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义上讲,相似相溶原理的意思是“结构相似者易互溶,结构越相似溶解得越好;结构不相似者不易互溶”.从狭义上讲,相似相溶原理的意思是“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相似相溶原理在化工、科研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归纳如下:一.推断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已知某些物质的极性大小,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推断它们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例如:①已知H2、O2、N2、CO2、Cl2等是非极性分子,NH3、HCl等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三明市严业安名师工作室成员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载体,对相似相溶原理、氢键等基本概念与知识进行专题研讨。我们查阅有关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一些不甚成熟的解答整理如下,供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平时备课、研讨时参考。问题1:什么是"相似相溶原理"?解答:"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其内涵是"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容易互相混溶,结构相差很大的化合物不易互溶"。其  相似文献   

3.
“相似相溶原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相溶原理是化学中一个经典的经验性原理。这个原理指出:结构相似的物质易于相互混溶,结构差异较大的物质难于相互溶解。在物质种类平方式地增加,物质结构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正确理解结构相似的含义,辩证地探讨一下该原理的普适性和发展前途,对我们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会有些帮助。本文将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浮浅的剖  相似文献   

4.
以问答的形式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涉及的相似相溶原理、焰色反应、分子的极性和等电子原理等概念,从学科知识拓展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生甲:研磨和收集叶绿体色素时,为什么用丙酮等溶剂而不用水?余老师:叶绿素等是脂溶性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水。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化学中,讲物质的溶解度时,常提到“相似相溶”规则。究竟什么是“相似相溶”规则?“相似”又是指什么“相似”?为什么“相似”就能”相溶”?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没有深入地分析解决,学员学习时很不方便.一、什么是“相似相溶”规则当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或极性大小相近时,该溶质就比较容易溶解在该溶剂中。也就是说,极性大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中,极性小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中。这一规律称为“相似相溶”规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93):123-124
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就是拥有诸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反应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化学实验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的形成,大部分都可以直接从化学实验中引出,这就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获得观察、思维、推理以及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不仅帮助学生辨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0.
姚敏 《考试周刊》2014,(77):134-135
化学教学主要以实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实验是有效演绎化学原理的主要手段,实施开展具体形象的实验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从而从理论上分析、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玉梅 《天津教育》2020,(4):147-148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学科,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神秘面纱充满好奇。在学生启蒙阶段,教师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更要实践与理论并存,使学生知晓实验原理,分析事物的原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必要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识记化学用语,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质疑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以《刮痧》为例,从强环境文化、弱环境文化下跨文化传播的伦理事件及其伦理悖论的视角分析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建构现状,提出跨文化传播伦理建构的"相似相溶"原理。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动手、思维、理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学生观察,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将科学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应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性,通过实验,也可以发现和验证许多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因此,实验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化学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 2.了解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相似相溶原理。 5.巩固电子式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学难点 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能直观、形象地描述化学事物,是化学学习内容最现实、最生动和最有效的物质载体。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感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逐步地形成丰富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化学打好基础。但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而不关注实验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原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实验可以达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合理地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为我们解决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困扰并起到丰富化学课堂、增强实验效果和拓展实验内容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