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在现代文坛上享有独特的称誉.<吹箫人>等四诗所选素材不一,哲学意蕴也有出入.<寺门之前>主要书写人的欲望的自然喷射,其它三诗则通过描述爱情表达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学之思.这几首诗在文坛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伦敦>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著名短诗之一.诗人揭露了英国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表达了其对专制暴政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3.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最生动、最感人的篇章之一,对后世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的不少诗歌作品中都可以见出这篇传记的影子.唐代诗人对<魏公子列传>的接受是从信陵君和客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唐代诗人对<魏公子列传>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4.
<托兰人>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默斯·希尼的著名诗作之一.沼泽为诗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在沼泽地发现的"托兰人"尸体则寄托了诗人对北爱尔兰长期的宗教战争、民族冲突的关切与困惑.从民族、宗教文化面对<托兰人>进行深入解读,可深切领会到诗人悲悯、迷茫、焦灼而痛苦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开创的"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其跻身于世界级戏剧大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一创作方法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试验过程.<欲望号街车>是其成熟的标志.文章通过详细地比较<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及其交融的程度,来考察其"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成熟这一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7.
奥尼尔中期创作体现了他对戏剧技巧的试验与主题多方位的探索.他的<毛猿>、<榆树下的欲望>、<马可百万>和<大神布朗>等剧作,反映出悲剧是个体无意识与文化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是新诗诗人中有杰出成就的一位,他创作了<红烛>、<死水>等思想境界高,艺术水平杰出的大批优秀新诗作品,理论上也有杰出建树.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爱国诗人,对艺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倡导新诗格律,为新诗艺术建设起了开拓性作用.他对新诗艺术的贡献,在新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明星>是英国悲剧诗人济慈在身惠绝症、情知将不久于人世这一背景下所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诗人希望能够永生,更渴望不朽的诗名.诗人对诗歌、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留恋令人动容.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济慈远不比传说中那般脆弱.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此诗是济慈的成熟之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七月派诗人胡征六十年坎坷的艺术追求;探索<七月的战争>、<大进军>这两部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最早的军旅诗恒久的艺术魅力及其历史意义;总评新时期以来诗人在自由体新诗、传统格律诗及诗论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早期何其芳是一个不断追问的忧郁诗人,忧郁的内容随时问的发展而改变.在<预言>中疑问手法的大量运用强化了诗歌的忧郁色彩,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解读其疑问句,就可描绘出何其芳早期心路历程爱情迷恋--人生困惑--人性思索.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中解者最多、聚讼最繁的一首.通过"以诗证诗"的考证和对诗本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锦瑟>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弹瑟曲的一次心灵体验的诗性记录.诗歌表达了诗人弹瑟前由瑟形、瑟貌引发的年华感思,弹瑟中由瑟声、瑟境激发的漫染着诗人之情、积淀于潜意识中之心象以及弹罢瑟曲对幻象幻境的思味和"惘然"而致的心灵感喟.  相似文献   

13.
朗费罗32岁时写成<人生颂>,这首充满阳刚之气、催人奋进的赞歌,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他本人五十余年的讲坛、诗坛的实干苦干精神也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垂慕之年写成<潮起又潮落>,则表现了诗人超脱出荣耀光环,平静地接受死亡的博大胸怀.两首诗歌构成了诗人"活个轰烈,死个安详"的完整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面对生与死,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许多才子名人都对其进行了探索.本文通过对济慈、雪莱这两位英年早逝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优美诗篇<夜莺颂>、<灿烂的星>、<阿多尼>的分析,探讨了他们认为精神永恒的"宇宙精神"生死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坛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不同的读者看来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从诗人的宗教观、诗人对其作品的期望以及对爱的渴求这几方面, 分析了<我的生命对着--一支子弹上膛的枪>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并探讨了各种意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安·阿赫玛托娃的一生,无论从普通女性的角度讲还是从诗人的角度讲,都极其坎坷艰难,甚至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既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时代悲剧.在黑暗的岁月里,阿赫玛托娃创作了叙事诗<安魂曲>,记录下了历史的真实.诗歌以亿万人民的苦难,以宗教的庄严,祭奠了生命本身的尊严.诗人因历史和人民的永恒而永恒,所以她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两个伟大的民族造就了两位举世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相距千年的历史长空中,李白与普希金是一对遥相呼应地飞翔着的自由精灵.他们传奇的一生,耐后人寻味;其共有的思想,让世人敬仰;其出众的才华,使文人惊叹;其个性又多姿多彩.通过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两篇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致大海>的分析,来比较两位诗人及其作品风格之异同,其不朽之诗作将给予我们以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其诗歌中有深刻的宗教内蕴,尤其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深刻.<寂寞>、<乐园鸟>等诗歌中明显地体现出了其对生命本真意义的追寻及体悟.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史上一部珍贵的资料,本文例举并分析论述了<纲要>的优点,其格局乃是实证主义的哲学精神、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辩精神以及评论家的诗人气质三方面聚合的结果.同时也提到了<纲要>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旅游在归途中写下的一首纪游诗.诗人对康桥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旧地重游,触景伤怀,感慨万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心灵的律动,透过秀丽的诗句流露出暗淡的忧思,堪称一曲离愁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