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2.
袍泽袍和泽都指衣服。《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岂日无衣,与子同泽。"歌颂了战友们团结互助、并肩作战的精神,因此"袍泽"就成了战友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秦风·无衣》,把“与子同袍”注译为“我和你穿同样的战袍”,“与子同注泽”译为“我和你穿同样的衬衣”,“与子同裳”注释为“我和你穿同样的下衣”,这样的翻译符合诗意吗? 先看诗题,“无衣”就是没有衣服。(《唐风·无衣》中的“无衣”也是没有衣服的意思)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一种可能是劳动人民在统治者残酷的剥削、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选读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岂能无怪哉!”  相似文献   

5.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  相似文献   

6.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中国人历来重视友情。“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早在《诗经·秦风·无衣》篇中,就有对友谊或者说战友之谊的歌唱了。  相似文献   

7.
澄子亡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选自《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宋国人澄子丢了件黑色衣服,就到路上去找,迎面看见一位穿黑衣的妇女,便上前拉住不让走,想要抢夺人家的衣服,那女子自然不  相似文献   

8.
立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0,(14):F0004-F0004
海城同泽中学位于辽宁省鞍山海城市区东南部,北依玉皇山,南临杨柳河,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为造福桑梓,振兴教育,于1928年投资40万银元兴建的以"同泽"为校名,取自《诗经·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旨在互相帮助,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10.
据《史记·秦本纪》 ,周幽王五十一年 ,周王室内讧 ,导致戎族入侵 ,攻进镐京 ,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 ,秦国靠近王畿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 ,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衣 :上衣。子 :你。袍 :长袍 ,此指战袍。“行军者日以当衣 ,夜以当被”(闻一多语 ) ,相当于现在的披风或斗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 ?我愿意和你共穿一件战袍。这两句表现了战士热爱祖国、深明大义、克服困难、共同对敌的豪迈气概和有我即无困难的乐观性格。高二语文第三册将“与子同袍”释为“我和你穿同样的战袍”。误。王…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戎夷》中讲了个故事: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报·高中版》第102期(总第911期)刊登了高东生同志《“缁衣”与“子墨衰绖”》一文。高东生同志就怎样正确理解鲁迅先生“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诗句中“缁衣”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说明:“《殽之战》写晋文公新丧,晋襄公要穿孝衣,但由于要‘伐秦师’——战斗的需要,‘子墨衰绖’——晋襄公穿上染黑的丧服,  相似文献   

13.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文言阅读训练一则周纯智,李玲玲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②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③,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相似文献   

15.
<正>《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关于这句话修辞的种类是设问还是反问,教辅资料各有己见。从理论上看,设问是指先故意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自己回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在  相似文献   

16.
粽子的故事     
二F备6 3 6 3 1 6 60,,,~口,口.r张慧云曲6 63 !6 60}2 2 33}5 15】6 .1 6 63}660}1663 6 60}6 6 16阳啊,家家户户江啊,年年飘着阳啊,江南江北端罗端过泪过五呀有条五呀月南月五湖五}3 .5}3香,香,香,一}5 3 63 2 20 }3 63}2 2 0 1 2 2 35粽屈意包叫情奶奶教楚国诗屈原的故我呀人事啊子呀,原啊,深啊,粽子尖尖爱国情比吃口粽子︵12一米叶米、6糯竹糯丝丝旦1 5 1 6. 1}6一3 .5 6 .5 36}13 10衣子哟衣哟衣呀子衣子哟衣哟,衣子哟衣哟衣呀子衣子哟衣哟,衣子哟衣哟衣呀子衣子哟衣哟,阿阿阿衣衣衣长长长事水更故江情2 2 33 }5 .3}6…  相似文献   

17.
在QCD的DS方程方法框架下,文章研究了夸克-胶子顶点的着衣效应对夸克传播子的影响,也就是超越彩虹近似,利用BC顶点以及CP顶点对夸克传播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不论采用什么夸克-胶子顶点,夸克传播子在高动量区域趋于裸的夸克传播子,这个结论符合QCD的"渐近自由"特性.而在小动量区域,夸克传播子的着衣效应很大,出现了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夸克在低动量区域获得了很大的质量,并且不同的夸克-胶子顶点对夸克传播子的低动量区域的着衣效应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8.
《诗经·无衣》一诗,汉魏时有两种相反的理解。根据《诗序》说:“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郑玄的《毛诗笺》依照《诗序》再加以详细的解释。他说:“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外场方法得到了四夸克凝聚的一般表达式.这个一般表达式中既包含夸克传播子又包含着衣顶点,分析了其因子化问题,结果发现,只有当所有的着衣顶点取裸顶点的时候,四夸克凝聚的因子化假定才成立.为了表明实际情况下因子化假定在多大程度上成立,该文利用一个简单的胶子传播子模型在DS方程的框架下对四夸克凝聚的值做了计算,结果发现,在这个胶子传播子模型下,着衣顶点对四夸克凝聚的效应不是很大,但是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0.
诗词的意蕴往往是十分丰富的,甚至是多义的。我们分析文学作品,常常用概括主题思想来表示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其实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十分复杂,有时很难作明确的概括。1.单一旋律的战争诗过去有一种误解,认为战争总是统治阶级的行为,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因此对“反战诗”评价很高。但是,如从文化的角度看《诗经》,其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存在着复杂的情况,未可一概而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表达爱国热情,写慷慨从军的诗,如《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