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素质概念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种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广义素质概念,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即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素质与禀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中,人的素质应当被看作是“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其中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能力、技能和品德的教育。它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环境与教育),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影响较大的三派语言获得理论的分析·发现先天因素表现为靠遗传就能够展现出来,而后天因素为儿童在出生后影响他们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而源于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认知结构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此可获得四个方面的启示:应重视儿童语言发展中“关键期”的存在;重视认知结构与语言发展并重;创设宽松的氛围,把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重视语言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论语》人生珍言对提升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当代意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教育是指人的教育,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  相似文献   

6.
王念锋 《山东教育》2003,(13):22-22
叶圣陶说:“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奔向成功的羽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道德情操的陶冶更是至关重要。在这二者的形成发展中,美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美育能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先天与后天结合的产物,遗传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但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决定人心理发展方向的是环境和教育。1郾环境美对人心理发展的作用。美好的河山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青少年学生游历优美的山川、湖泊、阡陌田园、名雕古画,让学…  相似文献   

7.
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在形成中由量变到质变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个性发展的基本因素,一是先天的遗传因素,一是后天的生活条件。从教育的角度看;又把后天生活条件分作环境和教育,现在一般说决定人发展的要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而环境和教育则是主要因素。为此,发展是说通过何种环境与教育的因素,才能完善个性的全过程。在理解发展概念的基础上,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吕敏等老师探讨了个性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发展,其中一条就是“个性发展主要来源于客观环境,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试论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童语言研究中,“儿童为何能够习得语言”这一颇具理论色彩的问题一直争论纷然。在这些纷繁的观点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后天模仿论和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论。后天论者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来获得语言的。先天论者则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获得装置,能够对儿童听到的成人语言进行能动地分析加工,抽象概括出各种语言规  相似文献   

9.
能力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力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在实践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天素质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因素的作用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而后天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教育。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林乐香如何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含义。素质,一般是指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  相似文献   

11.
素养,是通过先天的和后天的诸多因素形成的,但侧重于后天的教养、修养。人的素质是由先天形成的自然素质和后天形成的素养组成的,因此可以说素养是素质的一部分。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的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天社会本质,即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把素质定义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无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和素质。”这段表述中的“身心’就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素质。人的生理素质是与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它是先天遗传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各种心理现象,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光无遗传与后天环境教育的“结合”。“身心’的发展是在人生活的客观自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影响较大的三派语言获得理论的分析,发现先天因素表现为靠遗传就能够展现出来,而后天因素为儿童在出生后影响他们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而源于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认知结构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此可获得四个方面的启示:应重视儿童语言发展中"关键期"的存在;重视认知结构与语言发展并重;创设宽松的氛围,把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重视语言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什么是素质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 ,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 ,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  相似文献   

15.
人格 ,在心理学中也称个性 ,指个人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的总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广泛。 (2 )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交往能力。 (3)积极上进 ,为人真诚坦率。 (4)性格活泼、开朗。 (5 )情绪稳定。 (6 )意志坚强等。健全的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惯性、自然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辩证统一 ,在人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先天的禀赋或遗传是人的后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为人的后天发展提供了主体可能性 ;后天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每个人的个性。为此 ,教育者应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创造…  相似文献   

16.
赵丰 《青海教育》2004,(5):19-20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有些个性令生命绚丽如花,而有些个性虽然“真”,却未必就“善”就“美”。所以,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倡导学生作文要敢于展示个性、真实袒露心声之时,绝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健康个性、健康情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其写出有真情实感,有创造性、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文章来。然而,教师的引导点拨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若能利用文本,从古典诗文阅读中攫取营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多…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个子长高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有75%取决于遗传因素,这一先天性因素一般来说是不变的。但身高也与后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惯、卫生状况、伤病和锻炼情况有密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一词现已为人们所熟知,什么是素质呢?所谓“素质”,通常是指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存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的身心要素、结构与质量。很显然,这一说法既承认先天禀赋的差异,又强调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在于发展。在实施素质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19.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水平不唰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这种理论与“先天(或遗传)因素决定论”、传统智力测验(主要测量数理逻辑与语言能力)等理论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儿童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解: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包括速率),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发展总体规律不能等同于每一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即先天的“自然潜能”和后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速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20.
张玉薇 《山东教育》2004,(23):122-123
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先天遗传因素,更有后天的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教育方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幼儿自呱呱坠地,就与这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要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外在因素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里就着重分析几个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