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方言疑问代词以"啥[sa55]""啊[A214]""咋[tsa35]"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啥系"、"哪系"、"咋系"为主体的复合型疑问结构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除了对疑问焦点提出疑问这一基本用法之外,也用于非疑问的场合,具有虚指性、任指性和强调性的特点;同时疑问代词在运用中还常常与方言禁忌词相关联出现。在天水方言里,有些疑问代词历史悠久,是古语词在方言底层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陵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特指问句是指说话人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问句。比较普通话,高陵方言的特指问句表现得更为多样。在高陵方言中,一般多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状况等;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咋向、阿搭、多、阿、啥、咋、几”。有时也用含有“哩”的问句进行特指询问;有时用含有“啥”的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德阳方言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从词类角度列举了德阳方言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七类词中德阳方言的一些现象,并列举了德阳方言的一些独特短语和一些其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已具备了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疑问旬类型,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大量使用假性疑问句和疑问度最低的真性疑问句是<颜氏家训>疑问句运用的显著特点."那"、"若为"、"几许"、"多少"、"早晚"等是<颜氏家训>中出现的新兴的疑问代词,只是尚未得到普遍运用,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7.
《尉缭子》中的代词按意义和功能可以分为3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8.
包头方言属于晋方言,它有三组疑问语气词,可用来表达不同的疑问信息。它们在标示疑问语气方面是相同的,但在体范畴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统称代词的计量研究,我们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大家"占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历时的角度来看,除了"大家、彼此"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近之外,其他三个词方言意味较浓,因此在语言结构组合的能力上较缺乏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儿》中的"大家"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或使用范围,都比《型》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列子》的疑问表达手段有3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列子》中用疑问语气词表疑问的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列子》除用句末语气词外,还可使用句中语气词表达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