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线索是新闻之源,特别是今天各媒体之间竞争激烈,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线索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鼓励记者在获得更多的线索上下功夫。记者获得线索的途径很多,我大致归纳了四种:一是从重大政策、活动及讲话、会议中获得。二是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通过亲友、朋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记者都有可能发现新闻线索,这就需要记者要时时睁着“新闻眼”。三是报纸、网络和其它媒体,这里有大量的新闻资源,有很多新闻可以开启记者的视野,帮记者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四是来自…  相似文献   

2.
潘坤 《新闻爱好者》2003,(10):52-52
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大、省环保局等十家单位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中原环保世纪行”,自1995年开展以来,至今已经有八九个年头了,笔者曾多次参加“中原环保世纪行”报道,自采与他人合作播发新闻达百余篇。今日回顾起参与此项宣传报道活动,确实体会很深,受益匪浅。我深深感到,只有基层火热的生活,才是鲜活的新闻材料的丰富宝藏,最能激起人的创作欲望;基层就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记者素质的高低、知识的深浅,能够激励人抓紧学习,充实自己;基层又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记者作风的优劣,能促使人净化思想,淡化安逸欲望,增强艰苦奋斗、创新创优意识。…  相似文献   

3.
干记者工作的人,总要有许多朋友的。在我的朋友中有医生,有科学家,有工程师,有美术家,也有戏曲演员。他们有的是作为采访对象认识的,更多的是在采访活动中偶然认识的。不管有没有报道过他们,但是在工作上他们都给了我热情支持,为我提供情况,使我增长知识,帮助我解决疑难问题。我把他们当作朋友,也当作老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就耳目失灵,成为孤陋寡闻的人。长期搞科学技术报道,我的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切。记者如何和专家们交朋友?  相似文献   

4.
欣闻国务院将十一月八日定为记 者节,很为我的记者朋友们高兴。我的太太晓黎也是个记者,从此,她又比我多了一个节日。 做演员几十年,认识了不少记者,像解放日报的丁锡满、张曙,文汇报的容正昌、汪澜,新民晚报的李葵南,文学报的储大宏等等,结下了很深的友情。每次排戏、演出,成功里都有他们的支持和关心。后来认识了太太,于是就认识了更多的记者朋友,知道了更多关于记者的故事。 记者这一行其实挺辛苦的。常常是头天晚上演出,第二天就看到他们在报上发的消息、评论,可以想见他们深夜在灯下伏案的紧张。说实话,这样的工 作我就…  相似文献   

5.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6.
芮伟良 《新闻实践》2009,(11):68-69
记者在紧张地采访、拍摄,谁来记录他们的工作状况?且让我来试一试!我是报社的驾驶员,乘我的车的更多的是赶去一线采访的记者。遇到有紧急情况,如台风袭来,突发事件发生,我往往自告奋勇地请战出车。按理说,车到采访现场,我的职责告一段落,可以躺在车里听听音乐喝喝茶。司机只是个旁观者,最多好奇地看场景,或者替记者背背包。久而久之,我深为记者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自然而然地买来相机,在采访一线把镜头对准记者,记录着他们的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不仅可以让困难群体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关心,也可以使更多人有的放矢地奉献爱心。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一:没能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作为报道困难群体的记者,需要对国家和相关部门政策法规有全面了解,同时对困难群体有个确切的认识。一名初跑民政的记者,在报道某市一位低保  相似文献   

8.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个疑问:在分工里,是否可以将"环境记者"单拎出来,成为记者职业的一个分支? 假如真的可以分出环境记者一类的话,我必须承认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环境记者。从我任职的几家媒体内部实行的"记者分口"制来讲,在我的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里,从来都没有被分配了专门去跑过"环保口",但是奇怪的是我每每总是要"撞上"环境新闻,而且每一次的环境问题的报道总是给我带来好运气。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我个高腿长,闲得没事就往别人的口子里插一足,沾了很多"环境"的光。  相似文献   

9.
金石明 《中国记者》2022,(11):68-69
<正>当得知自己获得本届“长江韬奋奖”的时候,我想起来更多的是我记者职业的开始,那时候,我只是单纯地想做记者。我是做了八年的语文老师后,再来做记者的。那时,我即将30岁,已是而立之年,想起高考时的“新闻”第一志愿未能如愿,选择了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0.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因为它是360行中的一行,记者不是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年少时,以为当记者很了不起,干得时间愈久,愈感到自己平凡)。特殊,是因为和其他职业相比确实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人民日报》,既可以接触中央领导,也可以接触最基层群众,是很特殊。更重要的是,记者要用自己的笔传播新闻事实;要在媒体上评述大事,发表见解,也就是说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的记者应该怎样当呢?20多年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以及正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许多优秀同志,用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告诉我,当记者,什么时候都不能自命不凡,狂妄自大,以为高人一等;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份责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分清“滥发”与“该发”的界限上钢三厂发给一批科技人员一万八千元奖金》的短消息,有近20家报纸采用。消息发出后,不少同志对我说,这条消息发得及时,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通过这次采写活动,我又从中得到了不少体会。其中感受较深的是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记者如何做到既热又冷、热中有冷的问题。说得更明确一点,也就是记者怎样才  相似文献   

13.
英国报纸历来重视报道议会的活动。早期的报纸为获得报道议会消息的权利曾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直到19世纪初议会报道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1831年,下院里正式增设了记者席;1884年,确立了记者享有进入议会休息室的特权。到今天,英国的报纸无论日报还是晚报,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都有自己的专职或特约的议会新闻记者。这些议会新闻记者,严格区别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议会记者,坐在下议院的记者席上,旁听本报感兴趣的议会辩论并将其内容速记下来,迅速把消息发回报社。另一类是议会休息室记者,他们也可能旁听辩论,但更多地是在议会内外的权力机构中活动,结交要员,探听政治消息。他们在下议院中有自己  相似文献   

14.
感动     
<正>"最美""最难忘""最感人"……我很怕看到这样的标题,也很怕被人问到这样的标题。也许是因为记者的工作本能,我总是先要问一句:"这个‘最’的标准是啥?"我在采访乡村医生时,听说媒体正在搞"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活动。说实话,那些肯接受我们采访的乡村医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个只要离开家乡就能找到赚更多钱机会的时候,他们的留守本身就很让人感动。但是身为记者,我知道,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为了让大众感动,不仅是为了树立一个个道德模范和典型,我们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首先应是一个出色的采访行家。采访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见形式;同时本身也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例如电视人物专访以及记者在新闻现场做的同步采访报道。好的采访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准确更生动更及时的新闻。在电视屏幕上,人们不仅可以听到访问对象的声音,体会到感情色彩,还可以看到其面部表情、言谈举止,从而能更加细致地了解访问对象的意图甚至他本  相似文献   

16.
一名运动员一生能参加一届奥运会就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对于体育记者来说,一生能采访一次奥运会,也是足可引以为幸的。2000年9月,有16名浙江记者在悉尼采访第27届奥运会,其中我一人申请到了组委会颁发的正式采访证;比起其他15位同行来,我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工作便利条件,这就更让我感到荣幸。 但是到了悉尼,这种荣幸便很快化成了压力。因为,即使有了这张证,在全球奥运会的正式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及其表现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它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一名记者能不能更多地发现新闻线索,能不能及时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强弱是关键。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素质,没有这种素质,记者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黄博 《今传媒》2006,(3):50-51
“知道什么是孤鬼野魂吗?——就是我们驻站记者呀!”1997年秋天,我进入《中国青年报》成为陕西记者站一名驻站记者时,老记者们这样调侃着传授他们的驻站感受。当时的我很不理解——驻站记者怎么就是孤鬼野魂呢?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越发觉得用这四个字形容驻站记者非常形象、贴切。不过现在再来看,其含义已大不相同,“孤鬼野魂”除了“孤独”以外,更多了一种独立、独行、我思、我魂的境界。在古汉语中,“孤魂野鬼”是前后互文,也可以写成“孤鬼野魂”。写自己的驻站感受,我更偏爱“孤鬼野魂”——孤鬼有野魂。“孤鬼”要做“全鬼”孤魂野鬼,孤…  相似文献   

19.
黄立新 《中国广播》2002,(10):45-46
记者口播是近年来广播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体裁。在日常报道、重大活动,以至评奖创优中都常常见到记者口播这种形式。这种比现场报道更为宽泛的文体越来越受听众喜好是有着深刻背景的。一方面,记者口播比现场报道对报道场景的要求宽松,可以承载更多的富于广播特色的报道。另一方面,广播更注重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观察     
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作报道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新闻、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新闻采访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去收集去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提炼主题的过程,因此记者不但要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还要细心观察,善于观察。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说:"好的记者可以借助自己丰富的经验直接观察世界,差的记者不会观察。可以说"观察"在新闻传播中举足轻重。为什么需要这种新闻观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