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8,(9):64-64
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奥运年再一次震撼西方。虽然国际媒体确有过失,某些对圣火的抗议也很不理性,但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激烈表现却又困惑着无数人。中国究竟要向世界展现出“大国崛起”的何种底蕴和姿态?围绕着奥运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冲销西方话语霸权甚至信息恐怖主义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一些独立的西方学者检讨自身的固定思维。显然,一个群体需要一定的民族主义才有凝聚力,但过强的、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最后很容易产生与主流世界的脱离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2.
胡林科 《大观周刊》2012,(50):58-58
民族主义诚然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终结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民族主义在当今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积极的民族主义促进了宪政建设的发展,而消极的民族主义对宪政建设产生了阻碍。  相似文献   

3.
李鑫  孙燕 《新闻世界》2011,(11):218-219
民族主义是每个国家与民族的人民所共有的情绪,尽管当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每个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都会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外对中国的崛起发表了一些偏激的言论等,更加刺激了民族主义的高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介也加速了民族主义的传播,甚至加剧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传播学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下有效地对民族主义进行舆论引导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网络民族主义看作一种社会思潮,透过网络民族主义社群来剖析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达及其深层的思想理论资源,从而深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谱系。本文综合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分析和质性解读方法分析了一个典型的网络民族主义群组内的成员所发布的4万余条博文,识别出国家民族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和铁血民族主义三种相关但不相同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它们分别将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国家间的对立关系作为“想象共同体”的基础,体现了不同民族主义者对国家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革命传统中反霸权主义话语的挪用与再阐释。  相似文献   

5.
李晓彤 《青年记者》2017,(29):14-15
在当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笔者将“把关人”理论重新拉入视野,通过对网络民族主义时代特点的梳理,分析“把关人”理论起到的积极作用,并针对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网络媒体如何“把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已被图像所包围,大众媒体借助媒介技术广泛传播图像符号,使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图像转向”的新样态。“图像转向”表明话语形式逐渐转变为以图像为中心,促使网络民族主义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本文以“阿中”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动因,并试图探究网络民族主义“图像转向”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中,民族主义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政治学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影响着当代中国传媒。本文分析了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传媒中的兴起及其原因、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并对民族主义与当代传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1,(31):67-67
民族主义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奋进心、凝聚力,所以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它可以认作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会导致对于世界的孤立主义情绪和对抗意识,从而自绝于世界大家庭之外。  相似文献   

9.
马山 《今传媒》2020,28(1):66-67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使我国网络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探究新时期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对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客观认识,及时消解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现状中存在的隐患,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具有传导性的人类情感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类行为,影响深远。在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中,新闻媒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激发、助推和平息三大效用。正确理解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具有传导性的人类情感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类行为,影响深远。在民族主义情绪的传导中,新闻媒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激发、助推和平息三大效用。正确理解新闻媒介在民族主义情绪传导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民族主义视角分析北京奥运的媒体遗产,指出媒介在北京奥运报道中,建构了"想象的共同体",促进与强化了国族认同,传递了一种开放、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诉求,这种民族主义显然应成为中国民族主义转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泰武 《兰台世界》2012,(16):54-55
程登科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其倡导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蕴含丰富的体育救国理念,在近代中国体育思想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形成的探索历程程登科祖籍湖南衡山,生于重庆,自幼热爱体育运动,他于1920年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学习,师从于美国  相似文献   

14.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8):174-175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发源于晚清时期,它的出现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转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配合革命行动,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上与其它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派进行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民报》的民族主义叙事宣传性强,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为广泛宣传革命派的理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把握时代脉博走向时代前沿──关于“21世纪媒体发展与新闻教育”的思考肖晓冬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机会的世纪。立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这一个现实,我们可以断言,人类在21世纪可以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部特殊的青年DV作品的个案剖析,解读其中所蕴藏的青年民族主义的文化意义,试图探究当代青年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和消费机制。研究表明,青年民族主义的产生主要来自青年的内在诉求,具有自发性、独立性和内向性;青年参与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和消费将推进民族主义向多元化、非官方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符号权力仍然受控于各种社会权力,各种权力的咬合使青年民族主义呈现出一个有等级的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昊 《新闻爱好者》2011,(10):80-81
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常被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所调动和激起,并往往发展到极端和狭隘的程度。"3·11"日本地震引发了最近一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但通过新浪微博可以发现,此轮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回落,并在针对日本地震的话题讨论中,出现了很多理性的、有建设性和反思性的言论,这与此事件的性质、Web2.0的传播特性以及国民心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常被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所调动和激起,并往往发展到极端和狭隘的程度。"3·11"日本地震引发了最近一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但通过新浪微博可以发现,此轮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回落,并在针对日本地震的话题讨论中,出现了很多理性的、有建设性和反思性的言论,这与此事件的性质、Web2.0的传播特性以及国民心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春霞 《视听》2021,(1):8-9
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为粉丝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促进了粉丝民族主义的国际化进程.粉丝民族主义是一种青少年表达自身爱国情怀的亚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青少年的爱国共鸣.但是,粉丝民族主义事件一般是突发性、集体性的,在行动过程中极易陷入游戏化、表演化、情绪化、理想化的深渊.因此,要加强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加强网络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9月的印度新德里,没有秋天的凉爽和金黄,依然是夏日的酷热和翠绿。被国际出版界公认为世界儿童读物出版“小联合国”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在这里召开了两年一次的第26届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儿童图书透视和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儿童图书透视和平”作为IBBY大会的主题,表达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和儿童读物工作者对世界和平和人类未来的神圣关注。本届大会有许多见闻值得一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