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许林 《新闻与写作》2005,(1):F002-F002
2004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湖北等地考察。途中突然拐到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的一户山村农家,和村民们攀谈。当得知熊德明的丈夫在修建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的过程中,包工头拖欠的工钱一直不给的事情时,总理认真地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临别时总理和每位乡亲握手滋别,熊德明因刚在地里干完活儿手脏而往后躲,但总理却赶去紧紧握住熊德明沾满泥土的手。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拍摄的照片《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告诉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政府带头“清欠”,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年关将近,职工为讨拖欠工资上演“跳楼秀”的现象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去年的这个时候,南京不仅有好几位民工爬上塔吊讨要工资,更发生了民工们封住一家医院新大楼向施工方要工钱的恶性事件。据媒体报道,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汪司长一行对南京市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南京有148个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人均拖欠金额达1732  相似文献   

4.
通讯《总理帮农民追工钱》(刊于2003年10月28日《重庆日报》),题材重大,写法鲜活,是一篇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作品。此文先后荣获2003年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文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文章以小见大,突出重大主题。该文紧紧围绕温家宝总理与农民对话的情节展开,由此引出工钱一事:“等一会儿我到县里后,一定帮你们追问工钱的事。这些事对县里和一个地方来讲也许是小事,但是对老百姓却是大事呀!一定要解决好!”一“小”一“大”,在此得到了明确的注释,看似小事,实是大事。从总理坚定的语气…  相似文献   

5.
戴鸣 《新闻世界》2008,(9):120-121
关于农民工“跳楼”讨工资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跳楼”未必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并不是讨工资的好办法。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不力、打官司成本高昂等原因,一部分农民工出于无奈。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领导重视,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工钱是农民工的生命,我们理解农民工讨不到工资的难处,但也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媒体做出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报道农民工“跳楼”讨工资方面。媒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初,各地批评拖欠民工工资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然而,就在传媒业内部,一些“打工记者”的权益同样受到侵害,却常常不被关注。 想起这个话题,缘于一位记者朋友的遭遇 前不久,这位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的记者去郑州一私营企业帮工人讨要工钱,而这家私营企业主情急之下竟振振有词,“大记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社会学家说,一部农民打工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20 多年间,这种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对国内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前些年因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屡屡采取极端行动(如在公共场合自杀或扬言自杀等),经过媒体的报道使全社会乃至有关政府部门把它看成是一个急迫的社会问题。2003年末,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指示下,政府部门紧急行动,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布了一系  相似文献   

8.
自从今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之后,好像一下掀起了民工讨钱热。媒体上一面是愁容满面的农民工,一面是表示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的各级政府官员,他们大多将矛头指向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多的建筑开发商。从农工到施工队到建筑商到开发商这个欠钱链条中,开发商似乎成了“罪魁”。那么今年的开发商何以如此“心狠”?政府雷厉风行的讨钱行动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利益的链条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往往不会只是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陈力丹  丁冰 《当代传播》2007,(6):113-114
关于农民工讨要工钱的新闻看得多了,似乎可以得出一种报道套路:农民工以各种方式,从合法途径到极端的以自杀相威胁,然后便是政府相关部门反复协调(从温和的握手言和到刑事处理),问题解决.现在看到<宁夏日报>的消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被取消投标资格(肩题)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主题)>,令人感觉一新.因为它打破了常见的套路,报道角度选取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严重后果--失去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巨大市场,告诫拖欠者贪小失大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欠薪     
具有“中国特色”的“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尚未得到根治,又在另一层面“隆重上演”,且闹得不轻,这就是传媒业常见的拖欠作者稿酬问题。一些作者仗义执言,为民工追讨工资“鼓与呼”,而自己的稿费却被拖欠,成了需要别人关心的“弱势群体”。我每年要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时评百余篇,  相似文献   

11.
林寅 《新闻天地》2008,(9):39-40
8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看望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何泽慧老人。这不是总理第一次来看望她,3年前,温家宝曾在中秋节来到这里登门看望何泽慧,临走时和老人约定每年来一次。一诺千金,继去年再次探望后,今年温家宝又一次登门看望老人。而出门的时候,总理忽然回转身来,用双手握住何泽慧的手笑着说:“我一年来看您一次。希望您明年比今年更好。”  相似文献   

12.
教师节前夕,某市有几家报社记者获悉本市拖欠教师工资达一千余万元。记者激动了,欲为教师们一呼。但是迅即被告知,这样的稿子不能发。“把关”者如此一说,消息自然是写不成了。不过,教师也并不因此就对工资被拖欠失去感觉,当然被拖欠的工资也并不因此速速兑现。  相似文献   

13.
丁刚 《大观周刊》2011,(15):1-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结尾用了400多个字的篇幅论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这400多个字中,有8处提到了“合作”。  相似文献   

14.
宁夏日报去年10月12日发表的《中铁三局拖欠农民工工资丢了宁夏市场》获得了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消息类一等奖。关于农民工讨要工钱的新闻看得多了.似乎可以得出一种报道套路:农民工以各种方式.从合法途径到极端的以自杀相威胁.然后便是政府相关部门反复协调(从最温和的握手言和到刑事处理)。问题解决。多数这类的报道都是就事论事.很少动脑筋改换报道角度。现在看到《宁夏日报》的消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被取消投标资格(肩题)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主题)》,令人感觉一新。因为它打破了这种套路.  相似文献   

15.
李杨 《当代传播》2006,(1):89-90
2004年2月14日上午10点,对于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六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时刻。他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见到了亲人温家宝总理。对于我来说也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我采写的《达吾提·阿西木北京探亲记》获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照片获“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达吾提·阿西木要到北京去看望亲人温家宝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已经和总理联系好了,要我们一起去北京拍摄这次活动的珍贵图片资料,明天就出发,要我做好准备。我听了非常高兴,回想2003年3月16日随同温家宝总理前往地震灾区采访时,总理亲民、爱民的言行在我脑海中如同电影般  相似文献   

16.
谢建晓 《今传媒》2005,(6):30-31
今年7月11日,是“全国模范教师”吴玲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吴玲,生前是郑州市第22中学高级教师。她自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至2004年7月病逝,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家长和学生,也感动了共和国总理温家宝。2004年9月4日,温总理在  相似文献   

17.
8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看望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何泽慧老人。这不是总理第一次来看望她,3年前,温家宝曾在中秋节来到这里登门看望何泽慧,临走时和老人约定每  相似文献   

18.
“事在人为,机遇稍纵即逝。”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  相似文献   

19.
黄斌  张剑  余军 《网络传播》2006,(8):38-39
中部崛起是一个历时较长并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大的新闻事件。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中部五省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今年5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中部崛起已经成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一:三网融合2010年被称为中国“三网融合元年”。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6月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