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纽约时报》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1.收费模式创新:付费墙。1996年1月,《纽约时报》建立网站NYTimes.com,开启其在线阅读时代。2005年,该网站推出"时报精选"收费服务,以7.95美元包月或者49.95美元包年的方式对优质内容进行收费。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以付费墙的模式再次尝试收费模式。印刷订户的费用是每周12.1美元,此类用户可免费进行数字访问。针对纯网络用户则采取收费与限量阅读相结合的方式:用户通过电脑、移  相似文献   

2.
王茜 《青年记者》2020,(12):28-29
美国收费新闻的门槛降低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看到网络新闻收费阅读的门槛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新冠肺炎的传播愈演愈烈,美国的主流媒体,其中包括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报》《西雅图时报》和最近申请破产的McClatchy都已将其部分新闻或全部与病毒传播有关内容向非订阅者免费开放。《纽约时报》紧随其后,在专门的登录页面上整理了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免费阅读内容,用户只需要新创建一个账户即可免费进行访问阅读。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理工大学在校生电子书阅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验证了年青一代适应屏幕阅读,阅读电子书的比例大,免费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目前个人的电子书付费用户不多,主要原因是版权保护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适的资源以合适的方式销售、优质资源收费以及保护好内容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数字版实行收费模式,作为报刊新闻网站改革的一个方向而备受关注,同时也在传媒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认可和鼓励者有之,称之为“内容供应商自信的表现”、是“报纸从要价到自我定价的转变,彰显主动的版权意识”,“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障”,“为报业集团向内容提供商转型迈出了第一步”,是“有益的尝试”。不看好者有之,认为“网民已经习惯了免费阅读新闻信息,若能从其他渠道免费看到新闻,收费模式会造成用户流失,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9,(11):65-65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已对网络版读者可免费阅读的文章数量进行限制。这再次表明,发行商对待网络内容的态度正在改变。杂志最新规定,免费用户只能浏览《经济学人》网络版过去90天的内容,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查看90天之前的网络版内容,并能查看“本周出版”栏目中的内容。《经济学人》网站发行人本·爱德华兹表示:“我们认为这将是高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抽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手机阅读平台,通过对手机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收费模式、内容资源、行业标准及版权机制等的调查,找出我国手机阅读平台存在的问题,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分析,结合国内外成熟案例,提出对策,进而推进我国手机阅读平台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月●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1日起人民日报数字版开始收费。13日《南方日报》报道,人民日报负责人称收费主要是从报网融合和保护知识产权角度考虑,并承认在还没有建立起版权意识的情况下,收费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造成读者群流失。3月11日人民网宣布,调整数字版收费阅读服务,阅读当天内容免费,阅读往期  相似文献   

8.
有声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新业态,正面临优质内容匮乏、版权保护困难、用户场景化阅读需求复杂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探索其相对应的破局措施,为有声出版行业提出通过开展跨界合作提升有声内容质量和拓展内容分发渠道,采取政策、法律及技术手段保护音频版权,培养用户付费收听习惯,依托AI以及大数据技术挖掘有声阅读用户场景化阅读需求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法新电)尽管首次对网站部分内容进行收费的计划在4年前宣告失败,但《纽约时报》还是决定卷土重来,从本月28日起再次对游览其网站的读者收费。《纽约时报》成立网站之初,曾对专栏作家文章和其他优质内容进行收费。后来发现愿意付钱上网的读者寥寥无几,而终止收费计划。此后,该报的战略是,网络免费可吸引更多读者,提升广告盈利。不过网站广告虽然上升,但上升速度却赶不上报纸广告下滑速度。《纽约时报》决定再推行收费制度。在新制度下,读者每个月可以免费阅读该网站的20条新闻,从第21条新闻起就要收费。  相似文献   

10.
夏德元:岁末年初,当人们为“澎湃”、“界面”点赞时,或许经营者正在为这些新兴媒体的“钱途”而担忧.《南方都市报》2014年11月29日报道,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都报系总裁曹轲介绍,南都数字报阅读墙自12月开启注册、登陆阅读,从2015年1月1日推出付费阅读.他表示,南都希望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优质内容圈住用户,培养他们形成付费阅读的习惯.当全球报业还在纠结于电子版是开始收费还是继续免费的问题时,南都报业的电子版收费模式倒是勇敢推广开来.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网上收费服务——尤其是网上内容收费——开始成为网络媒体行业的热点话题,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也频频出现:2002年10月雅虎尝试对Yahoo!Plus用户付费服务;2002年12月,调查显示美国互联网收费内容市场正高歌猛进:2003年1月,雅虎2002年提前实现200万付费用户目标,等等,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12.
杨涛 《图书馆论坛》2014,(11):41-4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公共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收费的认知情况。用户非常认同基础服务免费,对于免押金借书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认同图书馆成本性收费,不太认同增值服务收费,使用增值服务越频繁就越能认同增值服务收费。年龄和到馆频率是影响用户图书馆收费认同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切实贯彻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根据馆情决定是否实施免押金借书、加强图书馆营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作为基于移动平台产生的新型阅读模式,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现有的移动阅读APP为增加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间与黏性,在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还增加了很多个性化服务。本文将对几款移动阅读APP的发展现状、阅读体验、营销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移动阅读APP的发展策略以及其吸引受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6,(14):6-7
龚宇:对于平台来讲,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最好的内容有最好的回报,其他内容则通过广告模式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更需要靠量。好内容只要有固定的收入群众,无论多还是少,都能得到相应的用户回报。所以对于视频网站来讲,收费与免费模式的并行能让我们生态系统更丰富、更健康。此外,向用户收费跟广告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商业模式更公平,付出作品越多越好,可以获得的收益也越好,向用户收费更能体现作品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用户的生活被各种形式的信息充斥着,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助推内容创业,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微信于2015年开通了微信阅读打赏功能,之后微信阅读付费机制也随之呼之欲出,移动阅读趋于付费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本文主要对移动阅读付费的现状、原因、作用等进行阐释,最后对移动阅读收费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的一些报纸网络版纷纷由免费阅读改为收费阅读,国内的一些报社也多次提出要对网络版读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本刊最近就报纸网络版收费问题做了一个小型网上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易观国际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完全不愿意为任何手机阅读内容付费的用户比例为27.8%,高于去年的25.3%;在所有阅读内容中,除了社区类内容用户愿意付费的比例有小幅增加外,其他阅读内容的用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的高效﹑便利﹑交互﹑自由共享与传统版权保护发生冲突,由于传统媒体缺乏向网络媒体平台拓展的动力,出现默许甚至鼓励网络免费转载﹑使用作品,完全没有对自身作品的版权保护意识.于是,网络上出现大量"违法作品".以广播为例,短短几年之内,网络新媒体利用广播媒体的廉价内容,聚合大量用户而进入高速发展期;广播媒体陷入发展"寒冬",用户流失﹑广告下滑﹑经营困难.这时,新老媒体的版权矛盾日益激化,广播媒体如何通过版权保护来促进其原创内容繁荣与变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史诗 《新闻传播》2012,(1):94-95
本文通过对报纸与互联网新闻竞争现状、优势与劣势的梳理,指出了报纸在吸引广告、控制成本和留住人才方面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进而分析了报纸对自身内容进行阅读与转载收费的趋势和目前所处的困境,包括被转载几乎无成本、报纸内容同质化严重和报纸要价联盟尝试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鉴于网络内容收费的向好趋势,研究机构将2012年称为"付费墙"之年。本文在认同报纸实施数字内容收费的同时,更为关注付费墙背后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分享。本文认为,报纸要靠内容赚钱,必须借助开放数据的媒介生态大环境,以增加用户黏性为己任,善于运用集体智能并将之转化为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