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时,在采访中碰到过不少特殊情况:被刁难、被拒绝,甚至是被威胁等等.但像这样的采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忍心去采访他,不得不去采访他;采访时被他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相似文献   

2.
他,一个普通的编辑,却被学术界誉为探索若干重要理论课题和填补了国内诸多学科空白的推动者; 他,未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著作中署名,却是这个领域拓荒之火的点燃者; 他,没有在被誉为“里程碑”的《<资本论>研究丛书》的作者名单中露面,却是这项浩繁工程的构筑者;  相似文献   

3.
龙宇 《湖南档案》2013,(11):25-27
他被苏区人民称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他在方志敏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中以田寿这个名字被多次记述;也在《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之《粟裕传》中被记载为“是一位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领导人、军事学者”。他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L·卡特著 当机智而又略有争议的黑人法官奥利弗·加兰被发现死在他自己的书房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是死于心脏病。在这位法官的一生中,神秘和不幸似乎总是包围着他:他的女儿死于一场车祸,肇事者在撞人后逃跑了;他成为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却在一次诽谤性的公众听证会中被否决了;现在,他又死了,这就使整个问题更加地令人费解。加兰给他在新英格兰一所颇负盛名的大学里教授法律的儿子Talcott留下了一组关于他的“安排”的神秘指令。Talcott的姐姐玛丽亚确信她父  相似文献   

5.
1990年2月11日.   纳尔逊&#183;曼德拉在南非监狱中度过了27年,在洛宾岛的关押犯人的阴暗的堡垒中被囚了10年.他被关押的真正原因是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为“非国大“所作的不懈的斗争.在狱中,他成为非洲反抗力量的世界性的代表,他拒绝了所有释放他的提议,直到确定战斗已经胜利.……  相似文献   

6.
近来,一个名字风靡中国诗界。他的诗被诗歌爱好者广为传抄;仅从1990年5月到10月便有3本诗集出版,半年多的时间发行量达30万册;在老山前线烈士的日记本上,抄录着他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青年男女的情感交流中,他的诗被抄来作为他们的心灵表白……他就是汪国真。这位人称“缪斯最钟爱的男人”,1956年生于  相似文献   

7.
他是记者。他是编辑。他是诗人。他,就是至今仍坐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稿件终审椅子上的孔繁星同志。早年,我曾是他的部下。我下乡采访前,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我写的稿子见报前,经过他的删削润笔;他采写的许多消息、通讯,给过我不少营养。现在,我捧读他的诗集《童话的土地》,被那如画的意境陶醉着,被那如火的诗情燃烧着,被那人生的感悟启迪着……对于他的诗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征,诗人王怀让已在其序文《诗的生命意识》中,作了中肯述评。我要讲的,是孔繁星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提供的“记者·编辑·诗人”这个命  相似文献   

8.
吕岩松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去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炸弹落下后,他常常第一个到达爆炸现场,拍摄下那惨烈的场面;他的文章使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愤怒。是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我3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他也是我被炸使馆中唯一幸存的记者……这,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一条无所畏惧的好汉。可当记者推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迎接的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一脸的书卷气,热情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腼腆、…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晚报的许多读者中,在上海新闻界乃至全国晚报界的同行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孙洪康.这位新民晚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于1982年2月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步入新闻岗位后不久便脱颖而出: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8年,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读者评选活动中,他以最高票数名列上海市`十佳记者'的榜首;1991年,经层层筛选,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的殊荣;1992年,为表彰他在新闻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对这样一位成绩突出的新闻记者,人们不由不关心他的新…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历届的总统中,哈里·杜鲁门是同新闻界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从就任初期开始,他对新闻界就充满了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敌意越发浓厚。在写给亲人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他写道:“在我看来,白宫的每一位主人都被所谓的自由报界折磨过。他们被丑化、被歪曲,甚至遭人诽谤,而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杜鲁门很少掩饰他对记者的职业及对他们本人的蔑视。但到了晚年,情况就好多了。据一则资料记载,在他83岁那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阿尔登·惠特曼从大老远来到密苏里州独立城,准备访问杜鲁门。正当他考虑着怎么把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1.
微记录     
<正>@历史之碎:美籍华裔陈瑞钿,"九一八"事变后归国效力。1937至1939年,他共击落敌机8架。在空战中,他的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幸运生还。最后一次被击中时,由于油箱起火,这位空军中有名的混血儿帅哥被大面积烧伤后毁容,送往美国医治。伤愈,仍旧回国参加艰险的"驼峰飞行",直至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2.
感悟海泉     
如果你没和他打过交道,他也没开口说话时,你很可能会忽略他的存在;因为普通普通,把他放在茫茫人海中,他会像一颗水珠一样很快被湮没。可他一旦开  相似文献   

13.
他的书稿一般,却被选为人民日报的函授辅导教材;他的论文平平,却被选入全国性的新闻学论文集里;他不是教授,却多次被邀请走上了大学的讲坛……他,万联众,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以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世人瞩目,在省新闻界颇有名气,在全国新闻界也并不陌生。那是金秋丰收季节,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伊春举办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国民党头号人物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身边的红人,也是中共首脑人物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他是张学良的挚友和高级幕僚,多年为释放张学良奔走呼号;他曾两次为苏联提供重大情报,为苏联红军抗击德军入侵、击败日本关东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授予卫国战争纪念章;他在"文革"中备受折磨,甚至最终被迫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共产党;他是党的忠诚战士,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地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1983年,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提名他担任国家副主席一职,他却在会议期间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2008年的9月25日,正是他100年诞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呼唤这个远去的身影—廖承志,再一次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感受战火纷飞中那一份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吴倩 《报林求索》2012,(5):124-133
<正>虽然经常面临许多的非难、指责和讥笑,但理查德·布兰森却依旧故我。人们越来越喜欢他和他的品牌,而他本人,在BBC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被评为最具启发性人物第二名,甚至高于耶稣。英国人称他为:叛逆的布兰森、嬉皮士布兰森、冒失鬼布兰森、冒险家布兰森和疯子布兰森。  相似文献   

17.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就职仪式中,曼德拉邀请了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待他以礼的三名前狱方人员。曼德拉请他们站起身,向大家介绍,并向他们致敬。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性子很急,在狱中他学会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电影大师时代其实很久之前就已落幕了伯格曼逝世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震惊的不仅是他的离去,更讶然他竟然还活着——虽然这有些不敬。这个情绪更强化了他与这个时代的距离感——他似乎只活在过去,活在他早就登上的殿堂中;他被崇拜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遗忘了  相似文献   

19.
正杨东莼大传周洪宇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有人说他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人说他是学识渊博、精益求精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有人说他是奖掖后进、育人有方的教育家;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折冲樽俎的社会活动家……他就是中国近现代传奇人物杨东莼!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得心应手,成就斐然。然而,在"被选择性记忆"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历史群体中,他犹如沧海遗珠,那跌宕起伏的"多面手"人生历  相似文献   

20.
采访成洋时,得知他自己曾经也是军人,扛过"枪杆子",但在电视镜头前,他却是一派儒雅学者型形象;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却登上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殿堂。他策划推出的30集大型系列片《中共政要话改革》,被专家誉为"首开全国广播界对中共高官系列专访的先河";他领导的《海峡新干线》栏目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栏目";他还被香港观众评价为"内地值得赞赏的主持人",在福建他被称为"专访台湾政要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