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辩》一诗并非“章自成篇”,杂乱凑合,而是线索连贯,层次井然。此诗非屈原所著,也非宋玉“悯惜”屈原“以述其志”,而乃宋玉自抒身世感慨之作。  相似文献   

2.
在林彪卧室中,他亲自抄录了宋代地主阶级保守派人物苏轼《留侯论》中一段话,写成条幅,挂在墙上,日夜重温,念念不忘。这段话是: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注:《留侯论》原文是“卒然”,林彪改为“骤然”,在“卒然临之”之前,原文有“天下有大勇者”,在“无故加之而不怒”后,原文有“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①“留侯”是汉代张良的封号。苏轼的《留侯论》是专门颂扬张良的。苏轼推崇张良有“盖世之才”、是“天下大勇者”,是一个有“过人之节”的古代“豪杰”。他总结  相似文献   

3.
我总相信这句话:“最贫是无才,最贱是无志。”“出路”永远是在自己认定的路上朝前走。对于我们平凡的人来说,“才能”就是“勇气”和“认真”。——李成华座落在武汉市东湖之滨、武昌科技一条街中段的洪山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集师训、干训、党训、中专、电大、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清人朱乾所编的《乐府正义》是一部对乐府诗作品进行集释、点评的选集。此书见解精要,评点得当,为明清乐府评点之佳作。朱乾对于乐府诗已经有了初步的音乐与文本二重性认识,既承认声音的重要作用,又驳斥郑樵“重声不重义”,主张“正声易,虽亡而今日之声犹在,有律可凭。正义难,虽存却难求作者之志,无辙可守。”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高举着人类文明的圣火,长时间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不仅创造了被马克思誉为“资产阶级发展必要前提”的四大文明,还创造了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独步于世界的骄人成就,更创造了丝绸、瓷器等精美的技术产品,…….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无私奉献尽管难以尽述,但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追忆中华民族灿烂的过去,以此激励斗志,不懈地传递智慧的圣火,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奥林匹克”赛场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杜甫《进(雕赋)表》自述:“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跛及也。”前人对“沉郁顿挫”关注有加而对“随时敏捷”鲜有述及,记得上句忘了T+--J。“随时敏捷”的语意能指固然是‘‘。决”,但其语意所指,除迅速而灵活地对生活做出直接反应之外,尚有随物宛转、感怀深锐、紧贴生命等诸多意指。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与“随时敏捷”二者缺一不可的诗歌,不能分而述之,只宜合而观之。  相似文献   

7.
科技志的篇目设置与志书的质量关系极大,这既是科技志编写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又是科技志编写理论宝库中尚待填补的一个重要的空白.至今,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到广泛的共识和科学的解决.已出版的科技志篇目五花八门,学术研究尚未深入,广度也还不够,且因目前各地科技志尚未全面修成之际,很有必要就此问题加以研讨,为提高和确保志书质量作出应有努力.我们《玉溪地区科技志》于1994年5月公开出版,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获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方志编委会、云南省地方志学会的志书优秀成果三等奖.笔者就修志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个人的见解,抛砖引玉,以求深入广泛研讨,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基本上完成《史记》的写作之后,为了说明自己著书的目的和宗旨,又写了篇《太史公自序》,作为《史记》中一百三十篇中的最后一篇。司马迁在这篇《自序》中谈到了“发愤著书”的问题,他说: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兰久)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相似文献   

9.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11.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是著名的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儿子,他继承父爵,进入政界,在奉命出使英、法、俄期间,与列强针锋相对,为国争利.“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为争回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宽二百余里,长四百里的广大地区,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钟叔河先生认为:“在清季外交史上,曾纪泽可以说是没有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失败和屈辱的少有代表.”在这点上,越来越多的人都有共识.当我们把注意力从曾纪泽的外交生涯转到他的其它方面,尤其是他留给后人五十多万字的日记和二十多万字的奏疏、文集、诗集,就不难发现,这位年轻的外交家,是一位思想激进,勇于探索,为人正派,很少保守的爱国者.他才思敏捷,且兴趣广泛,琴瑟书画,无一不好.在洋洋七十余万字的遗集中,包括了他出使英法俄之所见所闻;时局、外交折冲之看法;朋友、亲友、山川、花木、虫草之感述,而其中《扬雄论》是唯一的一篇研究中国古代圣哲的文章.其文不足两千字,却深刻地反映出这位年轻外交家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我们研究曾纪泽的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康海评传     
誓龀为文弱冠成,便于海内窃时名。狂来颇欲吞江海,志定何须论浊清。——《漫兴》这是康海的一首自述诗。康海作为明代前七子领袖之一,与李梦阳“兴起古学,排抑长沙(李东阳),一时奉为标的”(《列朝诗集小传》),这并非“窃”,而是真正的声名震撼了明中叶的文坛。“狂来”、“志定”,不过属激愤之辞,事实是,他抱负宏大,自比稷契,要求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真有“欲吞江海”之势,论辩社会“浊清”的远见卓识,更有振聩发聋之力。“志定何须论浊清”,为什么要“何须”呢?原来由于他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市志·大事记》和《水城县志·大事记(讨论稿)》都载有雍正元年(1723年)水城福集厂(今老鹰山)铸造铜钱“的记述。《水城县志·文物名胜篇(讨论稿)》文物章第二节之八、九条亦记道:福集厂“兼有铸钱职能”;位于福集厂的街上,铸钱厂遗址系“贵州为数不多的铸钱遗址之一”。对此,笔者多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和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理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因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有一种认识把它归结为“仇必仇到底”的斗争哲学,另一种认识把它归结为“仇必和而解”的和谐理论;还有一种认识,仅就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来说,认为有“和而解”,也有“裂而解”或“灭而解”,归结为“反有多式演,演有多样解”。其实,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应该包括“共存”、“斗争”、“融合”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普通物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同学们对物理公式的普遍性不甚理解,机械搬套,经常将自己陷入在物理模型中,而没有真正注意物理学所研究的物质运动规律在自然界中具有最基本、最普遍的意义这个重要方面。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物理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作者就“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用多种“物理模型”来实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传统之间形成了相互分离、相互不信任的局面。而韦伯斯特则提出了“服务型STS”理念,强调STS研究者应树立“决策服务”,进入“政策之屋”,力图打破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之间的栅栏。“服务型STS”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论争,温、诺沃特尼与韦伯斯特就政策之屋内STS所应扮演的角色、服务型STS与学术型STS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对话与博弈。针对论争,从“STS是否有必要进入政策之屋”、“STS的服务对象是谁”、“STS应采取何种策略与决策者对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STS应进入社会实践场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20.
"命"与"逍遥"--论庄子的心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规律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人生虽然无法避免命运的限制,却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在庄子那里,“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有”和“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自由)的关系上,强调命与逍遥的合一,规律与自由的合一,亦即安命的根本义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