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即AB~3·CD~3 AD~3·BC~3 ~3AB·BC·CD·DA·AC·BD=AC~3·BD~3从上述题目可以看出:在数学习题讲解中,抓庄关键习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宽延伸,引导学生发现有关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些物理习题所给的条件似乎不足,无法求解.这些习题一般都含有若干隐含条件,若能认真分析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寻找挖掘出隐含条件,根据相关物理规律,选用适当的方法就能求出正确的答案.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具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时,常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国 《中学教育》2008,(2):43-45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理解、掌握、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反思现在的作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业是老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作业多机械模仿,少创造活动;多题目陈旧,少思维训练;作业大多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枯燥、一成不变,较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作业评价形式单一,这些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淡,视作业为负担。如何科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历练能力、张扬个性呢?笔者愿以一管之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一般过程是:问题条件→知识方法→结果,可见寻找问题条件是解题的第一步.可是在数学习题中一些题目,它的某些条件较为隐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剖析题意.解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和利用题设隐含条件,现谈谈如何分析与挖掘数学习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许多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感觉很容易,然而作业正确率低,考试成绩不高.究其原因是他们经常审题错误,对题目描述的数学情境不甚理解,不能很好地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更谈不上合理地转化条件.审题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解题的成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提高审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呢?一、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课本的习题,具有应用性强、针对性强、迁移性强等特点,立足课堂、课本,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中考命题有一个规律,注重从课本习题中寻找素材,精雕细琢产生考题.研究解题方法,发现解题规律,寻找最佳解法,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人教版数学课本八(下)第91页第8题)如图1,直线l1//l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能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我们很容易证明:S△ABC=S△DBC,  相似文献   

7.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习题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另一方面,习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高中数学新教材无一例外地配备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蔡上鹤先生认为"教科书由正文、例题和习题三部分有机组成的".[1]余元庆先生认为"习题是中学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配备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2]波利亚(G·Polya)先生也曾指出"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道重大的题目,但是在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过程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3]可见,习题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习题是学生进行有效课堂练习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学生获取"四基"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当多的老师十分重视例题的教学,却忽视教材中对教材习题及其练习过程的设计研究,缺乏对习题内涵的深度挖掘,把教材习题仅仅作为作业让学生走过场,从而弱化了习题应有的数学价值、思维提升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 ,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以及知识应用 ,都与数学解题有关。习题教学是巩固、深化和理解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窗口。因此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怎样才能搞好数学习题教学 ?  一、习题的正确配置和使用  向学生出示什么样的题目 ,取决于当时处于什么样的教学阶段 ,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处理过什么形式的题目、习题 ,从而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而选用。选取的例…  相似文献   

10.
曹净 《现代教学》2013,(4):58-59
所谓“说题”,是指学生在做题后,阐述解答习题的思考过程,包括思考依据、解题策略和解题后的感受。课堂上需要教学双方有效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声读题寻找关键词句,思考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答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教科书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在习题和复习题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此类题目.在教学阶段结束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此类题目,是数学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例如初中课本中的习题:解方程:- =- . 按教科书给出的解分式方程的模式,应当先去分母,但计算过程太繁.这就给教师一个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机会.如果按此教学要求,可以考虑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经做过此题 (不同的学生,在作业上反映出来的解法,简繁不一,正误有别 )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归类,逐类分析讲评. 1.通分,采用公分母为 (x- 5)(x- 6)(x-…  相似文献   

12.
尺规作图是数学学科的一种常见题型,在物理习题中也时常出现.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不但能够提高我们数学作图技巧,而且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从多种角度探索教材典型例题、习题的不同解法,通过对各种解法的梳理、比较、优化、拓展和延伸,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探究反思,体会数学思想,创新解题思路,发掘并扩大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钻研课本习题,引导学生探索解题规律,教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课本习题为例说明解一类分式方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由于其学科本身的性质和学科属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这门学科又是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无法避免的科目.因而数学教学在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习题教学,习题教学就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大量的数学习题训练活动.通过这一训练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发现数学系列问题所蕴含的知识和解题技巧,使学生的思考方式发生转变.本文就数学习题教学策略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解题教学.解题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当解题教学成为习题解答或题海战术时,数学思维训练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学生展现问题的解答方法,还要注意揭示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逻辑训练,也要重视非逻辑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克服思维的封闭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揭示规律,建立联系,在丰富的联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考虑,而一题多解、多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途径之一.从对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或证法,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为切实贯彻以学生减负为核心的“双减”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现有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本着优化调整的实际要求创新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一、融合减负要求,削减低效作业教师需要优化调整现有作业设计,削减课后作业的数量,减轻学生所承受的课后学业负担。通过研究发现,在原有的数学作业设计中,部分作业存在习题同质化问题,即一些题目的构成极为相似,其多次布置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内容,从有效性角度来分析,这些题目的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反复强调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题目,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特别重视解题,实际上却忽视了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和检验的过程.很多数学教师因为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习惯与品质,所以只能依靠大量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载体.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深度的挖掘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整合,使得习题功能弱化,教材意图不能凸显.事实上,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20.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教材中每一道习题的编排既有知识应用与技能形成的功能,也有为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明晰数学基本思想,锻炼思维的价值。在实践中,一般教师比较重视教材中范例的教学,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的挖掘以及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