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天津版《大公报》抗战后创刊的文学副刊《星期文艺》,沈从文、冯至、袁可嘉先后担任了这个副刊的编辑,编辑的权力使得“中国新诗派”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表,“中国新诗派”由此得以发展壮大。文章在考据查证的基础上,从编辑人员构成、作品登载情况入手,还原这个副刊的历史真相,并提升其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益世报》1915年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在大陆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报”。1946年10月16日沈从文接编《益世报&#183;文学周刊》,至1948年11月8日停刊,这是沈从文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副刊,也是他编辑的最后一个副刊,不仅融汇了他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同时也更进一步寄托了他对文学的种种希望。  相似文献   

4.
《大公报》“文艺副刊”对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京派文人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物质载体,展开文学批评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批评观以及批评方法,并扩大了这一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书评创作很是繁荣的当下,如何写出有质量的书评值得每位书评家的思考。书评写作力求其客观、公正性,以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份重要文学刊物《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为例,沈从文及朱光潜十分重视和强调书评写作的公正性,是当下书评写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文学翻译理论。文章主要从译者、译作与文学翻译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大公报·文学副刊》这一探讨文学翻译问题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译者自身素养与态度、译作的选择、文学翻译的规范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淑玲 《红领巾》2004,(3):126-130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lt;大公报&#183;文艺副刊&gt;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8,(1):115-124
文人群体的交往折射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在1930年代的北平,以沈从文、林徽因、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京派"后期文人群体,凭借着《大公报·文艺副刊》、"太太的客厅"、"读诗会"等"公共空间网络"的构筑和交往,在复杂动荡的时局下,以"远离政治"的政治态度追求着独立自由的文学态度和文人品格,从而展现出了该群体所抱持的自由主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日出》在文坛上被公认为成功的收获,对它的评论也有很多。但《大公报·文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是最早对其作出批评的刊物。本文试从1936年12月份与1937年1月份《大公报·文艺》对《日出》的集体批评,以及曹禺对这次集体批评的回应出发,来探究《大公报·文艺》集体批评对《日出》最初面世经典性地位的确立作用。作家与评论家之间良性的互动,对于当今这个不太纯粹的文学批评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评论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普世价值。从无限自由与有限自由的区分中可以界定出适用于本文的最低底限的自由.即消极自由。朱光潜、沈从文等人对自由的诉求退居精神想象的层面,1945.8—1949.10间部分文艺作者的创作取向、生存状态暗合消极自由。《大公报》(星期文艺)、《文学杂志》、《观察》(文艺副刊)、《中国新诗》等独立报刊为自由主义文学理想提供了物质载体。理念反映到文学上,即变成对艺术趣味的保守与对良心体系的追问。自由主义文学关注人的复杂性,注重作品的艺术性,自由主义文学有自己的艺术趣味,但不具传承优势。《文学杂志》、《大公报》等报刊先后停刊,自由主义文学载体消亡,1949年以后,自由主义文学人士或留或去。大同世界乌托邦理想的诱惑、单一哲学前提的确立、文艺志趣的严重分歧、文艺及其他计划制度的强力介入、作者内心的犹疑恐惧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自由主义文学前提的消失。这种消失,导致自由主义文学良心体系中的自我承担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凤凰县,他祖父曾任清朝贵州提督。沈从文在湘西度过了童年。1922年进京,先在北大旁听,同时试着写作。他与郁达夫、胡也频、丁玲等交往密切,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又接办《大公报》文艺副刊,团结了大批知名作家,形成京派作家群,在当时造成不小的影响。沈从文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边城》,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奠定了沈从文的现代著名作家的地位。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回到湘西家乡,后又到西南联大任教,这一时期他开始搞文学研究,作品很少。1946年回北京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2.
文启煌 《教师博览》2003,(11):47-47
1947年夏,教育家黄炎培看到了《大公报》副刊《文艺》上的一首署名吕宋的小诗:  相似文献   

13.
台湾报纸第二文艺副刊的产生源于向大众靠拢,加上近年来报业处境艰难,为求生存而迎合市场需求。因此,副刊编辑倾向刊登与大多数读者生活相关的资讯和文章,选择话题性及趣味性强的主题,并大量向读者征稿,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提升阅报率。《联合报》双副刊——《联合副刊》持续为纯文学的推广而努力,《缤纷》则定性为"生活化的文艺副刊";《中国时报·浮世绘》不断延伸《人间》"怀抱社会,关怀土地"的触角;《自由时报·花编》逐步分担了第一副刊《自由副刊》所背负的市场扩编功能。实践证明,双副刊模式是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为实现文学的复兴,沈从文和京派文友们几乎包揽所有平津地区有影响的报纸的文艺副刊。本文以《平明日报》副刊《星期艺文》为个案,来说明这一文学现象。并钩沉陈学勇主编《林徽因文存》失收的《春天田里漫步》、《破晓》、《诗——自然的赠与》三首诗,结合相关史料,着重对《春天田里漫步》写作时间进行辨析,对《破晓》创作心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3):44-49
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编辑试图删改《随想录》第七十二篇内容,据此,第七十二篇被认为首发在1981年9月25日《收获》第5期上。但巴金并不认可《大公报·大公园》的第七十二篇版本,且在第七十三篇对删改一事提出抗议。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对该文做有题无文处理,该篇全文最早发表于1983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的单行本《真话集》。发表风波体现出巴金为讲真话而抗争的精神。考察第七十二篇、第七十三篇发表始末能从细部充实了巴金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副刊编辑的白日梦》是刘以鬯主编《香港时报·浅水湾》时,因有意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等的外国新文学思想,同时因副刊投稿者有限而要自己创的条件下,促成的其中一篇作品。作品以诗化小说等的艺术形式,表达作者当副刊编辑时,在经济与政治的压力下仍想推广文艺的感受。下文将结合诗与小说,叙事与意象等方面分析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相似文献   

17.
柯原 《师道》2002,(11):50-51
1946年,我在天津市读河北高等工业学校一年级。当时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但国民党接收大员贪污腐败,又悍然挑动内战,弄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民主进步思潮的推动下,我一方面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民主运动,一方面开始了诗歌创作,先后给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民生导报》《新生晚报》的文艺副刊投稿。当时我只有15岁,凭着一股热爱文学的热情,大胆地给报刊投稿。沈从文先生在主编《益世报》的《文学周刊》,我给《益世报》投稿后,很快就发表了。沈先生对年轻的作者十分关心,每次收到稿件后都会回信,有时是窄窄的一张…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和钱钟书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大家,又是著名学者、教授。他俩对我国的文化事业,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边城》与《围城》各是他们的代表作。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192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月刊。1927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等杂志,同年参加了新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以来,天津报界迅速成为涉日信息与对日舆论的重要集散地。与比肩齐名的《大公报》稍显暧昧的对日态度不同,《益世报》旗帜鲜明地抨击日军侵华行为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其文艺副刊《语林》更通过发表战斗檄文、储备文化力量等方式弘扬了激荡的抗日爱国思潮。凭借应时的文风转向与笃定的立场坚持,《益世报》文艺副刊在这一时期成为进步作家的集结地、左翼文学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出现了一批文学大师。他们既在文学创作上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优秀文学精品 ,同时又是在积累、传播先进文化的编辑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编辑家。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丁玲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 2 0世纪享誉中外的忠诚文艺战士、湘籍知名文学家的丁玲 ,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编辑家。她一生有5 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结缘。从 1 93 1年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 941年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1 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 ,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 ,1 95 0年之后 ,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