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特点,确立了班风及学风建设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载体,并从学校学院的纵向层面和班级的横向层面出发,采用思想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创新学分、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跨年级一对一结对等创新手段,形成“携手共进、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班风、学风建设核心,为新时期的高校班风、学风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班风建设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环境。我以班主任的视角对班风建设展开研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培养良好班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班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优秀的班风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一学生刚刚步入校园,班集体更是刚刚组建,因此,在新生的日常管理中班风建设应作为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班风建设“四要素”■安钢集团李珍矿业公司学校赵振仓班风建设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去做。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从而使班级成为育人的“优质熔炉”。班风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1.树立美好的班主任形象...  相似文献   

5.
班风,就是一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积极、健康的班风,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呢?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班风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和强大的同化力量,有助于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的班风可概括为四个字:和谐向上.和谐就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向上就是集体成员都有为集体而学习、工作的激情,都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和谐向上的班风,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小学班集体班风建设是日常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班风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提升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集体活力。以西藏地区小学班集体班风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西藏小学班风建设现状,就西藏小学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途径进行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8.
曹克亮 《教师》2014,(32):16-17
班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班风、学风建设是值得深思的课题。独立学院学生自律性差,班风、学风建设的任务大都落在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身上,难度可想而知。班风建设要重文化,学风建设要重制度。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风、学风建设中应相互配合、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独立学院班风、学风建设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优良班风的形成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培养优秀班风需要创建优雅、温馨的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形成优秀的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7):178-179
优良的班风体现了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优秀班集体的灵魂。因此,塑造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班集体建设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优良班风呢,本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科学利用学生心理效应,对培养优良的班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班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这种发展虽然依赖于学生个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又绝不仅仅是这些,而是超越于这几之上的、且涵括了这些方面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即个体人性的全面发展,其内涵甚为广泛,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个体道德的发展。理解与教育,应该成为当前班级活动的价值取向,管理和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道德发展过程的需要,不能促进道德主体的完整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抓住受教育接受者的心理准备、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引导学生的知行转化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控制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影响德育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德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红英 《成才之路》2021,(15):20-2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改进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探究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重视班集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开展工作,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视角来整体认识和衡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采用平等对话的态度去寻求外国文学中道德因素与中国道德传统的交流和汇通,用整体的、历史的眼光把握其中的德育因素,才能有效地结合社会主义德育要求的实际,推进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抓住特色开展德育工作更是高职德育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学生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最广泛的途径,是道德之于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有效载体,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社会基点。通过家训家风建设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看待并运用好家训家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而需要分析家训家风建设形式、内容和途径,挖掘其德育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合格主体、孕育家庭氛围、探索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传承和升华机制、社会共识机制、文化宣传动员机制、价值延伸机制和"四位一体"的动力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与之俱来的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应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注重人文精神,注重道德教育和转化,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主要途径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和内化,抓好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鼓励道德教育和修养,完善个体道德建设机制;坚持一元道德教育,高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国家事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下激发公共治理的活力,不断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实现课程要素、课程类型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核心维度的整体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一体化与多元共治的课程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为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天中学刊》2014,(3):42-46
共产党的党性是最高尚德性的集中体现,党性教育具有伦理本性。从伦理视角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教育的创新,应坚持师德教育和党性教育两手抓,以师德促党性,拓展党性教育渠道;应强化党史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史育人;应促进党性教育人性化,以人性提升党性;应以现代技术为媒介,提升党性教育手段的科技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职业院校亟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为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