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首先,要让父母了解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盲目地追求考级,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枯燥无味的练琴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老师要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思想上对学琴和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琴时,对孩子宽严相济,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在考级时,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2.
首先,要让父母了解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盲目地追求考级,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枯燥无味的练琴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老师要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思想上对学琴和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琴时,对孩子宽严相济,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在考级时,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其次,在教学时,重点教会琴童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  相似文献   

3.
儿童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能,陶冶情操,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针对儿童学琴的特点,教师要注意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选择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并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强调孩子自身的学琴条件,孩子学琴的年龄不是越早越好,不要一味地追求考级,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很多育儿书都告诉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多大时开始学琴,如何开始学琴,却很少在书中指导家长和琴童在什么情况下该理智地终止学琴计划。在学琴之初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学琴的终点,理性、健康地结束孩子的学琴生涯,才是真正的有始有终。孩子是否该终止学琴呢?情况一,孩子学琴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音乐考级存在的各种现象,阐述了儿童学琴的目的以及在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提高学琴的效率。从而在考级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奚萌 《儿童音乐》2013,(7):64-65
与聊城的一位琴童家长交流孩子的学琴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学琴不认真。不论做什么,总是边干边玩,弹琴、吃饭都是……错了也不让给纠正,还和你顶嘴,甚至还用脚去踢琴。"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分析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心力不足,原因是家长在管孩子时"赏罚不明"。家长也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琴者从4、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自己孩子马上就成为钢琴家,拔苗助长、棍棒相加的方式使得很多孩子厌恶学琴,断送学琴生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丧失学琴兴趣,因此,如何在钢琴教学第一课中合理适当的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成为了钢琴老师的重中之重,也是钢琴老师所要去克服和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琴者从4、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自己孩子马上就成为钢琴家,拔苗助长、棍棒相加的方式使得很多孩子厌恶学琴,断送学琴生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丧失学琴兴趣,因此,如何在钢琴教学第一课中合理适当的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成为了钢琴老师的重中之重,也是钢琴老师所要去克服和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孩子学琴的兴趣不能持久?”是许多教师、家长普遍关注、困惑的问题。当我们观看了“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录像”之后,深深感受到入门准备阶段的学习在整个学琴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潜在作用。能否在这一阶段建立对音乐真诚的爱,将关系到孩子学琴的成败。梅纽因大师让孩子接触小提琴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钢琴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孩子不愿学琴、家长强迫孩子学琴的状况。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全面地培养孩子,  相似文献   

11.
自钢琴抬进家门的那一刻起,年轻的家长们便希望自己成为孩子学琴的好帮手。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以下几点意见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激发孩子学琴的愿望 孩子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新鲜感,会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刺激  相似文献   

12.
陈光 《中华家教》2015,(4):10-11
鲍惠荞,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器乐演奏业余组考级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曾经两次担任国际钢琴大赛评委,全国"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鲍蕙荞教授是我国钢琴演奏大师、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时都希望孩子以鲍教授为榜样,像她一样成功。如何才能在孩子学琴路上做到事半功倍呢,为此我采访了鲍教授,她给家长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马延伟 《中国德育》2012,(14):77-77
问: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身边很多孩子都在课余时间学钢琴、学奥数,忙着考级、拿证书,为了以后能上所好学校。我不想孩子那么累,但是又怕影响升学,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考级考证呢?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个琴童的家长都有陪练的经历,陪练到底陪什么?家长如何成为称职的陪练?家长陪练,分为陪孩子上课和在家陪孩子练琴两种。如何陪孩子上课事例:小月牙第一次来学琴的时候,那阵势让老师觉得特别紧张——小月牙的妈妈在  相似文献   

15.
李贽提出了"琴者心也"的观点,这是其"童心说"在琴道观上的体现。在李贽这里,琴虽被抹去了传统乐教加诸其上的道德属性,被还原为一种单纯的乐器,但他仍然认为学琴和学道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学琴的经验对于学道来说,亦具有相当的启发与借鉴意义。由此可见,李贽并没有完全同传统琴道观一刀两断。其"琴者心也"说为古琴艺术冲破长久以来的某种僵化的外在束缚,真正地走向创新与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朱丰慧 《教育艺术》2009,(12):71-71
当今社会, "学琴风"盛行.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朋友在孩子学琴生活中缺乏正确的理念,更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笔者结合钢琴教学实践,对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乐器的热情,让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各类教琴的老师也是数不胜数。给孩子选个好老师,这个"好"不仅仅是指专业上有多杰出,它还包含了方方面面的要求,比如老师要了解儿童心理,要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当然,老师的专业水平也非常重要。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适合琴童的好老师呢?这要从孩子的性格、学琴的目的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老师。一、为孩子通过音乐专业考试如果有计划未来让孩子参加音乐专业的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家长朋友:假如我现在问您:您的孩子学琴吗?十有八九,您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便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琴童大军。这其中,有的孩子通过学琴,确实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培养了  相似文献   

19.
琴童妈 《家长》2010,(2):71-72
很多家长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琴,不是为了考级,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好地去感悟生活和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在学钢琴的儿童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可以的话,很多父母都会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刚开始儿童对学琴还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很多孩子会产生厌倦,丧失学琴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