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永涛  张群  黄学庭 《中国软科学》2002,21(6):40-44,76
本文总结了世界电信业发展历程中的三次兼并浪潮,在此基础上深主分析了电信业兼并的五个主要动因。即经营协同效应,市场力量,电信技术发展,电信行业及有关这制政策,电信全球竞争趋势。其中,经营协同效应和市场力量属于企业兼并的内部动因,而技术,政策和竞争全球化则属于外部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是指经由转移企业所有权的方式, 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企业所有。企业兼并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优化企业兼并立法结构,合理设定立法层次, 对兼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加以法律调整, 为企业兼并提供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风险投资通过兼并收购退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上,兼并收购是风险投资成功退出最常用的渠道,它也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可操作的渠道。我们经过案例研究,总结了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兼并收购的五种主要模式。最后我们对兼并收购渠道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也是”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兼并最初是为了解决亏损和面临困难企业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特征和途径还不是主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政府的沟通和“嫁接”,借助于各种过渡形式,由优秀企业接管或承办劣势企业。企业兼并的方式主要是承担债务式。据统计,自1984年初至到1997年底,通过承担债务方式进行企业兼并约占兼并总额的70%,而购买吸收、控股参股、直接转让产权等兼并方式只占兼并总额的30%。就被兼并方的情况看,大多是一些长期经营效益差且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企业。这说明当时这种兼并是现在企业  相似文献   

5.
刘同浩  谭红伟  梅华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172-173,159
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兼并的状况也愈演愈烈,这一状况备受中国企业家们的关注。本文从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入手,分别从国外跨国并购在华的的新趋势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阐述,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给政府以及我国企业在如何应对海外跨国兼并这一问题提出了选择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企业纵向并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军  陈宏民 《预测》2002,21(1):66-69
本文主要以美国在线怀时代华纳的兼并案为例子,考虑双寡头垄断的上游企业和双寡头垄断的下游企业市场上发生的纵向兼并行为。这里考虑网络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然后对兼并前和兼并后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价格及网络外部性对兼并行为发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的对於对目前国内网络企业的并购行为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利华  胡浩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34-37,54
战略性的贸易政策可以对企业兼并行为作出解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变化的预期增加了国家内企业兼并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国际兼并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战略性的贸易政策并不能使兼并的利润提高。同一国家中两个企业之间的兼并可以提高国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率。兼并发生的国家所选择的贸易补贴比较高,而无兼并发生的国家所选择的贸易补贴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的动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企业组织冲突及其管理作了概要介绍,综述了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状况,对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管理的必要性、企业组织冲突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简述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技术创新对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效应;就我国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创新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我发展构建内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式,和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峙 《科技广场》2009,(8):159-160
本文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最后就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