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初,无锡日报在全市一城三县(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型读者调查活动。调查中共向读者分发问卷1500份,收回1144份,回收率为76.27%。报纸是让人读的,要检验其宣传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过去,无锡日报也曾作过一些读者调查,但调查的对象大多是通讯员或作者;调查的部门大多是工厂及机关,调查内容也只是收集一般反映,面窄且不系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读者对报纸已有许多新的需求和期望;另外读者的结构层次、文化水平等也不断变化,报纸要适应上述变化,就得对自身、对自己的读者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由于无锡日报以往没有搞过较大规模的读者调查,也没有问卷设计方面的经验,而一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则是关系调查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2.
天津日报对自己的读者进行测验和调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做,能把报纸办得更加适应党和人民的要求,使报纸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向读者作调查,也是报纸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一个好办法。通过这种调查研究,报纸宣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向读者作调查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在一定时同内进行广泛性的调查,也可以在平时进行各种专题调查;可以开调查会、发调查信,也可以结合日常编采业务收集读者意见和了解读者情况。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去研究读者,使调查工作经常化。希望大家都注意研究读者,做好读者调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报业竞争的需要,地市一级党报常常要对报纸送行改版。无锡日报这几年改版取得了成功,报纸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稳步上升,尤其是自费订阅量上涨幅度更大。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报纸附加值——广告的快速增长。无锡日报的改版思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大报品位,大众口味”。一、既要有大报品位,又要合大众口味。所谓品位,是指一张报纸的格调、特色、文化内涵和所达到的思想层面。主要表现在外部和内在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版式、标题字体大小的选择和点线、板块的安排及图片的运用等;后者包括内容、栏目设置、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2,(30):46
是否设立"付费墙"一直困扰着报媒。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是报纸的客户,还是报纸要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对这个问题,德国的《日报》认为,读者是报纸的主人,《日报》是由1.2万名读者组成的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5.
体育类报纸成都读者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体育类报纸在成都零售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读者构成情况、特点等,2002年5月31日,我们对成都市区二环路内所有报摊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还对在这些报摊购买体育类报纸的读者进行随机访问。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在5月31日开展,主要考虑在此之前及当天无重要赛事,更能反映体育类报纸的日常销售和读者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25份,有效率为88%,置信度为93%,全部数据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统计处理。一、成都体育类报纸读者“肖像”在成都,谁在看体育类报纸?如果要给…  相似文献   

6.
王少红 《记者摇篮》2012,(11):30-31
一份报纸办得好坏与否,靠的是所刊登的新闻来说话,那是报纸是否受读者喜爱、是否有生命力的试金石但是,对于一份综合性的地方报纸而言,还必须精心打造出一批灵活多样的特色专刊,才能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使报纸在各种传媒竞争激烈的当今立于不败之地下面,结合《沈阳日报》专副刊部"历史揭秘"专版的办报  相似文献   

7.
大报品位大众口味——兼谈地市党报如何把握受众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贵方 《新闻界》2000,(4):42-42,46
为适应报业竞争的需要 ,地市党报在每年末 ,都要对报纸进行改版 ,通过对版面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来不断提高报纸质量 ,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改版的基础和本源是受众市场。无锡日报这几年改版取得了成功 ,报纸受到读者欢迎 ,发行量稳步上升 ,尤其是自费订阅量上涨幅度更大。无锡日报的改版理念和思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 ,即“大报品位 ,大众口味”。一、靠大报品位升华新闻作品用大众口味把握受众市场。任何报纸都有品位 ,党报也不例外。一张报纸的品位是办报人思想水平、业务素质综合体现。不同层次的读者有不同的口味。受众是…  相似文献   

8.
同一份报纸,100位读者就会有100种印象.好的印象汇合,会逐步形成对报纸的满意度,忠诚度;反之,形成不良印象,则会导致读者流失.对读者阅读报纸后的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提炼,有助于了解报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读者实验室"读者阅读印象率调查.  相似文献   

9.
要闻版是一份报纸首先与读者见面的版面.也是一份报纸最重要的内容所在。要闻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个报纸的评价。因此。办好地市党报,首先要办好要闻版。地市党报要创新。要闻版首当其冲。办好要闻版.必须解决目前编采部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烟台日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都市类报纸的市场竞争已成为报业中最活跃的一块。都市类报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包括都市报、晚报、早报、商报、快报等;另一类是专门化报纸,相对于综合性日报的读者面和内容范围来说,它是针对某一读者群和关于某一方面内容的报纸,如专门关于体育、财经、娱乐等的报纸。按理说,专门化报纸与综合性日报是两类报纸,它们各自的竞争取向不一样,应该不会有太大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报业竞争的需要,一些地市党报在每年末,都要对报纸进行改版,通过对版面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来不断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管改版的力度如何,受众市场始终是党报改版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无锡日报这几年改版取得了成功,报纸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稳步上升,尤其是自费订阅量上涨幅度更大。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报纸附加值——广告的快速增长。无锡日报的改版理念和思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大报品位,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12.
这份调查报告是作者对一家小型日报的316名读者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影响这家小型日报的读者对该报各类各内容的阅读率的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因素,读者的社会联系状况,以及读者对媒介的使用情况。这三种因素对不同内容的阅读率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作者经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一些结果也是值得注意的,例如,性别差异是区分广告的固定读者与非固定读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又如报纸的娱乐功能不如报纸的其它功能重要等。作者的这些观点和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研究特定类型的报纸内容来说,是有所启发的。但并不能充分适用。实际上,影响读者去阅读报纸(或看电视、听广播)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并不限于作者所列的几种,更为根本的是,读者本身的一种需求与动机,读者对报纸本身的兴趣、情感和信任等。而需求、动机、兴趣和情感等,又是由读者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所决定的。译者译出本文,仅是认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可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黄玲 《今传媒》2006,(6):44-45
在人类传播历史长河中,报纸对信息沟通、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络、手机、楼宇、车载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报纸的读者在日益减少,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年轻读者的流失,新媒体成为年轻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美国报纸协会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日报的阅读率1970年为78%,而2002年下降到55%,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日读报率只有41%。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阅读报纸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  相似文献   

14.
美国报纸广告署(NAB)不久前以《读者如何评价他们的报纸》为题,公布了一份读者调查报告。在这次调查中,受调查者被要求对自己所读报纸九个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即:总统和国会的举动、当地事件、国际事件、地方政府的公务、体育比赛项目或体育新闻、犯罪、艾滋病传播、少数民族情况、环境污染问题。对上述问题的答复是:有4/5以上的读者认为,他们阅读的报纸对于当地、国内及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以及体育和犯罪的报道是成功的。2/3的人认为报纸较好地报道了其余几类新闻。相对来说,读者对环境污染及少数民族的报道评价要低些。  相似文献   

15.
沈阳日报今年4月15日在一版显著地位,向读者公布了1985年度较突出的失实报道。这家报纸自1983年以来,每年4月向读者公布一次一年度的失实报道,这反映了他们严肃认真办报的态度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决心。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要认真,二要坚持。沈阳日报经常对编辑、记者、通讯员进行新闻必须真实的教育,强调调查研究,深入采访,认真核实。此外,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报纸上出了差错及时更正,不打马虎眼;二是差错责任者署名检讨,不吃“大锅饭”;三是每年4月公布一年度的失实报道,进行自我批评。目前,全国性的报纸、省市报纸出了差错大都能及时更正,但象沈阳  相似文献   

16.
尽管人们对报纸属性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报纸要有读者.一份报纸没有读者或读者很少就丧失了办报的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读者是办报人的衣食父母.慈溪日报为更多的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更多,为读者服务更细,是她在为读者服务的道路上日益坚定的理念,也是多年来踏出的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18.
在日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人们把目光投向周报,掀起了一股“周报热”。周报不同于日报,其运作方式必然也有异于日报的运作方式。“周报热”带来一个新课题,即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周报的特点,经营好周报。寻找读者:从广告商的需求来定位读者报纸如何定位?这是一份报纸的创办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英国曾有一份影响广泛的《每日论坛报》,倒闭之前的发行量近150万份。其倒闭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拥有的读者群主要是男性,而且年龄偏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尽管报纸的发行量不少,但这个读者群感兴趣的是报纸的文章,对刊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哈文版《新疆日报》发行量一直保持在14000份左右。这个数字对于新疆上百万哈萨克族人民来说,人均数也仅为1%左右。而更值得深思的还在于报纸与读者的距离问题。目前的哈文报纸办得如何,新辟的版面、专栏效果怎样?基本上听不到什么反响。对此,我认为当前主要面临这样两个问题急待解决:一是改变发行办法,争取让报纸能够“进山”,及时同广大牧民见面;二是多考虑牧民的实际需求,让报纸贴近读者,赢得读者。发行投递难已是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这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哈萨克族人民大部分长年住在边远地区,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年年要按季节搬迁游牧,不少人终年很难见到报纸,加之文化水平较低,只好靠收音机收听国内外消息。即使有些牧民找上门要求订报,邮电所也不愿,因为很难投递。  相似文献   

20.
同一份报纸,100位读者就会有100种印象.好的印象汇合,会逐步形成对报纸的满意度、忠诚度;反之,形成不良印象,则会导致读者流失.对读者阅读报纸后的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提炼,有助于了解报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