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发挥工会服务型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并进行扶贫帮困是工会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呈上升趋势。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作为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中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法院申请执行存在问题,在实务中经常遇到,这反映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在理论上和实务上,研究上述问题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尚存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不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不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当,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力等缺陷。因而,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诉讼当事人制度;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完善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减免法律救济的费用;规范管理农民工的权利行使机制;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平衡了劳动争议各方的利益,是一种能自我维系的有效制度。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解决了原有制度效率低下、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中山市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效运行就是该制度创新成功的一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还需在发挥第三部门的角色优势、设计事业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新紧密群体、传播制度创新知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经济和法律制度比较发达。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比较成熟与完善,规定了解决劳工争议的强制机制,但其基本精神是鼓励争议的自愿解决,同时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未明确区分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平衡了劳动争议各方的利益,是一种能自我维系的有效制度。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解决了原有制度效率低下、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中山市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效运行就是该制度创新成功的一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还需在发挥第三部门的角色优势、设计事业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新紧密群体、传播制度创新知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试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劳动仲裁在我国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难以适应当前劳动关系市场化、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以劳动仲裁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柔性特征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的立法初衷未能实现,劳动仲裁也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应有的核心地位。本文分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