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儿童网络伤害可以分为"他者伤害"与"自我伤害"两种。形式多样的儿童网络伤害吁求我们建立合理的儿童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与美国相比较,我国作为一个信息化和法制化后发国家,应该在儿童网络安全的"他者保护"——法律保护方面加强研究,使相关立法更加专门化和专业化,执法上也需更加严格;在儿童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儿童网络安全教育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木头结疤"想到"伤害",再想到"因之而坚强"——那是不足为奇的。最妙的是能想到"成长是一个受伤害的过程,那么成长也应该是一个心灵结疤的过程",此句中有为全文立骨之词——"成长"。此文还需要升格:最后自然段中的"智者"应更换为"成熟者"——全文立骨之词的另一说法。  相似文献   

3.
考察中国时下电视语言生态,一种较为轻微的媒介"软暴力"现象——言语伤害屡见不鲜。在对《非诚勿扰》开播后的第1-34期节目样本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中,研究发现电视言语伤害涉及被伤害者从生理特征、出生身份到个性观念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存在指桑骂槐、恶意标定等12种最为典型的表现形态,并且形成了言语伤害传播的自我强化机制、幽默娱乐掩盖下的脱敏麻痹机制、伤人者终被自伤的自我纠偏机制。从语言伦理学的视角,电视媒介、电视观众和节目参与者都可采用相应的言语策略,遵从应有的言语道德和传播伦理,避免言语伤害的后果,促进言语文明,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社会逐渐从少数主体社会进步到普遍主体社会.在这种条件下,个人有了更多的行为选择的权利,因此必须进行更多的行为选择,并承担所选择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我们从不伤害引入探讨,展开对伤害的详细论述,重点讨论伤害事件后的责任问题,从生物学和心理学层面探讨伤害事件后的三种伤害意识:受害者意识、卸责者意识及施害者意识,由此得出伤害伦理学必须出场.  相似文献   

5.
爱情如水     
此文的亮点是"爸爸拿着剪刀尖,把剪刀柄伸向妈妈"——谨防对方受伤害。后面的几件事——妈妈为爸爸"找几双鞋垫"和爸爸为了不影响妈妈休息"借看报之名,到客厅里去睡"——都具有"谨防对方受伤害"属性。定向选材,难能可贵。此文还需要升格:文中有关"平淡"的议论,略显宽泛,应做"呵护对方,谨防伤害"的议论——所议对所叙应在契合中点化。标题更换为"剪刀柄的爱……"。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总会心烦意乱。当别人向你抱怨他受到"羞辱"或被别人侮辱时,你该怎样回应他呢?心理学家杰克·坎菲尔德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即对抱怨者说:"如果我对你说:‘乔,你长绿头发了’,你会感到难过吗?"他的回答可能会是:"不。"你再问他:"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伤害事件发生后,可从受害者的角度思考伤害事件本身,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思考受害者的内心反映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方式,并对这些应对方式进行相应的伦理审视,探讨可能产生的后伤害情况,进一步追问一个人受到伤害是否是其对施害者进行楣复的合理理由。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可现在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最直接的带给孩子最大伤害的往往都是年轻的父母们。"一、父母的离婚"夫妻离异后受到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许多为人父母者都知道这一点。然而,夫妻双方在谈及分手时,却有很多人顾不得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是90后高中生。我们生下来就几乎被贴上了标签——脑残、非主流……其实,我们并不承认,也无法接受这种标签。也许,90后高中生中确实存在一些比较出格的人,但这不能代表全部。这种以偏概全的界定、论调会伤害到我们。我们只想问一句:哪个年代没有所谓的脑残者、没有非主流人士?为什么我们90后高中生就要被有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因而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视学习为负担。这种"对学习无兴趣——厌倦——负担——辍学"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就曾提倡"乐学"的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乐"。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小人物,身不由己地活在脸色和不安中,但我想对其他小人物问声好。首先是每天蹬着三轮车捡垃圾、收破烂的人。朋友的同学从企业下岗后就干这种营生。一旦听到同学在楼下扯着嗓子喊:"收破烂——"这位朋友宁肯迟到挨罚,也要等到同学远去了才出门。她说,怕伤害她。朋友的好心令人感动,但这种避让未尝不是另一种伤害。这些人,他们没有鼠窃狗偷,没有贪赃枉法,而是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在养活自己,理应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2.
意外夺魁     
故事曲折,寓意积极。此文还需要升格:文章写到"我宣布选美结果,夺魁者是——"就搁笔,给读者留下悬念。将标题改为"‘夺魁者——’"。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朋友的女儿回到家告诉父母:"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了。"细问之下才知道是他的父母离婚了。真令人惊讶,原来孩子们对离婚的理解是这样的——天崩地裂,什么都没有了!怎样避免瓦解的婚姻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当代欧洲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性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生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越好。"可是,有时候离婚既成事实,如何能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是父母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型:"现场——探讨"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杭州十三中——胡美如教学设计:《QQ的快乐与烦恼!》创新课特色:"现场——探讨"式心理辅导课——本次心理辅导活动立足于学生热点问  相似文献   

15.
宝宝到了秋天易内生燥热,不及早防治,严重者将出现咽痛、咳嗽、痰黏难咳、气逆、发热、肛裂出血等病症,妈妈们该怎样让孩子免受秋燥的伤害?专家说:预防"秋燥"从"吃"开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英、俄母语者在习得汉语上声变调时存在的"洋腔洋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英、俄母语者在"214+非上——21+非上"和"214+轻——21+轻"的连读变调中与汉语母语者相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14+214——35+214"和"214+轻声——35+轻声"的连读变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797989750很好玩的少年科普杂志哦赶快关注《探秘》杂志的新浪微博吧!成为"一起来探秘"的"粉丝"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一起来探秘小小的毛毛虫虽然体形很小,但为了抵御攻击,免受伤害,它们会进化形成奇特的外形,例如:颇似恐怖外星人的毛毛虫、全身长满刺状结构的刺蛾毛毛虫等。胆小者慎看哦!赶快关注《探秘》杂志的新浪微博吧!成为"一起来探秘"的"粉丝"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一起来探秘小小的毛毛虫虽然体形很小,但为了抵御攻击,免受伤害,它们会进化形成奇特的外形,例如:颇似恐怖外星人的毛毛虫、全身长满刺状结构的刺蛾毛毛虫等。胆小者慎看哦!  相似文献   

18.
卡姆在对后果主义"特许权"批判的同时,运用"是非"框架区别了伤害和非援救在道德理论中的差异。她以权利由行为者中心向受害者中心转变为突破,建构了受害者"不可侵犯性较低"模型。通过对允许伤害原则合法性的澄清,构建了非后果主义的伦理框架。非后果主义否定了个体行为的正当与否唯一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行为所遵循的规则的好或坏的后果主义,这对当代道德理论的研究与日常道德生活的构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价值。但卡姆在构建其伦理体系时仅通过"是非"框架对伤害与非援救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区分,对允许伤害原则进行模仿式的厘清也导致其理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困难。  相似文献   

19.
人与路     
编者推荐:三篇作文同材异旨,其变换主旨的共同办法是——变换表述者的身份。"相互变格一"批评袁崇焕未选择"走自己的路","相互变格二"后悔失去"肩膀"——袁崇焕,这与文章表述者的身份密切相关:前者为当代的"我",后者为当时的"崇祯"。"相互变格三"用童话形式表现袁崇焕慷慨就戮以"雕刻心中的天使",其表述者是"无悔"——袁崇焕生前的一匹老马。标题"一匹老马"语义双关,既指"无悔",又指"袁崇焕"——"心中的天使"。  相似文献   

20.
文艺 《幼儿教育》2008,(6):16-16
<正>我个性内敛,平时谨小慎微。做妈妈后,每次谈论起孩子,都虚心向别人请教,对人家的孩子赞不绝口,而说到自己5岁的儿子,总是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我以为这是谦虚——一种美德,可后来才发现,这种谦虚深深伤害了儿子。那天,儿子和同事的女儿在办公室画画,我走到边上看了看,称赞道:"小雨画得好漂亮,颜色涂得真匀。"同事也走过来瞧了瞧,说:"你儿子画得也不错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