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觉与计算(上)王铭琬九段:“感觉”与“计算”是相对的两个极点,诸位读者也可能觉得我过于重视感觉而轻视计算,但是实际上感觉与计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期集中来讲述一下这个问题。计算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计算是下不好棋的,因为围棋不是可以完全计算清楚的,即围棋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对于那些没有答案或者  相似文献   

2.
“感觉”与判断王铭琬九段:本期,我们研究一下“判断”的问题。围棋中存在着可以计算的领域与不可计算的领域。就可以计算的领域而言,因为可以换算成具体的数字,所以易于判断。而不可计算的领域,是围棋中最困难的部分,因此我们需要用“感觉”来弥补。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8,(21):86-86
“形”是围棋艺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棋子所发挥效率的外在表现。 我初学围棋时,启蒙老师就不住地念叨,要注意当前“形”的要点在哪里! 可以说,围棋“形”的好坏直接凸显了对弈双方形势的优劣,围棋的“形”就像军队的作战平台一样,是取得对弈胜利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韩国流”肆虐世界棋坛十余年,其实质与特点到底是什么?有人将“韩国流”称之为“暴力围棋”,笔者认为并不确切。窃以为,用“微雕围棋”来概括“韩国流”似乎更贴切些。微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一朵艺术奇葩,即在体积微小的物体(如玉石、兽骨、毛发等)上面写字、绘画、雕刻,它是一种以精细为特征、在细微处做“文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韩国流电是如此。韩国围棋虽脱眙于日本围棋,但却与过分拘泥于棋形棋理和大局观的日本围棋有明显的不同,注意从小处着眼,重视局部变化与子效,在局部施展种种精巧手段,再由局部辐射、主导全局,使局势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名与实     
《围棋天地》2014,(18):17-17
百度百科“围棋”条目开篇就说,“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维基百科的“围棋”条目则日,“围棋是一种策略性棋类”,而继续点进去,则会发现“棋”、“棋类”和“棋类游戏”被列为同意项。总之,围棋是游戏无疑。  相似文献   

6.
围棋是一项具有竞技性、科学性、军事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经常下围棋,既能提高智力,锻炼思维,又能娱悦身心,延年益寿。因此,自有围棋以来,就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士名流)的喜爱。 据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我国的围棋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尧舜时代:“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尧造围棋”是一种传说,可信程度有多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我们认为,在已经出现部落战争的尧舜时代,在研究作战的会议上,可能有人就地画图,用石子代替士  相似文献   

7.
在围棋中,实际上存在可以得到正解的领域,例如对杀、死活、收官等领域。但是在另一方面,围棋中也的确存在我们根本无法得到正解的领域,例如布局、序盘以及中盘的构思等局面,像这些领域就属于通常所说的“感觉”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王元 《围棋天地》2005,(3):80-82
上次下完一盘棋以后,各位有什么体会啊?无论如何,请捕捉在对局过程中产生的哪怕是朦朦胧胧的些许感觉,并在下一次的对局中,“跟着感觉走”,最好再“紧抓住梦的手”,这样,围棋的味道,就逐渐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围棋与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初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为棋类运动大举进学校拉开帷幕。围棋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相传有五千年的历史。杨振宁博士称围棋是:“人类最佳的智力游戏。”陈毅元帅曾题词:“纹秤对坐,从容谈兵……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在日本棋院更是把围棋“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列为围棋的教育大纲,日本的围棋五得也深受中国棋界的推崇。一、围棋在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围棋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改善人际关系。下围棋需要静、…  相似文献   

10.
一、围棋的起源和传播围棋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关于围棋的起源有如下说法 :其一“尧舜说” ,此说尚未可信。其二“春秋以前说” ,由于围棋最早见于春秋文献《左传》中“弈”的记载 ,认为迟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围棋。一般认为 ,围棋诞生于西周。公元前7世纪前后 ,作为游戏的围棋出现了。春秋晚期 ,孔子第一次指出了围棋有益于人的修养和智力。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知名的围棋手弈秋。汉魏之际 ,出现了最早的围棋专著。东汉班固的《弈旨》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围棋专著。围棋的最后定型是在南北朝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围…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错误     
《围棋天地》2014,(19):20-21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老棋迷。看天地年头多了。近期天地在印刷上有一个小错误得指出来.虽然注意的人不多。已经N多期了.一直没见更改。在天地封底《围棋大全平板电脑》靠下位置,“围棋大全包含”栏,“众易到难分级排序”,很明显是“从易到难”,属输入错误。请予更正。  相似文献   

12.
我的擂台     
首届江原大世界杯中韩围棋擂台赛3月19日在杭州进行了第二阶段比赛,中方副将常昊九段一人连胜安祚永九段、金东烨九段、曹薰铉九段和李昌镐九段,实现四连胜,终结了擂台赛。赛前他说,“我喜欢打擂台赛”,也许是一种巧合,首届中韩擂台赛又让他找到了当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豪情与连胜感觉。  相似文献   

13.
王剑坤 《围棋天地》2010,(15):85-93
星·无忧角开局中的“双飞燕” 基本型 黑1、3、5星·无忧角的配置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布局,白6如于A位分投在黑星·无忧角之间,以避免黑连片形成更为庞大的形势,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唯一的选择。而如图白6径直挂星位有失偏颇,有悖于传统围棋理论——难道说这就是发展了的现代围棋?对此我无从解释,但我表示理解。一是现代围棋视野更加开阅,已不被传统概念所束缚;再是棋盘之大,俗语说胜负不在于此。因此,各类下法(手段)不时让人耳目一新,冲击着我们的传统理论和既有思维,让我们倍感震动——“围棋原来是可以这么下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与注意     
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事物时的表现。事实证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注意,教学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学生通过主观的努力主动而自觉的集中注意力于教学活动。无意注意则是学生被动,不自觉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过程中。在体育教学过  相似文献   

15.
马林 《围棋天地》2004,(22):8-9
翻间最近几期的《围棋天地》,我注意列一个现象:自从以“弈”为主题的中国花样游泳在雅典奥运会上亮相后,很多棋友很是兴奋,高呼着让围棋进入奥运会,对围棋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棋迷,我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衷心希望围棋能走向世界,发扬光大。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为什么无论在围棋还是在其它许多社会领域里,我们都摆脱不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呢?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国内大企业、大公司有意举办高规格、高等级职业围棋赛事的,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围棋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元老赛重出台了,南方证券的老总说,中国围棋如今之所以这么兴旺发达,与昔日我国老一代围棋32作者的开拓、老一代棋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今如火如荼的职业比赛不要遗忘元老们,因此要为这些已经退出棋坛或尚未退出棋坛的老一代棋手举办比赛。“南方证券杯”中国围棋元老赛从策划到实施,  相似文献   

17.
黄晓青 《体育师友》2011,34(2):39-39
老师上课常说:“请同学们注意。”意在要求学生上课时要注意听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注意是一种常见而又很重要的心理现象。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在室外进行教学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较多,学生容易分心,更由于儿童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难以稳定。因此,体育课怎样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两种”注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棋友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位棋友,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围棋发烧友!他就是任国安。在我与任先生的多次交往中,感觉最多的是他酷爱围棋,而且渴望使自己的棋力得到提升。这次他寄来了自己参加新余市“德顺杯”比赛的棋谱,并且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与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9.
黑翟伟庭(受九子)白王鹏宇5段哈尔滨工业大学幼儿园开设围棋课两年来,培养了一批批小围棋手。这是学棋一年的翟伟庭同其老师王鹏宇的受九子对局,我们可以从一盘“棋如人生”的探索中,理解围棋对儿童思维和心理上的作用和价值。围棋的受子棋表示对局双方棋力差距大,用让子的方法来“拉平”,这样,“势均力敌”,胜负就可争了。但让九子,开始时黑方势力太大,白处处孤军作战,还不能全按定式走。黑方愿意白方规规矩矩用定式,到处“两分”(平分秋色),黑优势的局面得以巩固、加强。“饭要一口一口吃”,白方的基本战略是在每个局部…  相似文献   

20.
精魂之谱     
俞雷 《围棋天地》2011,(20):106-107
2004年的年末,当我听到加藤正夫逝世的消息时,感觉是猝然的,“刽子手加藤”、“半目的加藤”留在我印象中的,依然只是一张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的脸庞。57岁的加藤先生的死,似乎在告诉着我,“擂台赛一代”的围棋偶像,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