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思 《留学生》2014,(2):40-41
在法国人的生活里,为了一个展览、音乐会、电影排队三五小时已是习以为常,无论是国家博物馆艺术大展,还是私人艺术中心个人展,无论白天夜晚还是酷暑寒冬都阻止不了法国人对艺术的执著和热情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国电影导演特吕弗,在电影艺术上的地位,不仅体现在他对于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开启与推动作用,而且他的电影作品对世界电影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Gerard 《留学生》2014,(2):36-39
法国是“第七艺术”的摇篮,法国人对电影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体会得到。除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大部分人日常的出门娱乐大概就是看电影。  相似文献   

7.
变与不变--新世纪以来中法教育题材电影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美秋 《文教资料》2014,(29):137-139
教育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教育题材电影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姿态。法国作为电影艺术的殿堂,其教育题材影片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影像内容展示了法国教育的现状。笔者通过分析两者的内容和题材的衍变,从整体上来观看中法教育题材电影在新世纪后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两者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变与不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法国电影《天使艾蜜莉》为具体案例,分析作为艺术的电影.主要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侧重彩色有声电影的艺术效果.色彩的运用和运用效果,和不同声音在电影中的神奇作用,简单说明彩色有声电影较黑白默片的有何优势.着重分析彩色的运用如何显现其艺术价值,声音的表现较无声电影如何为整体增色.  相似文献   

9.
周四,我们很荣幸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在这里上了《辉煌的电影艺术》一课。在这节课上我们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觉得非常生动有趣。在第一展厅我们了解到有关电影诞生的很多知识,知道了德国的马莱、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等都为电影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还了解到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主义电影与80年代中国的探索影片从产生背景到思想艺术取向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当今“第五代”的意义已远大于探索电影的内涵,中国电影应在商品文化大潮中保持自己的艺术品位,寻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的生日,法国工业发明家卢米埃尔兄弟的戏谑之举,为世界艺术喜添一丁.从此,人类宣布进入了映画纪元。电影发明后,人们被银幕上的世界深深吸引。然而,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充当着“艺术的哑巴”的角色。在科技发展的促动下,声音,在电影诞辰30多年后才姗姗来迟。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特吕弗和阿斯特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改编电影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电影评论界开始更加关注导演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个性表达以及艺术技巧创新,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拍摄的许多作品中也能发现作者电影的特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推动了作者电影理论对中国导演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从其改编影片赵氏孤儿为切入结合陈凯歌其他作品来研究其对作者电影探索。  相似文献   

13.
剪辑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分别拍摄的镜头接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起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世界上有很多理论家尤其是电影理论家对剪辑艺术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究,法国的马赛尔·马尔丹就是其中贡献卓越的一位。他在他的《电影美学》一书中对剪辑这个话题作了一系列精辞的论说,不仅对电影的拍摄制作具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4.
王文格 《学子》2012,(11):76-76
当学生不愿意死记硬背或者厌倦传统的语文阅读课时,老师该怎么应对?前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法国同行谈到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把经典电影作为语文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008年5月,法国教育部曾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中学生感兴趣的浪漫格调、叛逆精神以及性的内容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经典的电影艺术能帮助青春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刘璇 《学周刊C版》2011,(2):13-14
自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售票放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至今.在短短百余年里。电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艺术流派与影视类型.完成了从一种单纯的艺术类型到融合艺术、商业和文化于一体的影视文化的蝶变。在众多的电影门类中以描述青少年成长经历为题材的成长电影与青少年的联系最为密切。本文笔者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成长电影中的家庭道德教育.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在这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电影从“杂耍”成为一门艺术,是以美国默片大师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为标志的。如今,电影作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已对整个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等领域日益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但进入了大学课堂,而且进入了科研机构。电影题材呈现多样化,色彩追求更自然、更逼真,风格趋向纪实性,电影语言更丰富。当代世界影坛上出现的“政治电影”正是这种新的电影样式,如意大利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法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教父》  相似文献   

17.
一、蒙太奇释义 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术语,意思是将各种个别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安装在一起,使之产生比每一个体作用的总和更大的作用。后来,蒙太奇被借用为电影艺术的术语,意指“所有镜头组接的技巧”。半个世纪以来,蒙太奇手段在电影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蒙太奇理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法国中小学重视艺术教育。法国教育、文化界人士认为,文化构成人的精神内容,它是发达国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应该让儿童接触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史,参加艺术实践活动。1983年国民教育部和文化与交流部开始协作,使戏剧,舞蹈。电影、建筑、美术、雕塑、录像等被正式列入学校的教学中。现在1/10的中学有艺术活动室,700个培训中心专门培养音乐教师或地方乐队的指挥。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其学习期间要有50小时的音乐课和50小时的造型艺术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亚洲最出色的电影导演之一,年轻的陈英雄当之无愧地代表着越南电影。他出生在越南,13岁起旅居法国,最初学习哲学。据说因为看了一部让他感动的电影,从此便一门心思要转行拍电影,并在著名的卢米埃尔学院学习电影课程。当深受欧洲艺术熏陶的陈英雄回望故国越南,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触呢?他用自己的电影作出了回答。1994年,陈英雄拍出了  相似文献   

20.
电影《天使爱美丽》作为让·皮埃尔·热内的经典代表之作,主要描绘了一个怪异的法国女孩艾米丽眼中的浪漫世界以及她的浪漫经历。这部电影色彩特征鲜明,色彩的运用对这部电影的叙事也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阐述色彩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对电影《天使爱美丽》的中色彩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叙事分析,探究色彩是如何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元素运用到作品中的,希望从业者能够借鉴这部优秀的电影配色,结合电影叙事,使影片在美学和主题内涵层面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