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述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民批评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悖论处境。由于“西方主义”那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有力的挑战性与破坏性,它的兴起阻碍了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事业的顺利进行。“失语症”的提出,体现了提出者的拳拳爱国之心。然而,笔者认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相应的对策都值得商榷。至于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悖反,这是我们在操持后殖民理论话语时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考虑我们在操持这一话语时,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等级制度和人为的冲突模式,不仅要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心态,而且要排除那种狭隘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批评实质上乃是一种政治话语,它同中国的强调“美刺”、“教化”的学批评的传统,具有某种亲和性;它的反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契合了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国人的反抗心理,由此在中国迅速形成蔓延之势。但却潜流着民族主义,既把现代性与所谓“中华性”相对立,全盘否定来自西方的东西,用知识领域的权力概念取代了客观真理性内容,一切都成为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置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学术的大背景中,借助后殖民批评话语,考察“中国视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阐释其超越后殖民批评思维局限的哲学基础,即“和而不同”;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愿景,即“不同而和”,这也是“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彰显出学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批评是当下学术研究中最有影响力、发展最为迅速的理论之一,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在引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文章将从后殖民批评是西方理论还是东方理论、后殖民批评是否适用于中国语境,以及由反本质主义、消解中心变为本质主义、建构新的中心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后殖民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论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西方理论从近代、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和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流派———多元文化理论、第三世界理论、全球化理论、文化研究的互动中考察了后殖民理论的源流,认为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逻辑相连的三点,即揭示学"后面的主义"实质、指出知识"后面的权力"性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后殖民理论的讨论史讨论后殖民理论自身逻辑必然要引发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西方思想的二重性、什么是非西方文化的真实"、怎样定义非西方文化的自我、它者话语还是自我话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置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学术的大背景中,借助后殖民批评话语,考察"中国视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阐释其超越后殖民批评思维局限的哲学基础,即"和而不同";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愿景,即"不同而和",这也是"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彰显出学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是针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权力话语关系的研究。本文以世界后殖民格局为背景,参照中国文化传播的窘境,从后殖民视阚探究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具体应对措施,旨在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