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大家知道,中國有藏傳佛教、漢地佛教和南傳的上座部佛教三大門派.佛教三大門派,在中國都有傳承.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在中國的藏族地區形成與藏區文化結合的特殊形式,然後延伸到蒙古地區、滿族地區,在藏蒙滿地區比較集中,都信仰藏傳佛教.傳到蒙古以後,比如現在俄羅斯境内的布理亞特人、卡爾梅克人,都是蒙古人的後裔,也都信仰藏傳佛教,到現在也是.滿洲人來到内地以後,逐漸和漢地的主流文化合流了.  相似文献   

2.
郑永福 《寻根》2007,(3):46-52
“文化基因”与“大众佛教” 韩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据说其中信仰佛教者大约又居其半。信佛的人多,佛教寺院也就多。韩国有“三大名寺”(通度寺、海印寺、松广寺)一说,又有“四大名寺”(上述三寺加梵鱼寺)一说。  相似文献   

3.
圣凯 《中国文化》2013,(2):91-97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信仰与生活,是在吸收印度、西域等地的佛教信仰方式基础上,逐渐采取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心理与信仰方式,从而进行吸收与改造,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徒自己的信仰方式。忏悔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随着佛经忏悔思想的传译,忏悔仪式逐渐被纳入中国佛教徒的信仰生活中。但是,忏法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其原因在於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道教的思想。佛教忏法的形成,是中国佛教高僧在印度、西域忏悔仪式原有仪式基础上,在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论争中,逐渐采取了适应中国"礼"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人数最为庞大的宗派。宋、明以降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加之历代佛教高僧的弘扬,使净土信仰发展深入至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被统治者、士大夫与普通民众所接受。但净土观念并非中国佛教自创,而是印度佛教影响下的产物。一、净土观念的由来按照佛教教义,净土又称为清净土、清净佛刹、佛国、佛世界、净妙土等。是诸佛因位本愿成立的清净庄严国土,也是诸佛居住的处所。在佛教经典中,净土被描绘成无比美妙的世界而与秽土相  相似文献   

5.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9,(11):42-42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七千多米高的山峦,保护和隔离着这个小国。公元7世纪,佛教从西藏传到这里。现在藏传佛教(噶举派)是不丹的国教。  相似文献   

6.
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在滇蜀地区有着广泛的考古分布,这些考古材料显示了汉代滇蜀地区与缅甸、天竺的佛教信仰及艺术传播之间存在联系。笔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西南交通的滇缅道就已经存在,具有相当古老的历史。随着一世纪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造像开始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并逐渐通过滇缅道传播到滇蜀地区,与当地的早期道教和神仙术信仰融合。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滇蜀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出现最早,长江中下游后来出现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应是通过西南滇缅道间接传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巴蜀地区是藏传佛教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藏传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在与苯教的碰撞与交流中,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也在白诺扎那等人的弘扬下流传开来.朗达玛灭佛后,四川藏传佛教的发展成为卫藏地区乃至整个藏区佛教复兴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9.
吴平 《华夏文化》2005,(2):29-30
隋唐时代,中国封建社会步入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随之进入黄金时期。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隋唐佛教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南北朝佛教,是为隋唐佛教作准备;宋以后的佛教,可以看作是隋唐佛教的余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都是驰名世界的文明古国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公元前 3世纪中叶 ,佛教由中印度传入西、北印度。不久 ,中亚地区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佛教僧侣纷纷沿“丝绸之路”东来传教。自汉至晋 ,佛教在中国内地传布渐广。佛教既受提倡 ,佛典的翻译便显得格外需要。西域各国、印度、月氏、安息、康居高僧来华后 ,在洛阳与汉族沙门、清信士合作 ,从事梵典的转译。自汉开始 ,迄于唐代 ,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翻译事业。佛教传入中土后 ,佛教文化交流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两国佛教僧侣的传道求法又成为中印佛教文…  相似文献   

1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域。历史上多种宗教在此传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多宗教并存的格局,既是古代西域文化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当代新疆文化的重要特点。尽管当代新疆各民族信奉有伊斯兰教、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但其中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12.
鸡足山     
《大理文化》2013,(9):115
国家级AAAA级景区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旅游资源有三大特色:一是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鸡足山佛教为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所开辟,盛于明清,鼎盛时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常住僧尼3000余人的宏大规模;二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在鸡足山历史发展中,文人墨客荟萃,米芾、董其昌、吴伟业、李贽、徐霞客、孙中山、梁启超、  相似文献   

13.
李四龙 《寻根》2011,(6):11-15
佛教在公元前五六世纪产生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中原汉族地区。从此,中国成了佛教的第二故乡。中国佛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思想与实践特色,有了像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佛教宗派,在明清时期,并成为最主要的佛门修持。这个现象,揭示了中国佛教的两大思想基础——般若与净土。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宗教中,藏传佛教可谓值得大书特书,它既有着一般宗教的性质和特征,又具有其独特之处。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常对一些自然现象感到困惑不解,以致发生恐惧,因此而有宗教现象的产生,借以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切,亦对自我的心灵有所慰藉。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其中藏传佛教是当今佛教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产生一千多年来,以其深邃的思想、极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广泛的影响力而深受历代统治者和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永胜 《寻根》2008,(5):64-69
南诏、大理国是我国唐、宋时期在西南边疆建立的政权,当时在其境内佛教相当盛行。尤其是大理国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皆信仰佛教。大理国的22代君王中,就有7位“避位为僧”。  相似文献   

16.
"道"是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普遍性的概念,它的蕴意与佛教概念中的"真如"、"法性"、"菩提"等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早期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中,佛教却大量地采用了"道"这个语词,它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一、译经中的使用;二、佛教徒称号中的使用;三、佛教名物中的使用.这种对"道"字的普遍采用,加快了佛教的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北朝的兴佛与灭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平 《华夏文化》2003,(3):9-10
北朝佛教 ,以北魏最盛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魏书》中特增设《释老志》 ,足见佛教发展势头之大。魏道武帝拓跋建立北魏后 ,就把佛教定为国家公认的宗教 ,准许在中原地区继续流传。他是一位见到僧人都要施礼的皇帝 ,曾下诏建寺造像 ,又任命僧人法果为沙门统 ,令其统辖佛教徒。魏道武帝以异族出身而统治中原的广大地区 ,想借助佛教的社会作用 ,使自己由胡族之王的地位 ,达到凌驾于汉胡两族之上的君主地位。他的扶植佛教 ,可以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佛教为了扩展势力 ,也主动与王权结合。北朝的宗教问题与南朝不同。南朝完全…  相似文献   

18.
座落在峨眉山麓报国寺凤凰湖畔的峨眉山博物馆珍藏了许多佛教物,其中有一批藏传佛教遣像,如清代的宗喀巴大师像,通高7.5厘米,肩宽5.2厘米;清代的绿度母像,通高14.7厘米,肩宽10.3厘米;清代的喇嘛塔,通高53厘米,座宽15.5厘米,等等。这些造像来源于峨眉山各个寺庙,它作为实物见证,足以说明峨眉山与藏传佛教之间有着相互交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佛教保留有印度佛教的特征,与中国世俗皇权还不能完全融合。国家统治者也开始逐渐摸索控制佛教的方法。南梁梁武帝作为一朝君主,也以笃信佛教闻名历史。他在位期间,为促使世俗法律调控并改革早期佛教作出了较大贡献。制荤腥戒从佛教规则内部来规范僧侣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通过研究制荤腥戒的背景、过程,评价荤腥戒制定的效果及影响,理清中国世俗皇权法律促使早期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脉络,对探讨皇权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犹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昔日,世尊于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金色婆罗花,世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成为一种信仰,与众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代代相传着关于"佛"的故事。在中国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正是一个个古老神秘的佛教故事,使其境内的鸡足山成为享誉东南亚与五台、九华、普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