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乔木同志最近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重要文章,对于文艺应如何正确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乔木同志的文章首先区分了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和作为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接着,对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他又区分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中,有些文章系统地提出和宣传了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和作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异化理论。这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思潮,即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思潮。胡乔木同志在其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指出,这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就在于: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怎样来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人道主义作参照系,鲁迅人道主义有自己的特点:以解放人性、解放民众为目标;倡导“以幼者弱者为本位”的伦理原则,具有为被压迫者而呼号而战斗的明确倾向性;主张战斗的人道主义,反对“博爱主义”。后期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哲学,否定了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则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西方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人道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前一个时期,在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有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人道主义,甚至说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最高的人道主义,另外一些人虽然只是说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但在论述问题时又往往把马克思的一些根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化。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企图用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取代马克思主义。而导致这种做法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曾是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但人民大众始终对之具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本来受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影响,但在创立科学历史观的过程中,保留并发展了人道主义中伦理原则的一面,扬弃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关于以人的自由关系为尺度划分社会形态的理论,都包含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内容。在历史上,苏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信奉人道主义,背弃马克思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和覆亡的重要思想原因;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正> 人道主义始于何时?这是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理论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道主义古已有之,是一种超越一切时代的全人类的思潮;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人道主义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至于把人道主义仅仅归结于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种看法,统称人道主义古已有之,并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与总体看法,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按黑格尔的说法,就是“哲学的历史”或“历史哲学”。辞海中这样界定了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根本见解,与“自然观”相区别,又相联系,是世界观的两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历史观,是在继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世界观的构成,提出了世界观作为一个系统,构成它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等。但世界观同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世界观同自然观、历史观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同人生观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历史观。文章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宣扬的抽象人性论、道德动力论、抽象民主和“第三种社会”等四个方面,揭示了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区别,指出了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谬误,宣传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从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就是欧美资产阶级各主要文学流派共同的思想基础。探讨欧美文学问题,决不能回避对于人道主义的评价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人道主义的评价问题上,曾有过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视为某些抽象的“全人类的善良品质”而顶礼膜拜;另一种是不分皂白地判定它“从来都是赤裸裸的欺骗”而全盘否定。两种倾向两个极端,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加区别,不作分析,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半个多世纪来在西方流行起来的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思潮,于80年代开始也影响到我国,并弓;发了一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大讨论。这股人道主义思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企图用人道主义来修正。代替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不少混乱,并在实践上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徐亦让的《人道主义到唯物史观──马克思世界观的飞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实践的需要而写的。它系统地集中论证了马克思世界观从人道主义到唯物史观的革命转变过程,具体地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原则区别,深刻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这句话道破了“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一命题的错误实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区别,确实有必要从出发点入手来分析。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的话。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归之于人道主义,也未尝不可。但是,人  相似文献   

14.
梁宇  李培湘 《文教资料》2007,(26):66-67
主体性原则是贯穿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本原问题,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等方面一一阐述它的主体性原则,并作出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进步观念自近代确立以来,作为主导性的历史观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实践。文章通过区分进步观念的两种解释原则,即认知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得出的结论是:以认知性原则来理解,进步观念是关于历史运演的规律;以伦理性原则来理解,进步观念则是关于历史运演的反思性准则。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进步观念,前者具有规定性和唯实论的特征,后者则表现出反思性和唯名论的色彩。经过论证,进步观念只有以伦理性原则来理解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哲学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因为哲学理论课是各类普通高校的共同课,而且是因为哲学教育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改革和加强哲学教学是高等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哲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我认为,改革哲学教学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对哲学的理解,二是对哲学教学现状的评价。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决不是某些现成的结论和枯燥的…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作为西方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可以分为伦理人道主义和哲学人道主义两个基本的层面。反人道主义思潮对人道主义传统的反思所形成的强批判和弱建构的双重维度,是在哲学人道主义的层面上展开的,根本没有涉及伦理人道主义层面。反人道主义思潮受到西方哲学转向的深刻影响,反人道主义思潮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8.
伦理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它们并不相同。伦理是指维系以家庭为核心的、相对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原则;而道德作为人内心世界体现出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伦理关系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哲学著名的孟子"五伦"说,可以形象地说明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楠森教授在1999年6月3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人道主义干预”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人道主义干预”的理论前提是人权比主权重要;而人权比主权重要的理论前提,一个是世界潮流的全球化,另一个是“人权高于主权”。但事实上这两者都难以成立。现今的世界的确...  相似文献   

20.
所谓抽象的人道主义,就是指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它是一种从抽象的人的共性出发,脱离具体的历史的人性去解释人类社会,要求维护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使入的个性获得解放的学说,抽象的人道主义在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第一次被理论化和系统化,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压迫、反对封建专制的旗帜,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