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如何作到以“人”为本改变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却是一个难题,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了用“心”教好语文的模式.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了学生的心窗,走进了学生的心扉,感悟了学生的真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感悟”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我们除了在语文课程文件、语文研究文章等书面用语中常常见到“感悟”.就连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每每能听到老师对学生讲“你感悟感悟”。当然.与训练不同,某项语文训练。训练—怎么做、训练二怎么做是可以教的.但感悟—怎么做、感悟二怎么做却并不那么好教.有的甚至是无法诉诸言语的。因此。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是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这一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斌 《学周刊C版》2014,(7):180-181
新的教育思想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面貌.对语文教师来说.这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强调对语言文学知识素养的积累、感悟和熏陶,突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教师要扩大知识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要拓宽知识面.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语感教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感悟教学不仅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提升为一种先进性教育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感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现代东方文化特色,揭示语文学习规律的标志性概念。所以,感悟学习”有可能从一个日常性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从而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以语言文字中的“事实和形象”的“感知”为基础,以阅读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动力,由特殊捕捉一般,由形象提炼抽象…  相似文献   

7.
“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感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策略。对学生而言,也只有感悟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才能提高。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注重对感悟教学策略的探究.将“感悟教学”作为其主张的“诗意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他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为例,赏析他的“感悟教学”的艺术。片段一: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8.
当今,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力度更大。针对语文教育教学而言.大家都主张语文要回归人文、回归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回想我们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庖丁解牛”。表面看我们是遵照语文教学规律,逐篇逐段分析讲解。实质是违背了语文教育规律,把文章碎尸万断。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我主张语文教育教学应该重美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目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改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语文教学还是机械地、毫无生机地进行着应试教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紧扣“听、说、读、写、用”五个字。进行了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读书 感悟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就十分强调感悟,诵读体味是感悟文章的基本策略,古人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感悟的经验,其核心是重读、重思。例如,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苟子在《劝学》中指出,读书应“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可以说,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诵读感悟之妙用。从上课伊始,我就从读与思着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先生教学理念中最具创见性的探索,其关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使语文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诗意语文”的定义及性质界定,从情感熏陶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中感悟美,从赏鉴言语中感悟诗意,用放大感性体验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夯实语文课堂诗意存在的根基,印证“诗意语文”与新课标倡导理念的一致性,反映语文美育是中国语文教育需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范冠男 《文教资料》2013,(28):50-52
《不跪着教书》是王栋生的重要著作,其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王栋生平时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其中体现了王栋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立人。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语文教育应当培养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高贵的气质,平等的意识”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4.
蔡欣欣 《教书育人》2009,(11):60-61
1985年张孝纯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从此“大语文教育”便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大语文作文”教学观,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母体,并通过延伸拓展,从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翼作文方面,丰富了“大语文教育”思想,使“大语文教育”思想更具有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我刊1999年第三期发表了赤峰市敖汉旗教9币进修学校教师王从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一文。作为一家之言意在引起对教育前贤思想的反思,从而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教育家留下的珍贵遗产。王文认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存在三个弊端:1.过分否定传统语文教育;2.过分强调了方法;3.未能结合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对语文做通盘考虑。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现将韩树培等人的商榷文章发表于此,供广大读者甄别。“百家论坛”,当是百家争鸣之地,学术研究无禁区,大凡古今名家思想、现行政策理论皆可商榷争辩。本刊欢迎有见地、有思想的一家之言。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16.
齐桂玲 《学周刊C版》2014,(7):112-11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机械的灌输只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感悟,也就是说.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征所决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这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方向。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只会陷入枯燥的说教课.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激情的教育,它有着自身的魅力和风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工具的性质,“工具论”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言素质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聚焦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文章分析了语言素质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素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和关学熏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情感带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文学的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墨子关于“贤士”培养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墨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