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识字任务是农村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使学生不仅能达到相当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而且还能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发展他们的识字智力,这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寓教于乐,让孩子喜欢识字。插图课件展示。这是发挥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电教媒体直观作用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尖”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地感知“下大上小”的字  相似文献   

2.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3.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石。因此,低年级的识字训练,便成为语文训练中最基本、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低年级识字训练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如何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记忆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猜字谜法低年级学生爱猜谜,而且能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兴趣、开动脑筋。如学“告”字时,教师出示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后,学生很快猜到是“告”字。还如学“兴”字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历年来被认为是薄弱环节,大家总说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识字多,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只要认真研究,敢于创新,农村的识字教学的瓶颈是可以突破的。众所周知,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为以后的作文打基础。所以在农村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农村的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符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历年来都被认为是薄弱环节,大家总说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识字多,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只要认真研究,敢于创新,农村识字教学的瓶颈是可以突破的。众所周知,小学识字教学是学生今后阅读与作文的基础。所以在农村的识字教学中,老师就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农村的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高效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莹 《江西教育》2004,(13):73-73
一、探索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我们都知道汉字中形声字居多。例如以“青”为声旁可以组成“请、情、晴、清、蜻、睛、精”等字。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汉字的规律,换偏旁识字。又如.教师可以揭示汉字的会意字、指事字的构字规律.如“采”.上部为“”,意指“手”,下部为“木”,可以想象为果树。手在果树上摘取就为“采”。  相似文献   

7.
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我始终采取“五法”教学。“五法”教学不仅使识字课轻松活跃、趣味横生,而且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互补法它主要应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数量占绝大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形声字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出示形声字表字音的部分,再让学生根据提示加上形旁;也可以先写出形声字表字义的部分,再让学生根据提示补充表声部分。如在教学小语第三册“看图归类识字(二)”:喜鹊、黄鹂、杜鹃、蜻蜒、蝴蝶、蝉。从“鹊、鹂、鹃、蜻、蜓、蝴、蝶、蝉”这几  相似文献   

8.
小学识字教学要以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成功。引进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扩大学生识字量,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识字氛围中。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  相似文献   

10.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机械识字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法、学法设计尤为重要。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就识字教学提出“照猫画虎”、“孪生明辨”、“谜语大比拼”、“小小魔术师”、“演技大擂台”、“小幽默,大学问”几种具体的活动性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刚入学的学生把识字视为“苦差”,不喜欢识字,更别说主动识字了。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爱识字。  相似文献   

12.
常瑞红 《新疆教育》2012,(19):85-85
在识字教学中,我努力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教给有效的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运用、勇于实践。通过巧妙的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识字欲望,获得了识字的主动权,逐步由“学会”过渡到“会学”,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识字课堂同样可以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起点和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新课程的识字教学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字理识字与随文识字——优势迥异的两种识字方法1.字理识字——以科学、理性的认知优势而后来居上的识字方法(1)依托汉字因义构形的理据 ,揭示汉字形义相联的本质特征。示例 1:学习印染的“染”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 ,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 ,浸到红水彩中蘸了片刻 ,棉球被染成红色 ;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 ,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让几个学生分别将几个棉球又染成黄色、紫色、蓝色、古铜色等等。在愉快的实验中 ,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和右上方“…  相似文献   

15.
“随文识字”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从文入手,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使生字不孤立出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在识字活动中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低年级语文个性化依“理”识字的内涵、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对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依“理”识字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加强了整合性,使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前,同时,也使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是指识字量大,一年级学生就要识字950个,是以往一年级识字量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缺乏从易到难的有序性,大量的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虽然编者尽量考虑了从易到难的顺序,但还是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鉴于以上三点,识字就成了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然而,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重点,非突破不可。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18.
学习汉字有“三多三难”: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样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顺口溜”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韵文,特别便于儿童诵读和记忆。教师搜集或引导学生自编一些优秀的“顺口溜”进行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识字效率。一、字形教学中“顺口溜”的运用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不同的基本笔画按一定数量、度量和空间配置组合而成的图形符号。…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把低年级的识字量提高到1800字,这有利于学生尽快更多地识字。为尽早阅读、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20.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对于小学生识字、写字两方面,提出“认识”、“学会”两个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是指要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