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2.
笑话     
有所区别孩子问父亲:吝啬和节俭有什么区别?父亲答:当然有啦!比如我买了一双降价的鞋子,这就是节俭;而要是给你妈妈买一双降价的鞋子,那就是吝啬了。逃学理由有一天,比克的祖母来到学校,对校长说:“我想看一看比克上课时的样子,他一定很可爱吧?”校长说:“很抱歉,今天不行,他请假参加您的葬礼去了。”去了。一天长大爷爷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孙子问:“‘生日’是什么意思?”“生日嘛,就是说爷爷是今天出生的。”爷爷答。孙子听了,瞪大眼睛说:“嗬,今天生的就长这么大了呀!”笑话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弗吉尼亚有一个孩子顽劣异常。他曾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气恼不已的父亲对孩子连打带骂,却收效甚微,孩子依然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恶作剧。在他九岁那年,父亲把继母娶进了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于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孩子,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孩子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  相似文献   

4.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父亲:“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  相似文献   

5.
最小的老师     
"查尔斯,你只要把上午的功课做完就能出去玩一个小时了。"父亲说。没过多久,查尔斯就做完了。10岁的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听到父亲这样说,他就出去玩了。对于像他这样年纪的小孩,玩耍是非常具有诱惑(huò)力的一件事。他最爱到附近的那条河上的渔夫家船上看他打鱼。渔夫打鱼,他的妻子纺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生活贫苦,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上学问题。因为他们都不识字,自己不能教孩子,而且他们也没有钱送儿子去学校。  相似文献   

6.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7.
流泪的谎言     
他一直恨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父亲对他却最严厉。他又逃学了,老师找上门来,父亲铁青着脸,一脚把他踹到地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不是我亲生的,否则我今天就废了你!”他从此断定,他不是亲生父亲。那年高考,父亲给他签订协议,说如果他考不上大学就不会再供他。他极不情愿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了手印,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最后的日子,他疯狂冲刺,然而还是因为基础太差而名落孙山。当父亲冷着脸把锄头塞给他时,他猛地把它扔得远远的:“你不供我,我也照样能上大学!”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不顾母亲的哭喊。第二天,村里就传…  相似文献   

8.
马可·波罗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和叔叔一起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进货去了,可是却很多年没回来,许多人怀疑他们失踪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死,只是当时正值蒙古大军西进,在战争的条件下,他们只能走走停停,而且难以找到做生意的机会。马可·波罗已经4岁了,还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什么样子?脸上有没有胡子?凶不凶?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还会不会回来?马可·波罗天天在考虑这些问题。别人告诉马可·波罗,他的父亲和叔叔失踪了。一个4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失踪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常常对妈妈说,等他长大了,一定到东方去,到君士坦丁堡去,把失踪的父亲找回…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黄炎培很会教育子女。有一次,他故意把鸡毛掸子扔在地上,然后分别叫几个儿女进来,看他们怎样行事。大女儿看到鸡毛掸子没有拾,绕道走到父亲身边;儿子直接从鸡毛掸子上跃过去,就当没看见;小女儿更粗心,一脚把鸡毛掸子踢到一旁去了。  相似文献   

10.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转机源于他九岁时父亲把继母迎娶进门。父亲向继母介绍卡耐基道:亲爱的,希望你关注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了,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相声中有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情节:一位楼上的住户夜半回家后总是脱下鞋子扔在地板上,楼下的住户屡遭惊吓,有一天楼上的住户酒醉回家后只扔了一只鞋子就睡着了。楼下那位被惊醒后,就眼巴巴地等着另一声重响的降临,以便重返梦乡,谁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弄得他彻夜难眠,最后竟然上楼责问为什么不把第二只鞋子扔下来!  相似文献   

12.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和一位同事结伴带上各自的孩子去公园玩。同事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用一种无比赞赏的口气夸奖着,孩子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扔出去,他说:“宝宝真厉害,扔得这么远!”孩子把一个零食袋扔进垃圾箱,他说:“宝宝真聪明,知道扔进垃圾箱!”孩子无意中哼了一下“两只老虎”,他说:“宝宝唱得真好听!”……  相似文献   

14.
杰克10岁那年,父亲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去。可校长坚决不肯接纳这个有着严重智力障碍的孩子,说:你看他说话都不利索,就知道呆头呆脑地傻笑,怎么上学啊?老实巴交的父亲低着头,一个劲地乞求: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又摊上这个病,求您给他一次机会吧。父亲想,就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知识,但至少能跟同龄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不会那么孤独。  相似文献   

15.
约翰那时11岁,家住新罕布什尔州湖区,他父亲在湖心岛上盖了个小棚,父子俩一有机会就去垂钓。一次,捕鲈鱼季节开始的前一天,他和父亲下午四五点钟就去了。约翰换上一种银色小诱饵,练习抛线。忽然,他的钓杆弯成一张弓,约翰知道有个“大家伙”上钩了。当他熟练地沿码头收、放钓线与它展开拉锯战时,作父亲的十分骄傲地在一旁观赏着。终于,他小心翼翼地把筋疲力尽的“猎物”从水里拖了上来。嗬!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家伙——然而是条鲈鱼。父子俩注视着这条罕见的漂亮鲈鱼——它的大鳃在月光下一张一合,鳞甲闪闪发亮。父亲划亮火柴,看了一下表——10时整,离鲈鱼开钓时间还差两个钟头。他又瞥了一眼鱼,把目光转向儿子: “你得把鱼放回去,孩子。”“爸爸!”约翰不情愿地嚷起来。  相似文献   

16.
里希纳的家靠近大海,村里祖祖辈辈都以打渔为生。他从小跟随父亲出海.年纪不大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可近年来他迷上了打猎.为这事他没少挨父亲的责备。离村子不远有座小山,地势险要,人迹罕至,山上常有野猪出没。要是能打到一只野猪该有多好啊!他下定决心要去碰碰运气。  相似文献   

17.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生日仪式——滚泥巴,每个人一生要滚三次泥巴: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一次是15岁,5岁的孩子,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作,接受艰苦的磨练;到了10岁,则由父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祖父在田埂的另一边接着,意思是孩子已初步养成了劳动习惯,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  相似文献   

18.
感谢父亲     
父亲的严厉是出了名的,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都有份量。小时候,我和哥哥吃饭时爱吵闹,父亲一声呵斥,便都乖乖地自己吃自己的。从那时起我便对父亲敬畏而不敢亲近。还有一件事使父女关系恶化了。那是考上初中那年,我刚12岁。记得报到的那天早上,母亲让父亲去送我,说:“你就去送她吧,十几里路呢!”父亲生气地说:“送什么送!自己不会去吗?那么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到了学校,看到很多家长在为他们的孩子铺床叠被,心里酸酸的。心想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让父亲不敢小瞧我。  相似文献   

19.
呵护童心     
一位美国父亲在教他孩子使用割草机割草时,妻子走过来问他点事情。就在他和妻子谈话的几分钟里,他们的孩子——一个一刻也闲不住的小男孩,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中央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花圃上,大约两尺宽的、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花圃在顷刻间夷为平地!愣了两秒钟后,父亲突然惊呼冲了过去——这片花圃花了他两个月以来所有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潮乎乎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