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胡晖 《新闻天地》2002,(10):59-60
公民环境权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管理环境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并未依据环境法发展趋势具体确立一个明确的环境权,这为中国环境执法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在相关环境立法中明确公民环境权这一基本权利,明确其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并依此确立和加强环境权的保护。一、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依据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恶化,使公民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权利要求。其实,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公民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对公民知识的知性授受阶段,尤其是缺乏公共性的公民交往生活领域,来完成对教育受众的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培养实践。叶飞的《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公共交往"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为解决方案,并对实施途径进行了阐释。全书共六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引言部分,即第一章,指出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二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被公认为是现代公民综合素养的基础,改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是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本文试就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改善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作为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成果,意味着公民有权知道他应当知道的事情,而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护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这种权利,包括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一般讲,知情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政权;即公民依法享有知道国家活动、了解国家事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依法向公民和社会公开自己  相似文献   

5.
目前环境问题成为社会一项突出议题.相关制度缺失、社会认知误区、传统媒体失语等原因激发了公民个人的环境参与热情.他们通过公民写作、采访调研、网络呼吁等方式扩大了公民干预的影响.在具体行动中,公民表现了“主张权利”的公共参与意识.这种初步的尝试留下了有益的启示,在引领公共参与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牟雪 《新闻传播》2023,(16):134-136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公民新闻目前已经成为了关键的舆论传播组成部分。公民新闻产生于非专业性的公众传播主体,其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的渠道平台能够得以快速地广泛传播。从网络舆论的环境氛围角度来讲,现阶段的网络舆论环境不能够缺少公民新闻这股推动促进的力量。同时,公民新闻的舆论传播方式应当得到正确的引导,确保发挥出公民新闻对于净化网络舆论氛围的良好实践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公民新闻重要推动影响,合理给出完善与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旨在描画西方公民新闻相关的研究现状。文章首先回溯了公民新闻概念的发展,公民新闻概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西方学者在公民新闻研究中常用的几个理论视角,并梳理了公民新闻研究较为集中的五个研究方向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旨在描画西方公民新闻相关的研究现状。文章首先回溯了公民新闻概念的发展,公民新闻概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西方学者在公民新闻研究中常用的几个理论视角,并梳理了公民新闻研究较为集中的五个研究方向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地位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介环境下“公民记者”大量涌现 “公民记者”这个概念.在今天已不算陌生。韩国记者吴延浩(Oh Yeon Ho)早在2000年就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mynews.com),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至今已有四万名“公民记者”:2005年10月,当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造成罕见灾害之际,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兴起颠覆了原有新闻传播的生产方式,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本文从公民记者角度出发,在厘清现阶段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行为特点的同时,审视公民新闻记者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探究公民记者良性发展的路径,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梁锋 《新闻前哨》2012,(4):13-2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意表达成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结合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出现的困境认为,发端于西方的用以维护公民个人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存在困境,需要理论重构。在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尤其重点考察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相关论述,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公民社会理论重构作出自己的思考,为转型期民意表达合法性与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用理论理性范式分析市民社会,用实践理性范式来分析公民社会。通过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来把握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是理论家们根据历史现实勾勒和描绘出来的历史范畴或历史概念,它不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来追求,因为它包含许多内在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在摒弃西方传统市民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用理想的公民社会价值来引导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服务理论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档案,却具有远公共服务性.应借新公共服务精神,实现档案的公共服务职能,恢复档案的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服务理论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档案,却具有远公共服务性。应借新公共服务精神,实现档案的公共服务职能,恢复档案的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5.
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法治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基本制度的正义,而且有赖于身处制度和社会中的公民的素质和责任意识"。1网络公共议题的讨论是提升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存的重要空间,它既是公民表达观点、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责任呈现的重要平台。笔者基于对搜狐新闻频道"福建一监狱多位狱警患癌扔玻璃瓶抗议塑胶厂"一文跟帖的内容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武香利 《新闻战线》2015,(2):187-188
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新媒体为公众了解更多政务信息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公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而且信息获取的便利使公民掌握更多的信息,参政水平也有所提高。其次,公众的监督意识增强。在传统的社会监督中,公民往往无法直接发挥自己的监督权,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中介,加之信息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保护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明确公民的环境参与权、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议,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18.
冯小莉 《图书馆》2012,(5):56-57
文章依据图书馆公民、社会利益观、义务论、信息政治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论证了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技术等环境因素,可以看到:随着市场体制的日趋成熟、公民社会的逐渐成形、传播技术的日益先进,媒介公关的运用在媒介管理经营中必将成为传媒业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拥有“公民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设备,并且拥有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这就使得这种以非专业新闻传播为主题的新闻传播模式崛起并盛行,并且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这种新闻模式已经在众多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新闻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公民新闻进行了解读:对公民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从“使用和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环境和公民新闻的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对公民新闻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