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笑 《家教指南》2006,(4):47-48
[故事]强强小时候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也很逗人喜欢。可是到了5岁的时候,他常常大发脾气。脾气一来,九头牛也拉不转,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哭闹、打滚、扔东西、甚至自毁——用头撞墙、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越训斥他,打他,他越犟,直到满足了他的要求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气喘吁吁地找医生,原因是孩子哭的时候憋住气了。孩子因为哭闹而突然发生的这种憋气现象,常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医学上把它叫作“屏气综合征”。发生这种情况大多与孩子平时养成的个性有关,特别是在过于受家长娇宠的孩子中更容易发生。哭闹发脾气是孩子不满情感的一种宣泄,也是威胁家长要达到某种要求的一种反抗手段。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如果家长每次都是以通过满足孩子的要求才罢休的话,时间久而久之,就会自然  相似文献   

3.
立行 《家长》2011,(11):33-34
很多父母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公交车上或商场等公共场所,连哭带闹地提出一些要求。父母本来不想满足他,但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会吸引周围人的目光,而父母又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呵斥、管教孩子,结果往往不得不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答父母问     
男孩爱哭怎么办湖州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儿子5岁了,有个让人厌烦的毛病——爱哭。不答应他的要求要哭,说他几句也哭,他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好也会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答:男孩子爱哭,会使人觉得缺乏男子汉的气概,软弱无能,容易被人笑话。但实际上,孩子爱哭,应考虑教育方法的问题。有的孩子当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或要求遭到拒绝后,就用“哭”表示不满和反抗,甚至以此要挟成人。成人也往往会怕孩子哭闹而迁就孩子。另外,成人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娇惯,也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成人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遇到困难、委屈时,就用“哭”向成人求助。  相似文献   

5.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6.
想哭就哭吧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能感觉到孩子从两岁半开始就变得不乖了,容易哭闹、发脾气,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到上小学。尽管意识到这样做并不可取,但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妥协。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经常用哭闹的办法来达到要某种东西的目的。朋友常常会生气地揍孩子一顿,揍完又心疼,第二天再悄悄去商场把孩子想要的东西买回来作为补偿。当然,也有人会选择其他的处理方法。我的另一个朋友,女儿才三岁,他就严格要求——哭闹是绝不允许的,即便是挨了打也不准哭。他的女儿小小年纪就显得很呆板,看上去似乎少了些三岁孩子本该有的童…  相似文献   

7.
郑三元 《学前教育》2007,(Z1):11-11
<正>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惹人喜爱的宝宝突然在哪天变得不怎么听话了,性子犟了。他们在惊讶于孩子的变化的同时,也感到郁闷和无奈。如何看待并面对儿童的"犟"是为人父母者的重要一课。说一个孩子很犟,意味着他说话做事不放弃刚开始时的方式,当大人不同意时就以哭闹、摔东西等为要挟手段,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肯罢休。儿童犟的行为表现就是坚持。  相似文献   

8.
攀比     
儿子自懂事起就喜欢攀比。在家里,他和大人比。我买了一套所谓高级西服,妻夸了我几句,他的小嘴马上就噘得老高;我买了几本书,他也要买几本。在学校,他和同学比,见人家的书包比他的好,学习用具比他的漂亮,他马上要求父母给他买更好的,达不到目的不罢休。为这事,妻没少发脾气,甚至还有过棍棒“教育”。然而,打骂过后,妻又心疼,觉得内疚,于是,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9.
近来网络上有句流行语“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貌似有几分调侃,但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惊心动魄!出于职业习惯,我试着去探寻这调侃背后的心理痕迹。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遇到激怒他的人或物,就会说“让他死!杀了他!”家长也会配合孩子:“好,好,打死它!”再装模作样一番,孩子便会破涕为笑,就此罢休。其实,孩子内心并不是真的要对方死,他也许还不能真正理解死是什么,他只是希望对方在他的世界里消失,这叫“婴儿式的愿望”。成人如果对谁恨得咬牙切齿,就会想“我要整死他”,但一个心智健全的成人通常不会这么干,他的理智不允许,他只是在心理上过把瘾而已。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1.
案例:彬彬的父母经常抱怨: "这孩子很不听话,见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一不高兴就扔东西,打人,真是气死人!""这孩子脾气也非常暴躁.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拼命哭闹,严重时甚至会咬自己、咬物品以威胁大人."彬彬在幼儿园也经常发脾气、喜欢指挥别人、爱哭等,还会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东西.老师为此经常向家长投诉,父母觉得很头痛.  相似文献   

12.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宝贵的,应从幼儿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时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只要孩子不吵,不妨碍他,就随孩子干什么;有的过分宠爱孩子,孩子吃顿饭要哄一下吃一口,舍得花去一二个小时;有的让孩子去干简单的、机械重复的事,如写数字,涂圆圈,花多少时间也不管,等等。如此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中,当某一问题连续几个孩子都不能正确作答时,就容易使课堂气氛陷入低调,因而要及时扭转,不然就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活跃性而影响教学效果。●控制情绪,注意自身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当提问的某一问题连续几个孩子都不能正确作答让自己始料未及时,有的教师往往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动作慌乱,不知该怎么将教学进行下去。受教师这种负面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也会产生紧张感,要么重复前面的回答,要么闭口不答,怕万一说错会受到老师的责怪。这时,教师首先应稳定自己的情绪,要充分利用积极的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如安详的神态、鼓励的目光、亲切的表…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一生病,大人就心焦。打针输液太受罪,病不严重时,家长会选择按照医嘱在家给孩子吃药。但年轻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肯吃药而苦恼,孩子吃药时经常哭闹,就算给灌进去,还是会吐出来,有时候连奶和饭也会跟着一块吐出来。难怪不少家长宁愿让医生给孩子打针也不愿意给孩子喂药。以下是有经验的妈妈常用的几种喂药万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怎么说吧。  相似文献   

17.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经济状况也宽裕了,但一些家长仍然很纠结,原因是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也觉得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总是不满足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2,(10)
一、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二、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三、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四、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五、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闭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相似文献   

19.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处在一种特殊的养育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任性的过程往往是:当孩子有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现为哭闹。而家长为了使其哭闹,便依从了他。次数多了,就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不满意,就以各种方式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再加上溺爱、放纵和迁就,最终  相似文献   

20.
卢琼 《父母必读》2008,(1):106-107
宝宝1岁1个月大,不熟悉的亲戚朋友来看他时,经常会哇哇大哭,过几天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要是再哭了我该怎么应对?立即解决如果孩子看到不熟悉的人哭时,妈妈请不要坚持让他们抱孩子或者让孩子跟他们打招呼,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对"不安全因素"的担忧而造成哭闹情况的加重,也会造成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