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徐訏小说创作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距离的视角,研究徐訏小说的创作。文章从徐訏小说的环境设置、人物刻划、情节构思等方面,梳理其小说中的“距离”,并研究徐訏企图在对宗教的沉思中,达到那种独特的“距离”感。论文在对徐訏独特的审美观的分析中,研究其创作的这种“距离”追求,并寻觅徐訏创作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4.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訏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訏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文人自古就和旅行结下了不解之缘。浩浩几千年的人类文学史有很多都是在旅途过程中写下的。徐訏以旅途的见闻和感受、旅行地的风俗习惯等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作家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小说。旅行是徐訏的存在方式,他要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寻找生存的"牧场",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得力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性。以往的评论者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形象是小说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却很少深入研究,作者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忠实的体现和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其作品以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娴熟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而著称。徐訏曾赴法留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法期间,他创作了成名作《鬼恋》。徐訏的作品中既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独特技法,最终形成了他创作上中西方和谐共生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8.
根据徐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可将其分为三类:奇幻小说、心理小说和现实小说。奇幻小说浪漫的传奇色彩、幻美的理想主义情调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赋予作品奇特的艺术魅力;心理小说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隐秘的人性探测;现实小说以展示社会问题为主旋律,显示了徐訏对现实社会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徐訏的小说创作形成了他创作方法的独特风貌,即以传统的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容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的开放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徐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创作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文章试图对徐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使得读者对徐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个认识,从而对徐訏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