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有修正、发展和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涌现出来。否定和修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都存在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解,根源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价值、价值决定以及需求理论的内涵和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逻辑没有矛盾,并且能用来解释一些现实问题,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3.
三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澄清对马克思有关理论的误解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   有一些论著讲,马克思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一位学者在发表的论文中说,“根据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所讲的内容,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二者都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不包括脑力劳动。不过,前者认为目前肯定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劳动的重要形式,是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而后者…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依据经济史逻辑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科学性,阐述了某些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性及价值创造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首先从简单劳动过程的分析开始,然后说明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或目的,即无限追求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在这里,运动只是从质的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并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开掘其内蕴。为此,有必要对有关的几个理论观点加以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这些理论观点主要是:关于财富创造及其形成要素的观点、关于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观点、关于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的活动也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观点以及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是收入来源,但不是价值源泉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从产品价值及其构成、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源泉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斯密教条与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密教条与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余陶生钱伯海同志在《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和《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等文章中(以下简称《钱文》)提出了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他的所谓社会劳动,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而是指“社会从事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各种劳动,即在国家...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自然资源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许多学者对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推理得出自然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马克思的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是有一定前提条件和限定范围的,可以从价值决定、价值表现和价值形成三个不同角度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对自然资源价值的认识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基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 ,有些看法是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基本范畴。因此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应正确理解以下基本范畴 :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 ;关于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关于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和决定价值的因素 ;关于价值和价格 ;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 ;关于劳动价值论和财富论 ;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 ;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观深刻阐明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等观点。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现实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劳动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以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劳动观为指导,引导新时代青年从思想上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从实践出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一、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我们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的讨论有必要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谈起。 在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首先抽象地撇开劳动过程的各种历史形式来考察一般劳动过程的生产劳动的含义。他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又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劳动有两种含义.生产劳动一般含义即撇开特定社会性质,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或者能够使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得以完成的劳动过程.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生产劳动的特殊含义是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劳动,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已经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来意义上的价值了.  相似文献   

14.
余斌 《教学与研究》2007,23(3):49-56
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理解."价值总量"与"生产价格总量"只是同一个数量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们不可能不相等;而总剩余价值量等于总利润则是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利润的定义式,这两个量也不可能不相等.从而,价值转形理论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发现并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理论,这一理论包括教育具有经济效益、教育生产具有生产性、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费用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费用等重要观点.马克思教育经济价值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文章试从教育经济学角度审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经济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这种物质变换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同上书,第205页)这“是人类生产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同上书,第209页)是“生产劳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并不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非生产性劳动,不具有和创造价值的观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若干误解的辩正,结合对规定教师劳动价值观形成的考察,论证了这样两点:一是劳动不能分为生产性劳动扣非生产性劳动;二是教师的劳动具有并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