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出版社具有出版资源、作者资源、读者资源等优势,因而,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要注重自身的资源优势,具备学科整合意识、读者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读者与编辑出版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兴趣、动机、情绪及能力、认识水平、层次结构和变化规律与认识过程的抽象概括。编辑读者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深化对读者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编辑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在提高读者上下功夫;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 办学报,跟办任何刊物一样,离不开编者,离不开作者,更离不开读者。读者,是指阅读书刊文章的人。学报的读者,就是利用学报获取文献、信息、资料,寻求知识的人。其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乃是不言而喻的。读者工作,是学报工作的轴心,是学报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而一家学报的读者工作能否做好,首先取决于这家学报——具体地说,是这家学报的编辑——有没有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实质上就是服务意识。指的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在学报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想到读者。它最起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全面地了解读者对象,认真细致地研究读者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与作者文化思想的多样化诉求、出版行业的激烈竞争、流行话语系统的主导、市场经济带来的负能量作用等等,对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和诉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鉴于此,我国的编辑部门要直面这些挑战,借鉴西方先进的编辑思想,推动编辑审稿流程的网络化、科学化、专业化,强化编辑的问题意识、学术创新意识、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以及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的现代编辑能力和科学处理编辑工作涉及到各个关系群落和环节,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事业在挑战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7.
出版产业化环境下编辑决策要牢固树立作者意识,这是由作者及其文稿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位置与独特作用决定的。它要求编辑主体树立与作者平等相处的理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作者心理;善于、敢于、巧于接受来自作者的挑战;具有善待作者的慧眼与能耐。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应强化沟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发展要求期刊编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办刊过程中与作者、读者进行良好沟通,与编辑同行良好互动.强化沟通意识是办好期刊、提高编辑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期刊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期刊编辑唯有增强特色与定位意识、读者意识、策划意识与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办刊的不断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水平,而高水平的刊物只能产生于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必须从培养自己的读者意识、作者意识、整体意识、精品意识、信息意识、进取意识等方面来加强修养,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强化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是办好学报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学报的关键在于强化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编辑的思想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制约着学报的质量,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意识影响着学报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的读者意识是学报面向读者,适应读者,引导读者的总体意识和理念,由取向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引导意识和反馈意识等构成,其结构有着以学报编辑参与的多个环节,及编撰校读订诸种序列循环互动的系统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强化学术期刊“读者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著名出版家、编辑家邹韬奋先生在毕生的报刊出版编辑生涯中,始终坚持报刊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办刊思想。他的以读者为根本服务对象的办刊理念,不仅在抗日救亡的30年代的报刊出版界发挥巨大作用和效果,而且对当今的一切出版媒介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尤其是学术期刊要改变一直以来重视作者而轻视读者这一认识上的偏差,将办刊的宗旨转移到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思想上来。强化学术期刊的"读者意识",使其真正被读者所认可和接受,才能有其久远的生存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5.
面对市场图书种类繁多、同类书堆砌如山的出版现状,编辑再也不能抱着"好酒不怕巷子深"观念,等着读者发现图书。本书从编辑策划选题入手,提出编辑在出版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宣传投资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对图书作到全方位的立体营销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职业意识是指编辑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对自己职业的性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深刻体难和认识。编辑的职业意识是编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优秀编辑工作中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时间意识、读者意识、特色意识、敬业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国家新闻出版署1998年颁布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规程》提出了两个修改意见:一是加强诚信意识,一是加强版权意识。而加强这两个意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出版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背景下,编辑工作与信息分不开,编辑的信息意识是编辑鉴别、运用高质量信息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编辑不断创新的资本和保证。信息意识是学报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科学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反馈的感知力,才能使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能够符合市场与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背景下,编辑工作与信息分不开,编辑的信息意识是编辑鉴别、运用高质量信息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编辑不断创新的资本和保证.信息意识是学报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科学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反馈的感知力,才能使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能够符合市场与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期刊的读者意识是每个期刊编辑都要花大力气努力去做的工作。提高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期刊编辑可以从文章标题、文章内容、读者需求、读者信箱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