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溶液     
【要点解读】1.溶液⑴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⑵组成:宏观来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微观来看,溶液由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溶剂的分子构成。⑶分类:根据溶液是否饱和,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⑷溶解时伴随的现象: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在溶解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  相似文献   

2.
溶液     
认识现在的老师钱存华,姜堰三中一级教师,获化学教学基本功大赛市一等奖,两次获全国化学竞赛最高“园丁奖”,所教学生9人次中考得满分,12人次全国竞赛获奖,参加了《中学生知识文库·化学》等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3.
1.溶液定义、基本特征、组成。溶剂、溶质的定义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相似文献   

4.
溶液 溶解度     
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你想知道溶液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关系吗?通过这部分学习,你会知道:1.什么是溶液、溶液的组成和用途;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的区别、联系和转化条件;3.溶解度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  相似文献   

5.
电解质溶液     
刘飞雄 《广东教育》2007,(7):106-109
知识梳理 文(理)基础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内容有: 1.电解质的概念。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溶液pH的定义;测定pH的方法。 4.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敏 《中学理科》2007,(1):34-38,93
从近年中考试题来看,对本单元常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 (1)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及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7.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它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以及溶液的渗透压,这4种依数性不是相互孤立,而是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本文试以多相体系力学平衡条件来解释溶液的渗透现象,从而揭示溶液渗透压与溶液蒸气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8.
溶液自白     
多物质,互交融;既均一,又稳定;且澄清,又透明;是特征。固液气,陆海空;红蓝黄,似彩虹;酸甜辣,味百种;尽包容。溶它物,是溶剂;被溶物,是溶质;其过程,叫溶解;请分清。质多少,定稀浓;溶极限,定饥饱;四状态,有条件;可转化。实验中,快反应;动植物,延生命;工农业,增效益;俺伟大。溶液自白@杨兰凤!江苏姜堰市@杨大才!江苏姜堰市  相似文献   

9.
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点多,涵盖面广,应用性强,是中考化学考查的热点与重点。部分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统计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第32页上以FeCl_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说明许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是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提出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提出质疑,教师若不能有效地解答,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通过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希望能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二氧化硫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实验易出现异常现象的不足,经实验探究得出,用CaCl2溶液替代BaCl2溶液,更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验功能,并可避免使用重金属盐,使实验更环保;所用二氧化硫溶液无须临时配制,有利于实验的准备与药品的节约.  相似文献   

12.
失窃的溶液     
敛羽 《初中生之友》2012,(Z2):74-79
我走到方明家门口的时候,见他正在送客,就停下来站在一旁等待。那位客人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头发稀疏,两眼炯炯有神。我注意到他穿着非常昂贵的西装。他和方明交谈了几句,握了握手之后就离开了。方明早已看到我,打招呼让我进门。我问刚才那位客人是谁,为什么看上去很眼熟。"眼熟是很自然的,你肯定在报纸或电视上见过他,他就是鼎鼎有名的菲尼克斯集团的副总裁葛先生,那可是响当当的社会名流啊。"  相似文献   

13.
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胶体性质比较天水市一中胡筱岩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分散质微粒──淀粉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大小均达到了胶粒的大小范围(10(-7)─10(-9)米)。因此,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均能表现出溶液和胶体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正~~  相似文献   

15.
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首先定义为氢离子浓度负对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值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偏差,特别是浓度偏大时,误差就更大。因此,为精确描述pH值,就须用活度来代替浓度,从而使pH值更接近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16.
17.
溶液析晶计算是有关溶解度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是中考试题螅热点,更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只有明确了析晶道理,才能掌握其有关计算技能.笔者就拟对上述问题,分以下两个方面,做以全面分析,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硫氢根与偏铝酸根能否共存的问题,合理的答案,偏铝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硫氢化钠是弱酸的酸式盐,水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显酸性则不能共存;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显碱性,两种都是强碱弱酸盐的溶液(碱性溶液)一定能共存吗?  相似文献   

20.
1、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要抓住以下五点 :( 1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 )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仅是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不同。( 3)溶液多是无色的 ,少数溶液有颜色。( 4)要会分辨溶液中的溶剂、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指的就是水溶液。( 5 )掌握溶液的典型实例 ,使概念具体化。2、掌握溶解度概念( 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要抓住以下四点 :①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某溶剂”里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意义。②饱和溶液是对一定溶质而言。例如KNO3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KN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