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币二品     
特别厚重的"天启通宝"背"府"大钱"天启通宝",明熹宗元年(公元1621年)始铸,背"府",乃宣府铸币。  相似文献   

2.
周延龄 《收藏界》2013,(4):68-72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它的诞生在中国乃至东方货币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它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钱币计重制,开创了通宝钱体系;其次,创立了新的衡重标准单位—"钱";"开元通宝"的钱文布局与形制重量,为唐及以后的铸币  相似文献   

3.
陈瑞海 《收藏界》2010,(5):84-84
"朝鲜通宝"存世多为小平钱,而大钱则尤为罕见。"朝鲜通宝"钱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改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其后,朝鲜国世宗李祹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至仁宗李宇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仍继续铸行"朝鲜通宝"钱,到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始试铸当十大铜钱。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年第7期91页,兰金顺先生《钱币四则(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一文中这样写道:"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祹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  相似文献   

5.
<正>万历通宝是明代中后期明神宗朱翊钧的铸币,始铸于万历四年(1576年)。目前流传于世的万历钱多以光背为主,背字的万历通宝相较少见。而在为数不多的几类万历背字中,尤以“厘”字类较为特殊。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万历背厘字钱,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万历通宝背右厘、万历通宝背厘二以及万历通宝背厘十。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光背钱改制的背厘钱。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6年第3期第70页曾刊发了笔者所撰《金代古钱币之大珍——"皇统元宝"小平白铜钱赏析》一文,曾引起泉界的关注。无独有偶,今天笔者再向泉界朋友披露一枚堪称奇品的金代皇统朝的铸币,名日"皇统通宝"。从目前看,"皇统通宝"是近百年来泉界闻所未闻的金代皇统朝铸币的又一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关汉亨 《收藏》2001,(9):28-29
中华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铸币的种类及其版别极为繁杂,仅各朝铸币中之珍稀名品,粗略估计亦有数百上千种之多。这些珍泉历经沧桑而流传不绝。其中不少在湮没多年后,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再被发现,例如晋半小直刀、国宝金匮直万、大齐通宝、大泉五千、永乐通宝背三钱、九叠篆皇宋通宝、篆书建国通宝及淳化御赐精银等等。这些稀世珍钱,试问世间能有几回见?  相似文献   

8.
海泉 《收藏界》2011,(4):75-75
贵刊曾于2007年第7期(总第67期)刊载福建泉友兰金顺先生的一枚阔缘当十"朝鲜通宝"钱,它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后由世宗李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  相似文献   

9.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2):79-80
朝鲜半岛在古代有东国之称,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朝鲜的古钱币也是外圆内方的汉文钱。早在高丽成宗十五年(公元995年),即我国北宋太宗至道年间,朝鲜就仿照唐"乾元重宝"钱铸造了"乾元重宝"背加"东国"二字的铁钱,两年后,高丽穆宗又铸"乾元重宝"背"东国"铜钱,到了高丽肃宗年间(公元1095-1104年)又陆续铸造了海东、东国、三韩诸钱,但这些钱币传世均较少,其中又以小平钱为主,"东国通宝"偶见折二钱,未见有更大的铸钱。  相似文献   

10.
黄明东 《收藏界》2010,(9):80-80
别致的"道光通宝"母钱 "道光通宝",清代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铸币。这枚"道光通宝"为小平钱,直径2.3厘米,拓图直径2.2厘米(鱼脊背0.1厘米),厚度1.5厘米,重量3.9克,金黄色铜质,黑色包浆,面穿有人为的损坏痕迹,背穿显现圆形穿孔。这枚古钱的所有文字均有刻痕,而且完美无瑕,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统治区域为闽岭五州,闽江流域,范围不大,主要在今天的福建省内。该国历时37年(公元909-945年),前后共6主。在此期间,铸过三种本国货币,其中的开国闽主王审知铸币最多,为"开元通宝"大  相似文献   

12.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2):84-85
“洪武通宝”钱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铸币。据《明史·食货志》载称:“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7,(1)
正宋哲宋赵煦绍圣年间(1094~1098年)所铸年号钱有元宝、通宝、重宝三种,分小平、折二二等币值;钱文书体为篆、行、隶三体,其版式繁杂且大多可成对钱;铸币材质有铜、铁两种。从钱谱和出土实物中知,绍圣钱的统计占比以元宝钱为多,包括小平、折二铜、铁钱,其中小平铁钱为四川路所流通,折二铁钱则行用于陕西  相似文献   

14.
周金科 《收藏界》2010,(5):83-83
明朝晚期的熹宗天启年间,封建统治日趋腐化,政治黑暗而致经济萧条。地处东北的边关狼烟四起,战事不断,耗去大量军费。朝廷为巩固其统治,解财政之困顿,于天启二年七月(公元1622年7月)在京城及江南南京开铸"天启通宝"折十大钱。由于铸币用材的缺乏又处于急功近利扩大生产能力的需要,官方指定了一些基本具备铸币条件的地区(官允民铸)同时赶铸,以期完成所需币量。  相似文献   

15.
寇英武 《收藏》2011,(2):88-89
笔者藏有两枚洪武通宝钱,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但却不是明朝的铸币,而是舶来品,一枚为日本铸,一枚为安南(今越南)所铸。据日本《东亚钱志》载:日本自室町中叶开始仿铸中国洪武通宝钱,钱背皆铸有记地文字,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铸造"加""治""木"三种制钱,专门用于采购中国商品使用,俗称"加治木钱"。此后又陆续仿制20多种中国年号钱,正式开始了日本第二次自铸铜钱阶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满族人执掌政权,但汉族人口众多,为了更好地体现“满汉一家”,故将最早行用的满文“天命通宝”、“天聪通宝”废止,改用面汉文纪年,背汉文纪值,满文记铸地的满汉文二体钱,体现了当朝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并一直延续至清末皇帝宣统。咸丰年间的铸币是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的又一币制非常混乱的时期。此时鸦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铸造了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钱,其中"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背穿上"陕"字为宋徽宗赵佶亲书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纤细俊美,潇洒飘逸、挺拔遒劲,气韵贯通,精妙绝伦,与新莽钱堪称中国  相似文献   

18.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二丰舍谈泉     
·"宽永通宝"与藩札·有人不断询问"宽永通宝"是什么时代的钱?为什么在钱谱中查找不出来?宽永是日本钱,铸造于日本宽永三年(1626年),明治初年(1868年)废止不用,铸行时间长达二百四十多年。宽永是年号钱,以后虽屡改年号,但仍以宽永年号铸钱,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主要通货,在德川幕府十五代期间,除"宝永通宝"、"天保通宝"(椭圆形方孔铜钱)、  相似文献   

20.
黄绍锦 《收藏》2013,(1):97-97
福建通宝系民国初年福建地方铸币。武昌起义胜利后,福建革命党人也立即响应,推翻了清政权,成立了福建省军政府,由孙道仁任都督,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发纸币,维持金融稳定。”不发纸币,就得发铜币,为区别于历史上封建帝制所铸的方孔圆钱,故采用圆孔圆钱的方案,并以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为纹饰,以示纪念。福建通宝面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