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课堂如战场。战场是官兵“克敌致胜”的阵地,课堂则是师生战胜疑问、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但是,现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主要弊端是“一讲到底”、只讲不问;或者“一点不讲、满堂转”;方法单调,形式呆板,只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使学生完全失去商量、争辩的“自由”。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 政治课的课堂提问方法有多种。下面着重谈在正式讲课前、讲课中和讲课结束时的几种提问方法。 一、课前悬念法提问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和求…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讲课博得学生及其家长的好评与欢迎。上好课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如设法增加导入、提问、讲授、辅导、小结等各个环节的艺术性。其实 ,教师在各个环节上的基本活动不外乎讲、写、做、演和画 ,教师若想使自己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达到“艺术”性 ,应从这“五字”上下功夫。一、教师要在“讲”上下功夫这里的“讲” ,专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话”。尽管现在倡导在课堂上要减少教师的“讲” ,增大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无论如何不“讲”是不行的。事实上 ,这种教学观反而对“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师的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要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明确一堂课内应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讲,进而提高讲课水平,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注重语文教学中讲的作用,并不是要求每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意识里,“讲”似乎就是“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然而,实际上教师每天都在讲课,不管他是怎样讲,点拨也好,引导也好,启发也好,教师总是要开口的,或讲得少些精些,或讲得多些杂些,总之,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以谈“个性”谈“特色”为时髦的年代--我这里说的是教育。当然,任何强调都是有特定针对性的。人们之所以现在热衷于谈“个性”谈“特色”,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不讲个性与特色,只强调“大一统”,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标准化”。有感于此,人们开始注重并强调个性教育与特色办学,从宏观上看,是没错的。  相似文献   

6.
谈怎样讲好课陈文琪(湖南大学)备课工作完成了讲稿,这仅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若把讲稿比作“剧本”,那么讲课就好象“演出”。说到剧本的演出,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布景、道具、服装、化妆、演技等等。我们讲课同样也要研究讲述技巧以及教具、板书、语调、仪态等一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那就是“讲后思讲”,即讲课之后的思考。讲课的经验如何才能得到总结和积累?讲课的质量和效益怎样才能得到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在每次讲课之后,总是能认真地进行“讲后思讲”,回顾和审视自己的讲授经过,然后取其精而凝于笔端,择其要而收入稿中,在对讲授过程的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质量和教学水平。一、为什么要“讲后思讲”1.讲后思路最清晰从课堂上下来,教师尽管身体疲倦,但大脑却异常兴奋,是思考讲授效果的最佳时机。教育心理学认为,面对学生讲课,比单独一个人念讲稿,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谈讲课艺术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演说,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如果一个教师上了讲台拘拘束束,吞吞吐吐,照本宣科,或者总是背向学生抄黑板,那就非叫人打瞌睡不可。一个好的教师要像演员那样,上了讲台就要进入“角色”。一方面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另一方面,你尽可以“手舞足蹈”、“眉飞色  相似文献   

9.
在每次单元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上评讲课。怎样才能上好评讲课?我认为要明确两点,评讲什么和怎样评讲。(一)评讲什么1.评讲典型错误。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练习,一般有这样几种典型错误:①求一个数的几分  相似文献   

10.
过晓纲 《学语文》2007,(3):25-25
自从批判语文教学中的“科学主义”以来,一般人因噎废食,从此不敢大胆地公开宣称“讲课”了,大家似乎谈“讲”色变,避之惟恐不及。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应该对过去的“讲课”进行扬弃,而不应该一概废弃。  相似文献   

11.
不知自何年月始,语文课的“讲”字被逐出了课堂,谈“讲”甚于“谈虎变色”,语文课变成“导”“读”,“问”,“练”……等,美其名曰:“变讲堂为学堂”。似乎谈“讲”字就“抱残守缺”,就是“不合时适宜”,就是“少慢差废”。窃以为语文课离不开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讲”字,讲课讲课,无“讲”焉能成课?在语文教学时,讲是根,导、读、问、练才是枝叶,根深、根壮,枝叶才能繁茂。只有首先讲好课,才能有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掌握与培养。那么,怎么讲,讲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1、讲文眼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段也有段眼,既然是“眼”,…  相似文献   

12.
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就有效课堂的创建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化讲课内容,落实“三讲,三不讲” 每节课要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底数如何,先做怎样的铺垫,这些都是课前要认真分析与把握的。在仔细把握的基础上,精化细化讲课内容,做到“三讲,三不讲”。  相似文献   

13.
偶读史宁中先生的“注重‘过程’中的教育”一文,其中“讲课千万别反复讲,要抓住学科的本质”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地理学科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在基础教育中,某些学科的本质是十分清晰的,如数学是“抽象+推理+模型”、物理是“观察+描述+验证”、化学是“实验+归纳+验证”……但地理的本质是什么?或许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都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4.
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就有效课堂的创建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化讲课内容,落实“三讲,三不讲” 每节课要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底数如何,先做怎样的铺垫,这些都是课前要认真分析与把握的。在仔细把握的基础上,精化细化讲课内容,做到“三讲,三不讲”。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语文教师,要讲究“讲课”艺术,要注重教学实效,就必须做到“四忌”: 一忌口若悬河,“满堂灌”。 语文老师不能因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接收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没有突出“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和实用操作等,不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技巧,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动,这是不可取的。上课一开始,老师从释题到简介作者作品、范读课文、分析结构、总结主题等,滔滔不绝地讲,不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成了“肢解课文”的“刽子手”,老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毫无自由支配时间。如教《看云识天气》一文,老师从云与天气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把课讲好,除了有学问和精心备课之外,还要注意掌握讲课的艺术。其一,要以“讲”为主,灵活发挥,切忌照本宣科;其二,语言要幽默风趣;其三,例子要典型、有趣;其四,教态要自然、随和;其五,要站着讲课,不要坐着“作报告”;其六,要摸准学生心理,看对象讲课。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20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相似文献   

18.
晏建怀 《师道》2010,(7):99-100
上世纪20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  相似文献   

19.
教师以讲课的形式传授知识,知识传授的质量与教师的“讲”有很大的关系,讲得好,可事半功倍。作为教师,都愿意以自己认为独到的讲课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每个教师对“讲”的理解不同,在“讲”字上所下的功夫不同,课堂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那么,如何才能讲好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讲课的依据,教师在讲课之前应把教材读透,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定理、定义、重点、难点的理解要达到深刻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内容。教师…  相似文献   

20.
彭颖杰 《教育艺术》2002,(11):57-57
近些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 ,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准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头脑中 ,“讲”似乎成了“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然而 ,实际上教师天天都在讲课 ,不管他是怎样讲 ,点拨也好 ,引导也好 ,启发也好 ,教师总是要开口的 ,或讲的少些、精些 ,或讲的多些杂些 ,总之 ,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师不是来讲书的 ,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 ,把文言翻成白话 ,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 ,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 ,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 ,容易忽略处给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