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2.
严实 《钓鱼》2014,(11):22-23
竞技钓对象鱼九成以上钓手用袖钩,什么原因?休闲钓鱼五花八门,攻鲤鱼用伊势尼,钓草鱼青鱼用舞鲷、小矶,狩鲌鱼用丸せ,鱼种杂,没有明确对象时按用饵、钓法和鱼的大小选择鱼钩。以上提到的都是日本鱼钩,规格多,形状各异,但规格相同不能类比,如袖1号和チヌ1号钩宽、钩高和钩颈长短相差悬殊。除接受外来钩形外,国产鱼钩据名识形,名称直率,如龟形、丸形、丸袖形、鹤嘴形、胡弓形;规格相对简单,最多的鹤嘴形11个,新袖3个,湖晶、鲤钩4个,没有日本钩复杂。  相似文献   

3.
吴芜 《钓鱼》2011,(5):18-19
考古成果告诉我们: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有了钩尖处增设倒刺的骨制鱼钩。鱼钩设倒刺是为了防止被钩住的鱼脱逃。这一细小的技术改进一直影响到现在,可是竞技钓鱼,特别是钓快鱼之后,钓鱼人对钩形和倒刺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郅辽 《钓鱼》2005,(22):40-40
在生产性钓鱼中有一种用于排钩,俗称歪嘴钩的鱼钩。它的特点是钩尖内折,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故又称翘立钩.用它钓整、德、鳗鲡、黄颡等直吞不吐的鱼效果奇佳。后来,有人把它移植到不用浮子的手线和插竿钓组上,头天晚上抛钩,第二天收线,中了钩的鱼居然不能脱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朱胜喜  李安景 《钓鱼》2012,(11):50-51
钓鱼嘛,当然需要钩,什么进口钩、国产钩、倒刺、无倒刺钩等等,多种产地和钩形的钓钩是能钓到鱼儿的先决条件。可是笔者在海军某都战舰上当水时,却经历过一次用鱼刺当“钩”钓鱼的事情,痛快快地钓了一回鱼,而且收获还不小。当然,个中原因实属偶然,或者说该海域的鱼儿当时是多得扎了。  相似文献   

6.
赵峰 《垂钓》2007,7(3):43-45
鱼钩由柄头、钩柄、钩弯、钩尖、钩门、钩底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针对不同的鱼种、鱼情,以及不同的钓法,鱼钩的钩形也被设计得各有千秋,据资料显示约有数千种之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钟大亮 《钓鱼》2008,(17):46-46
炸弹钩钓组钓鱼,因其饵料集中,鱼钩埋得隐蔽,饵料雾化较快,诱钓合一,比串钩、葡萄钩钓鱼上钩率较高,钓获量多,是海竿钓鱼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14):17-17
串钩钓组抛竿常用钓组。由日本传入,1980年代开始流行,结构与传统排钩接近。排钩是生产性钓鱼的重要手段,一根长数百米甚至千米的纲绳上隔30~40厘米垂一根支线,下系鱼钩,装饵后用船放钩,过几个小时收上来,不用鱼竿也没有浮子,主钓吞钩深和不善吐钩的鱼,淡水和海洋均有使用。串  相似文献   

9.
侃海钓用钩     
看了《中国钓鱼》2007年第四期刊出了关于《鱼钩的故事》的有奖征文启事后,一次在钓位上由于好长时间不上鱼,老庞、老韩和我这三个多年在一起垂钓的老友便开始议论此事。老庞开始说:"关于鱼钩的故事我实在是没啥讲的,我只知道钓什么鱼用什么钩,钓大嘴鱼用大钩,钓小嘴鱼用小钩。比如钓鲈鱼、刺毛子、鲅鱼等  相似文献   

10.
丁霞富 《钓鱼》2009,(11):63-64
钓友老杨,公安系统退休的一名半老不新的钓鱼迷,钓鱼圈内难得的“大活宝”。无论哪天,钓鱼塘边缺少了他,就不热闹,没气氛,只要哪天有他在,塘边就笑声融融,气氛浓浓。难怪钓友们都说,和老杨在一起钓鱼是一种超级享受。老杨尽管钓龄不算太长,但在使用鱼钩方面的奇事,趣事,说出来也有一大鱼篓。什么空钩钓上鳖,空钩钓黄鳝,侦破了小偷利用鱼钩偷盗鸡,飞钩钓上水面鸭等等,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10,(20):18-19
传统钓鱼三种线组:钓底层鱼,一钩一线,坠钩沉底,后受“台钓”影响有了扁担钩和三眼转环才有了两钩入水。钓上中层活动的草鱼、  相似文献   

12.
郑巍 《钓鱼》2010,(18):12-13
国人对日本鱼钩的好评始于伊势尼。此前,我们对国产鱼钩的认定主要是安装饵和钓法需要,从钩柄长短、钩门宽窄、钓底还是钓浮去选择合适的钩形。如钓底用蚯蚓、蚕蛹、虾装钩,多选择钩柄较长的袖形、鹤嘴形、环形:用煮熟的红薯块、面团、玉米粒装钩,则用钩柄短而钩门宽的丸形。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我刚刚钓鱼的时候喜欢用弓形钩,因为它硬,飞鱼不会拉直,不管钓什么鱼都用它。当时只知道用蚯蚓做饵,钩柄长一点装饵方便。后来用面团、香干和煮熟后切成块的红薯做钓饵,钩柄长了露出一大截,鱼咬钩变得非常谨慎。于是用这类钓饵的时候就换了钩柄较短的丸形钩,但钩柄短了也有麻烦,鱼吸饵将钩吞得很深,摘钩像给鱼动手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注意到钩形的选择与跑鱼、掉鱼、鱼飞起后半途脱钩是有联系的,可是那时候可供选择的鱼钩不多,惟一能做的就是把现成的鱼钩在火上烧红后用钳子将它重新整形,再通过淬火恢复它的硬度。本来是根据钓饵的…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10,(4):12-13
鱼钩有大有小,有用什么钩。然而气候、了大小、长短、宽窄、变化,以合理的钩形、才能被鱼接受。鱼除的化么,口变什同鱼术钓不意技:式注和则方该态原作应状本操还的基及们饵个以我钓一情,着,鱼外合短、之配有境硬重长环软钩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7,(4X):22-23
(三)鱼钩。目前,市场上鱼钩种类繁杂,针对性较强,这种现状造成了钓友在选择上的盲目性。应用于竞技比赛,在钓以鲫鱼为主的对象鱼时一般使用钩条细、钩锚长的袖型钩为主,在钓混养鱼情时,新关东钩型是不错的选择。但用于钓鱼情不定的野钓时却不能以此为标准,野钓时如果从既能钓上小鱼又不至于跑掉大鱼角度出发,对鱼钩的选择除了品牌要求外,小号粗钩条应该是一个标准。小号钩可以保证大小鱼都能入口,钩条粗一方面是从野生鱼吃口重,对钩子重量大小要求相对比较低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大鱼不容易拉豁鱼钩造成跑鱼方面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吴芜 《钓鱼》2011,(11):14-15
钩、线和线组是由钓饵和钓法派生出来的。如传统钓用自然饵,按饵形选择鱼钩,线组一线到钩,坠钩平底,在不分鱼种什么鱼都钓的时候,为保险起见,脑线再细也以耐得住冲击为前提,所以不会太细。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13,(17):12-14
传统钓鱼几千年,都是饵内藏钩,用鱼类熟悉的食物将钩包装起来。鱼不咬钩首先想到的是钓饵,味、形、色欠佳或露尖了,之后才考虑线组,钩大了、浮小了、坠重了、线粗了等等。以二力平衡为基础的"台钓"虽同样关注钓饵和线组,但不是孤立的,而是把钓饵、线组及其运动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鱼类的咬钩行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鱼钩是钓鱼的关键。鱼钩的结构可分为钩柄、钩把、钩端、钩背、倒刺和钩尖六个部分。钩柄脱出。钩目柄前作渔用具是市使场拴上系出的售鱼的线大不多易以直扁头、侧扁头、带圈头以及带刺头等多种形状,只要选择的鱼钩不是过大或过小,因鱼用钩,不必多讲究。钩柄有长短,长柄钩适用于穿刺蚯蚓、昆虫等长形饵,而短柄钩则用于穿面食、饭粒等小颗粒饵。总之,视鱼用钩,视钩形大小施钓,必有收获。钩把嘴形、目袖前形国等产等鱼钩钩的中钩的把有都弓较形长、。在鹤实际垂钓中,对付野塘、水库、近海水域的凶猛之鱼,用长把钩效果较好。钩背力学…  相似文献   

19.
吴芜 《钓鱼》2011,(17):8-9
竞技影响休闲的主要是线组、钓饵,至于用什么钩钓鱼则难以统一,即使相同钩形、相同型号也会因鱼种不同而各有各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第129期《台湾钓鱼》杂志以《钓德重整此其时矣》为题,刊登了署名曾贤良的文章,文中以作者亲身经历与感受对眼下蔓延的挫鱼歪风进行了批评,呼吁钓友以健康的心态从事垂钓活动。 挫鱼是指不用装饵的几只或多只大而锋利的空钩,不用鱼漂,投入水后不断将鱼钩上下左右提动,待鱼钩扎进鱼体任何部位后,鱼在挣扎中又被其它鱼钩扎入,钩者此时即可提竿取鱼;挫鱼与人们常说的钩鱼、锚鱼实际上都是一回事,与钓鱼有着根本的区别。 钓鱼是项高雅文明的活动,获取的手段在于一个“钓”字。人们在垂钓中尽享其乐,也在垂钓中不断提高钓技。我们主张钓鱼,更提倡文明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