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蛋的笑话     
小时候,我最爱吃鸡蛋了,可称得上是个“吃蛋大王”。有一年立夏,我家正在煮鸡蛋, 好吃的我不时地问妈妈蛋煮好没有。蛋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鸡蛋,顾不上烫手,就敲碎蛋壳,剥了直往嘴里送。这个鸡蛋还没有吃完,那—个鸡蛋已经剥好了。就这样.我一下子吃了七个。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鸡蛋的壳有不同颜色呢?我是一枚鸡蛋,小名圆滚滚。我的兄弟姐妹肤色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有黄皮肤,白皮肤,褐色皮肤。从我们最初形成到离开妈妈的身体,我们会按顺序经过五个部分,其中第四个部分是卵壳腺,蛋壳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在蛋壳形成后,妈妈会在我们的表面涂抹一层蛋白质保护膜,在涂这层保护膜时会有一些色素涂到蛋壳上。不同的妈妈身体里带的色素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颜色的鸡蛋。其实,我好喜欢我们有不同的颜色,这样的话我就不会认错我的兄弟姐妹了。  相似文献   

3.
《红领巾》2014,(9):18-20
生活中有很多小智慧,翻开《红领巾》,你就能学到很多。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会撇嘴:"我1岁的时候就会吃鸡蛋了!"嘿,不要不以为然,我知道你会吃鸡蛋——煮熟了,剥了壳吃嘛!我这里说的,是如何最营养最健康地吃鸡蛋,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哟!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  相似文献   

4.
蛋壳蜡烛     
材料工具:鸡蛋,蜡烛,粗棉线,彩色颜料,油画笔等。制作过程:⒈在鸡蛋的顶端戳洞,倒出蛋液。将蛋壳剥至半个鸡蛋的高度,洗净,晾干。⒉把蜡烛点燃,使蜡液滴入蛋壳内,约至蛋壳的一半高度。⒊待蜡液快凝固时,放入一段比蜡液表面略高的粗棉线,粗棉线底端需触到蛋壳底部。⒋待蛋壳内的蜡液凝固后,在蛋壳外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相似文献   

5.
臧远科 《湖南教育》2003,(16):53-53
有个四年级学生,每天中午除了别的饭菜以外,还要带一个鸡蛋,都是由父母负责剥净蛋壳,装进饭盒的。有一次,装进饭盒的是没有剥去壳的鸡蛋。吃饭时,这个孩子可犯难了,左看右看,鸡蛋没有缝,无从下手,只好不吃,带回家了。母亲问他为什么没有吃鸡蛋,他回答说:“没有缝,我怎么吃?”在一般人看来,这也许是个笑话,但这恰恰是生活的真实!试想一下,这个不会吃无缝鸡蛋的孩子,长大后又怎能经历人生的风雨和事业的艰辛?如今这种缺乏生活能力的现象不是个别的,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甚。有个10岁的三年级小学生,每天晚上都由他母亲半夜起床为他接尿,到了11…  相似文献   

6.
前天,妈妈给我炒鸡蛋,不小心把一块蛋壳掉到了旁边的醋碗里。第二天,我看到了这块蛋壳.就把它拿出来,往外拿时,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蛋壳竟然是软的!我惊奇地喊:“妈妈,妈妈,你买的鸡蛋是软的!”妈妈闻声走过来,看了看,笑着说道:“傻孩子,蛋壳是被泡软的。”  相似文献   

7.
方形的鸡蛋     
一天,爷爷问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你见过方形的鸡蛋吗?”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们看到的鸡蛋都是圆的,怎么会有方形的呢?”爷爷笑着说:“那你能不能制造一个方形的鸡蛋呢?运动脑筋吧。”这个问题起先真把我难住了,后来我想,关键是使蛋壳变软,蛋壳软化后就可以改变鸡蛋的形状。可是怎  相似文献   

8.
葱炒鸡蛋     
今天,我帮妈妈做葱炒鸡蛋。首先,我拿来一个碗和两个鸡蛋。打第一个鸡蛋的时候,用力太大,把蛋壳捏碎了。打第二个鸡蛋的时候,往碗边一磕,“啊呀!”蛋清流出来了,弄得我的手都粘乎乎的。不过蛋壳却没有捏碎。接着我又倒一点清油和一点盐,开始搅拌了。我向里搅一搅,向外搅一搅,鸡蛋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波纹,真是好看极了!  相似文献   

9.
1 从批售的商品鸡蛋中选一个大小适中的作为代表做以下几项实验测定。1 .1 称得质量为 71 .7g1 .2 煮熟后剥取称量 :蛋壳为 7.2g 占 1 0 .0 %蛋黄为 1 9g 占 2 6.5 %蛋清为 45 .5g 占 63 .5 %蛋的各部分比例因种类不同会略有差异 ,但不会相差太多。2 剥取蛋衣在鸡蛋的小端破一直径 1cm左右的小孔 ,细心除去壳内的蛋清和蛋黄 ,用少量清水荡洗几次后 ,用滴管加入 3mL~ 4mL浓盐酸 ,静置1min左右 ,用清水洗去蛋壳内的酸液 ,用镊子轻轻击破蛋壳的另一端 (实为气室 ) ,可以轻易剥下蛋壳 ,露出完整的蛋衣来用作胶体的渗析实验…  相似文献   

10.
赵明通 《现代家教》2000,(10):21-21
有一个在学校吃午饭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天除了别的饭菜外,还要带一个由母亲亲手剥光了蛋壳的鸡蛋。有一次,母亲太忙没来得及剥壳就把鸡蛋放进小饭盒。吃饭时,这个学生左看右看干着急,因为鸡蛋没有缝,无处下手剥壳,只好把鸡蛋原封不动带回家去。母亲问他怎么不吃鸡蛋,他委屈地回答:  相似文献   

11.
刚从开水锅取出的煮熟的鸡蛋 ,你用手去拿并不感到烫手 ,稍过一会儿就烫手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刚出锅的熟鸡蛋外表沾有水份 ,这些水份在蒸发时吸收蛋壳的热量而使蛋壳温度降低 ,过一会儿 ,蛋壳表面水份蒸发完后 ,鸡蛋内部的热量向外传导给蛋壳 ,这时的鸡蛋就会烫手了。对这个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用到了物理学中的蒸发致冷和热传导的知识。你看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该有多么密切。刚出锅的鸡蛋不烫手@穆尚礼  相似文献   

12.
记得5岁那年,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学煎蛋,于是,就对妈妈说:“妈妈,你中午可不可以教我学煎蛋?”妈妈惊奇地问:“你怎么突然想学煎蛋呀?”我说:“妈妈,我都快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应该学会一些本领。”妈妈说:“好啊,你去拿几个鸡蛋来。”我拿了3个鸡蛋洗干净,然后把蛋壳打破。刚开始,我没有用力,只打破了一条小缝,蛋壳里的蛋清纹丝不动。妈妈见了,说:“大力一点。”这回我用力一敲,结果把蛋壳敲了个粉碎,碎蛋壳和蛋清一起流入了玻璃器皿里。这下可把我吓呆了,我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碎蛋壳从蛋清里挑出来。真有点像鸡蛋里挑骨头啊!最后我费了…  相似文献   

13.
做不倒翁     
星期天,我想做一个不倒翁。我拿来一个鸡蛋,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在鸡蛋稍小的一头上戳〔chuō〕了一个小洞,把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倒出来,用清水把蛋壳冲洗干净。我找来小米,填在鸡蛋壳里面,又点燃蜡烛,用蜡烛油把小洞封住。可是我一松手,蛋壳就倒了,试了好多次,还是不行,急得我汗都出来了。这时候,妈妈来了,说“:还是试一试我小时候用的办法吧。”我们从工具箱里找来一个螺丝帽,把它放在蛋壳底部,再用蜡烛油把它固定住。这时,蛋壳不倒了!可是,只有一个光秃秃的蛋壳多难看呀。我灵机一动,找来一张正方形的红色卡纸,做成一顶尖尖的小帽子,粘在蛋壳…  相似文献   

14.
我家有一只母鸡,几乎天天下蛋。今天它却没有下蛋,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家母鸡今天不下蛋’”妈妈说:“可能是我家这只母鸡停蛋了。”第二天,我往鸡窝里一看,意外地发现这只母鸡正在用尖嘴啄着自己的蛋,我连忙喊妈妈:“妈妈,母鸡为什么吃鸡蛋’”妈妈说她也不知道。我记得家里有本科技方面的书,打开那本书找了找,终于找到了这方面的说明:原来母鸡缺少钙质时容易下软壳蛋或者吃自己下的蛋,如果经常让它吃蛋壳,由于条件反射,它也会吃蛋清的。于是我再把蛋壳捡起一看,蛋壳还挺硬的,原来鸡吃鸡蛋的原因并不是缺钙,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科技…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2):58-59
我们买鸡蛋时,选择什么样的鸡蛋好呢?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个头大的好.有人认为颜色深的好……我们通过实验可以解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挑选了一个最小的.和一个最大的鸡蛋,首先对鸡蛋的蛋壳进行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蛋壳厚度不均,小头厚,大头薄,而且鸡蛋的个头越大,蛋壳的厚度越薄。蛋壳抗压测试结果显示,个头大的鸡蛋壳薄.容易破损。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桌上的一个玻璃瓶口上。鸡蛋有一小半没入瓶中。我边喝牛奶边用手指压着鸡蛋,但当鸡蛋被我按进瓶子里时,却碎成了几块。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我向爸爸  相似文献   

17.
用一根长针刺穿鸡蛋,蛋壳却没有破碎。好奇怪,蛋壳应该是很容易破碎的呀,可是在这个游戏中蛋壳并没有碎裂。想知  相似文献   

18.
当我再次执教"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我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想可不可以让学生做一回先生,站到我的位置,师生共同思考"自立"这个人生大问题呢?环节一【自立举例】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生活、处理社会问题三方面思考,你或别人在生活中做到自立了吗?寇希文(女):我有个表弟,他到我家走亲戚,吃鸡蛋时让我帮他剥蛋壳,我问他怎么不自己剥,他说他不会  相似文献   

19.
一天,爸妈不在家。我自己做饭吃。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连续打几个鸡蛋在锅里,把蛋壳扔在地上。炒完菜,我正要把蛋壳扫起来倒进垃圾桶时,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要  相似文献   

20.
鸡蛋的风波     
妈妈和奶奶今天吵架了,不为别的,就为两枚小小的鸡蛋。事情是这样的:妈妈精心饲养的两只芦花母鸡每天上午都会“咯咯”地叫着产下粉红色的鸡蛋。可这几天,却只听鸡叫声不见鲜鸡蛋。怪了!妈妈心中顿生疑虑:难道是“鸡妈妈”自个儿啄破吃掉了不成?但也得见蛋壳呀!百思不解中,她便怀疑起分居多年的奶奶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