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春 《钓鱼》2008,(6):30-30
一、适应水温选天时。按一年二十四节气划分,立春,雨水为早春。这期间,虽已进入春季,但小寒、大寒刚过,大地才开始复苏,气温还没多大变化,水温更无明显上升。鱼类仍处于少动、少吃的半冬眠状态,不易钓获。不过,俗话说:“常年正月立了春,一日太阳暖三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立春后的艳阳天,比老阴天,尤其是小雨天的气温,日内至少要高出6~8℃,按气温影响水温之自然规律,此时的水温也会随即上升4~5℃。  相似文献   

2.
钟春  项俊 《中国钓鱼》2020,(4):26-27
春天,虽是常年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在早春期间,由于气温、水温还尚未完全达到最适合鱼儿生存的条件,所以,早春垂钓,尤其要注重以下五适五选,才能钓则多获。—、适应水温选天时.一年按二十四个节气划分,立春、雨水为早春。这期间,虽已进入春季,但去冬的小寒、大寒刚过,大地才开始复苏,气温还没多大变化,水温更无明显上升,鱼类仍处于半冬眠状态,少吃,少动,不易钓获。  相似文献   

3.
每年冬至到来年的雨水节气,江南的溪流水温一般徘徊在3~8℃。晴天,溪流的局部水温受阳光照射可升至10℃左右。在低温情况下,其他鱼类极少进食,而对于相对较耐低温又食性广泛的鲫鱼来说,虽然冬季食物相对匮乏,由于少了许多食物链中的竞争对手,鲫鱼还能照常在  相似文献   

4.
符荣财 《钓鱼》2006,(17):15-15
盛夏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忽阴忽晴,水温也随之忽凉忽热,气压不稳定,鱼类的觅食也忽好忽坏,在这种情况下,钓鱼人也要依据气候变化,随机应变,灵活施钓,具体方法如下:掌握情况对症开饵依据鱼情、水情,知道水中那类鱼多、钓对象鱼,如今日投的主要以鲫鱼为主,那么,我们打窝开饵就要针  相似文献   

5.
钓鱼人都把春秋两季看作是钓鱼的黄金季节。这是由鱼类自身的生存特点、季节变化、气温水温等因素决定的。在春季,鱼类为了繁殖,需要大量进食,补充营养,为“生产”做准备;在秋季,鱼类需要大量积蓄营养能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样,就造成了鱼类在春秋季节食欲大、觅食勤的生存特征。春秋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水温适宜鱼类活动和生长,因而在这两个季节也就容易钓上鱼。对钓鱼人来说,春秋季节自然就成了钓鱼的黄金季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钓鱼也要“与时俱进”。钓鱼人的一些传统观念应该转变和更新。在春季鱼类的繁殖季节,为了给鱼类一…  相似文献   

6.
一、适应水温选天时一年按二十四个节气划分,立春、雨水为早春。这期间,虽已进入春季,但去冬的小寒、大寒刚过,大地才开始复苏,气温还没多大变化,水温更无明显上升,鱼类仍处于半冬眠状态,少吃,少动,不易钓获。不过,俗话说:"常年正月立了春,一日太阳暖三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立春后的艳阳天,比老阴天尤其是小雨天的气温,日内至  相似文献   

7.
钱邦伦  昕东图 《垂钓》2011,(4):28-29
春季,随着油菜花渐渐盛开,给大地抹上了一片金黄。此时鱼类经过漫长的冬眠,饥饿难忍,拖着疲惫的身体,纷纷离开水温相对稳定的深水越冬窝点,游至水温较高的水域觅食,为补充体力和繁殖后代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春钓小水面进入春季,大地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步回升。垂钓的水面越小水体也就越浅,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明显,水温也就上升得越快,水中的鱼类也就越显得活跃;水面越大、水位越深,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小,水温也就上升得越慢,水中鱼类的活跃度也就不高。因此,春季出钓选择钓场,应首先着眼于水温上升比较快、鱼儿复苏比较早且相对比较活跃的小水域。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的安排出钓时间 渔谚有“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之说,早晚气温下降,水温也相对凉一些,在经历了一天的高温后,鱼类在气温水温下降后开始行动觅食,大部分鱼类在近岸水底觅食。因早晚到岸边觅食的大鱼较多,相对来说,小杂鱼就少多了。笔者一般是在凌晨3时出发,钓到上午9时收竿,或下午4~5时出发,钓到晚上9时多收竿,多数能有3~5千克的收获,并且多是大鱼。  相似文献   

10.
“钓不到鱼”,是钓鱼者最伤脑筋的话。为何“钓不到鱼”呢?这涉及比较广,由于篇幅所限,仅以“水”字作一探索。水温的重水要温环是境鱼条类件赖之以一生,是活影、生响各存种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水深在5米以上的湖泊、水库等,上下层即有水温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其中的饵料生物和鱼类的不同,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若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它们带来不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水温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甚至于生存,就目前经常钓到的鱼类来讲,大多是温水性鱼类,…  相似文献   

11.
春季气温不稳定,水温的变化比较大,故春季钓鱼要“跟着水温走”。  相似文献   

12.
陈东明 《钓鱼》2009,(23):31-32
每年的冬季到来,都会有一段时间雨水不断,细雨绵绵,大溪河流水位提高,溪水川流不息,泉水叮咚响。南方溪流水温一般徘徊在8℃至12℃左右,在大晴天,溪流水温受太阳光强烈照射,大部分可升到15℃左右。在溪流其它鱼类极少摄食的情况下,适应低温、  相似文献   

13.
一、冬钓成功与否。了解水温是先决条件。隆冬就以2米水深为例,池塘要比溪流的水温偏高,且温差小而稳定,浙中一带深2米以上的池塘水温经多年测量难得出现低于6℃的情况,而同样气候条件下在溪流则常能测到低于6℃的水温,池塘中深厚的淤泥能保存一些地下热能,最寒冷的气候一些半休眠的有鳞鱼类会把腹紧贴淤泥甚至部分陷入淤泥中避寒。  相似文献   

14.
曹玉茹 《中国钓鱼》2000,(11):43-43
大家都知道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随着水温的改变而变化。不过也的确有一些鱼类能经受住稍热和较冷的水而不致死去。  相似文献   

1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5):22-23
鲫鱼的习性:鲫鱼是淡水温度变性底栖鱼类,鲫鱼的品种繁多,分布相当广泛。这与其极强的适应性无不关系。任何复杂的水域环境它都能生存。在水温低至5℃或高至35℃时,它仍能正常的游动觅食。鲫鱼属杂食性鱼类,对水中的各种有机物碎屑、植物种子、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都“隋有独钟”。  相似文献   

16.
杨天举 《钓鱼》2012,(7):24-25
春季鱼儿满塘跑,跑往何处?跑向水温较高且多可食之物的浅水岸边、草滩,这是鱼类尤其是鲫鲤趋温、摄食和生殖的必然选择。华南谚云:立春阳气转,鲫鲤靠岸边。自孟春正月(立春至雨水),经仲春二月(惊蛰至春分),至季春三月(清明至谷雨),春季的这三个月里,从华南、江南、中原、华北至东北地区,气温渐次升高,鲫鲤先后从越冬的深水居巢向浅水移动。对钓鱼人而言,抓住这大好的鱼情、地利、天时:春钓的黄金季节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7.
黄旺意 《钓鱼》2008,(1):30-31
皖南山区入冬以后,往往雨水稀少,进入枯水季节,水库、池塘水位下降较大。再加上天气一天一天渐趋寒冷,水温变凉,各种鱼类也逐渐远离岸边浅滩觅食。在隆冬时节,大多数鱼类也已停止摄食,只有鲫、鲤、鳊等鱼还在小范围内觅食活动。此时,钓获的多为鲫鱼,它们常常十几、二十几条一群聚集于深水区域避寒越冬。因此在稍大些的水面用手竿垂钓,  相似文献   

18.
鱼类在不同季节、气候、水温和生态环境里表现出来的生理反应不同,差异很大。如果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垂钓,常常效果不佳;若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在“活”字上下功夫,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活”,大致有五个含义: 一、认识要“活”。鱼类属变温性动物,一般温水性鱼类的适宜温度是  相似文献   

19.
水库冬钓     
初冬,各大水库已经蓄满水,水位相对稳定,鱼也比较好钓。“立冬”过后,小股冷空气频繁入侵,水温逐渐转凉,鱼类都成群结队地转移到中下游的水深、水温高的地方活动,平日很难钓获的大鲫鱼,在初冬,往往一次出钓就能钓上多条。  相似文献   

20.
曹礼 《中国钓鱼》2012,(12):90-91
10月底,在北方已进入寒冬季节,而在南方则刚刚人秋。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温水性鱼类,属上层鱼,随着气温、水温的变化,它们在水中生活的泳层变化较大。一般来讲,冬春季鲢鳙潜入深层避寒,夏秋季则喜爱在水面下1~1.5米泳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