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是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一个世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论基础由传统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转换;研究方向、理论格局从对教学过程各种规定性内容的考察向教学论元理论、元方法层次转换;研究方法从机械唯物论向唯物辩证法转换。如果说从传统走向现代是20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那么,全面、科学地构建现代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将是21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体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主体教育理论经历了从三体论到二体论、从师生主体论到教育主体论的争鸣与演化,经历了教育改革与实验同教育理论总结与建构相互煽动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反思后的转向与重建,呈现出教育人学、类主体教育论、主体间性教育论、生命.实践教育论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用“双主体转换论”来阐释教学,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但这并没有科学地阐释出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教育视阈中有关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探讨“导—学”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历来是教学论研究的两大内容 ,它们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反映出一定时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传统的教与学关系主要表现为“教为传授 ,学为接受”(“授———受”型) ,反映出知识论的特点。现代教学论提倡“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导———学”型) ,反映出主体教育论的特点。有人认为 ,主体教育是一种境界 ,不需要固定的模式 ,而应让教师进行自由的创造。有人认为 ,主体教育虽然反对固定的模式 ,但是也需要创造一个适合主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这对于规范课堂教学 ,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起到积极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我国主体教育理论经历了从"三体论"到"二体论"、从"师生主体论"到"教育主体论"的争鸣与演化,经历了教育改革与实验同教育理论总结与建构相互煽动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反思后的转向与重建,呈现出"教育人学"、"类主体教育论"、"主体间性教育论"、"生命·实践教育论"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的提出引发教育领域广泛关注、讨论与研究。1992年,王道俊和郭文安提出了主体教育论的教育思想。30年里,主体教育论经历了提出、发展与建构的艰难探索过程。主体教育论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教育实践,积极开展教育实验,旨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体教育论需要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以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近十余年来,主体教育论的讨论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教育内外的现实原因和理论依据的。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是主体教育论的核心问题。提出并研究主体教育论,实质上是希图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中的积极的能动作用。这切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蕴含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具有深层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下面从主体教育论的角度简要谈谈我对教育的主体性的理解和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既抽象 ,又具体 ;既涉及到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 ,也涉及到具体多样的现实问题。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的。从共性的角度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从个性的角度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专才教育论”和“通才教育论”。而国家主体、社会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客观需求及其变化则构成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论、元认知学习论、个性教育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创造性教育论等,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提出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分层培养与全程指导的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问题与操作性问题,旨在为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获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 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文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者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 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北…  相似文献   

12.
裴娣娜教授谈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中 《四川教育》2001,(7):34-35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和加强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形成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要求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它不仅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而且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1.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主体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精髓。现代教育技术是在当今主体教育中能够有效地衔接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育论 ,使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或者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加以调…  相似文献   

14.
金中 《四川教育》2001,(8):34-35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文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者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围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lt;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gt;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摒弃传统教育机械、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超越论”;创新教育废除传统教育变相“奴化”学生人格的做法,自觉发展学生以创新为内核的主体性人格;创新教育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塑造学生完美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创新教师呼唤教育角色转换,观念转换,能力转换,方法转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真理“性和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忽视了人在教学中的生存意义,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价值主体,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生成完整的生命,因此传统教学必须转换视角,走向“生存论“的教学,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命价值,使生命的意义在“生存论“教学中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操行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有关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德育的主体问题争议很大,出现了“学生单一主体论”、“互为主体论”、“主体转换论”等,这些“不同主体理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是关注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对单一主体中教师主体的怀疑和否定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体教育论确立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师生关系上升到新的思考高度。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经历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再从他者性到公共性的三次理念转向,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师生关系却仍停留在主体性阶段,呈现出“唯我性”的无情感疏离、“为我性”的功利化交往以及“丧我性”的无底线越界的失落之态。关于理想师生关系的探讨理应摆脱哲学主体性思维的窠臼,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师生关系失落的真正原因,以弥合师生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罅隙,实现对现有师生关系的超越与重塑。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经提出的教育理论和进行的教育实践,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蕴涵着许多合理因素,它的主体教育论、生活课程论、实践教学法和终生教育论等,为科学学科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施语文创新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语文“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进行了初步实验。■一、理论依据语文“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探索性地获取语文知识,发展创新潜能,从而实现语文能力和创新素质共同提高。其理论依据是:1.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